2023-02-20 01:4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卢善庆



温厚从容  校外恩师

——忆南江老领导二、三事

 

卢善庆

 


活了八十多岁,回归当老师后,有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开始上美学课,到1999年,退休21年,有省、市美学会。第二阶段,从1978年赴榕当省导游讲解电视大奖赛评判组长,到2016年省旅游学会人事更迭而退离,29年,有省旅游学会。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与学者媒体人为伍,聚聚散散,面向社会,潜心学术,23年。在近30年第二阶段中,有一位中心人物,那就是曾任福建省旅游局长、福建省旅游学会会长的南江老领导。在这阶段中,我尊他为校外恩师,温厚从容,谆谆教诲,受益匪浅,值得回忆和纪念,写下二、三事。

 

   

 

1987年4月初,我接到省旅游局邀请,赴榕参加省“闽江杯”导游讲解电视大赛,担任评委。在评委会,我是第一次见到南江局长,在温厚从容中,强烈感受他的兼听能力和决断能力。会议开始后,来自全省各地、从事不同专业的评委,一一说出如何评判的意见。等大家说了差不多一轮后,我说了意见:

请大家看一下今天会场上,有一个会标。结合这个会标,来说说我个人的意见。旅行社老总抓三件事:一是线路,二是导游,三是报价。导游对旅行社来讲,相当于办大学,要有教授,其地位和作用很重要。但是,我们今天大赛,是导游讲解,不是导游工作的全部,导游工作还有导游服务。会标上显示“电视”二字,是用的传播方式,让更多人关心、支持,推动福建省旅游事业的发展。

话音刚落,全场安静下来,把诸如赛手要站丁字步、字正腔圆的话压住了。这时,南江局长一锤定音,说:“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卢善庆,担任这次省导游讲解电视大奖赛的评委组组长。”隔了近一月,5月初省局把这些评委,集中食、住在鼓山一周,为大赛出题,写出标准答案。我呢?忙里偷闲,写了一篇《鼓山上的两个“亦”字》,刊发在《旅游漫谈》(省旅游局编印)第4期上。

省导游讲解电视大奖赛决赛安排在省电视台乌山摄制棚大厅。也许大赛评委座位安排我居中,右手边是某地区旅游局长,打分时表情丰富,情绪化明显。相对来说,我座得比较端庄、沉稳的。比赛结果,某地区赛手得分高,另一地区赛手则处于低分状态,引发了误会。

万万没有想到,大赛结束后回到宾馆。另地区旅游局长带了几个人冲进我住的房间,要求重评一遍,大喊大叫。面对如此混乱场面,我毫不退让,心中无鬼。我认为,评委是否公开、公平、公正,有电视录相、现场计分、统分的原始凭证,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至于,要不要“重评”,您们要向组委会汇报。我们评判组,只是在组委会领导下的执行临时机构,无权无力,更无钱办理。幸好,省旅游局忙里忙外的几位处长还没有离开宾馆,听说后,赶到我房间,把另地区的一帮人劝走了。一夜无话,放行返校。至于省局如何平息此事,我不得而知。


   


福建省旅游事业在开放、改革之初,由于依靠华人市场,其旅游接待人数和创汇能力,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广东。南江局长,是南下干部,复旦大学法律系高材生。从政以后,官至省委秘书长,日理万机。他深知,政府部门的决策与调查研究、理论指导实践,有极大关系。省局通知我这个在大学上课的老师,参加一年一度省旅游工作会。或由局里指派人带领我等几位大学老师,考察永定土楼、平和灵通岩等景区景点。此外,还连续十几年聘我为省导游资格的考官。开始除厦门市外,还延伸至漳州地区,在漳州市中旅、东山设了考点。与此同时,厦门和其他地、市旅游局、景区、景点的考察、规划、设置、评审、培训,纷纷找到我,有不同程度参与,扩大眼界,调动知识储备,增强实地操作能力,做了点落地生根的工作。

1986年夏,中华全国美学会、广西美学会在桂林举办美学培训班,请我去讲座。会后,广西美学会、广西人民出版社约我参与《山水美学丛书》,一本10万字左右。后毁约。我转交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敦请省旅游局老领导南江撰写《序》。《序》文短小精悍,千字美文中以旅游破题,提及了“旅游美学新学科”大格局和亲身感知新学科的现实的魅力。具体来说。该书被《序》认定了三点值得评述:一是“魏晋山水诗画旅游说”为中国旅游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二是旅游中欣赏山水,与欣赏艺术美、欣赏社会美的异同;三是作者对我省乃至全国许多风景中不少有悖于美学原则的规划和设置,提出“中肯的批评和积极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时隔四年以后,我没有辜负南江老领导对旅游美学新学科体系建设的期望,在1996年8月由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旅游美学》(社科联丛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不辱师命。


   


上世纪八十年代,福建旅游学会成立。南江局长兼任会长。1988年退休以后,成了全职的会长。我那本《山水美与旅游·序》中,因出版在1992年11月,作者南江姓名前,标明时为职位职务——福建省旅游学会会长福建省旅游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我呢?在该学会中为常务理事、《福建旅游论丛》编委。本来,旅游美学研究,就是我科研四大支柱之一和强项。加上平时关注旅游、介入旅游,出手又快,对《福建旅游论丛》大多能提供较好的论文。有一期,南江会长特别关注我撰写的论文,经他一审、再审,每一次另起炉灶,再写一遍。第三稿用了。我也从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因为我得知温附山副省长在位时,分工抓全省旅游工作,建议请温老为《福建旅游论丛》题签,用了十三辑。《温附山文集》出版后,又建议取其中一章有关旅游的大作,刊载在《福建旅游论丛》第三辑。进入新世纪后,鉴于省旅游学会遇到困难,我又建议:一年一本《论丛》,开两次会;一次年初的组稿会和上一年的《论丛》发行会。一次会在年底的审稿会,维持正常运行,长流水,不断线。当然,南江会长依据形势和任务,机智过人,用大幅红标语布置会场,紧跟潮流,颇有创意。就这样,我一年就有两次机会来往福州,进入省级学术圈中又能与南江会长相聚,耳提面命,直透吾心。平时他爱喝点红酒,我舍命相陪,细斟慢品,一杯又一杯。他有一、两次私下对我说,“卢教授,我没有看错你!”2011年底,在审稿《福建旅游论丛》第十二辑时,南江会长指派我为该《论丛》写《序》,并在《福建日报》2011年8月16日公开发表,冠之“福建省旅游学会副会长”,“百度”选存。我十分珍惜这位温厚从容、校外恩师南江老领导的教诲和栽培。他的为人处事的恩德,值得我一辈子收藏而发扬光大!

今年农历是兔年,也是我的本命年。同是厦门大学中文系1964届毕业生张木良,也属兔,与我同龄,大我百日。他原为省旅游局副局长,后又为省旅游学会常务副会长,是南江老领导的左右手!春节期间,我才从张木良口中,得知南江老领导于今年1月14日逝世。噩耗传来顿时泪奔,焚香遥拜,久伫阳台,仿佛南江老领导声音笑貌,连同共乘那辆公务车中播放的《昨夜星辰》再起,渐行渐远。我急返书房,点亮台灯,草拟下挽联一副——

南老温厚,慧识育我,谆谆教诲,痛失校外恩师

江山热土,旅游生美,频频举杯,难觅书内序仙。

2023年2月8日草)

 

* 注释:

    南江《山水美与旅游·序》,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