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三书记 一门四英烈
——连江马鼻玉井村·存耕堂
林思翔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老家马鼻镇有位知名的妇科医生,许多人不知道她的姓名,而是亲切地称呼她“先生姨”(当地话,医生也称先生)。
这个“先生姨”很不简单,她是早期连江县党的领导人陈兴桂的妻子,叫杨淑容,黄岐镇人,原在福州柴井医院工作,后随丈夫到马鼻镇里的玉井村存耕堂,邻居们都叫她“兴桂嫂”。她支持丈夫革命,陈兴桂牺牲后,她把仇恨埋在心底,勤勤恳恳地为百姓服务,几十年如一日。
玉井村背靠龟山,面向罗源湾。村头天然的“马头石”如飞马蓄势待发,蔚为壮观,地名“马鼻”由此而来。村子里有口水质清醇甘洌的古井,玉井村因而得名。这里地灵人杰,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年代,产生了陈兴桂(陈茂章)、陈茂昌、陈凯斌三位连江县委书记。陈兴桂居住的古厝“存耕堂”,则出了陈兴桂、陈茂昌、陈茂文、陈桂斯四位烈士。一村三书记,一门四英烈,为玉井村,为存耕堂增添了荣耀。
1925年,军阀混战,生灵涂炭,饿殍遍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年5月,上海发生“五卅”惨案,还在上中学的陈兴桂与同学们一道,发动并组织有各界代表参加的“连江五卅惨案后援会”,开展反日反帝爱国宣传,声援上海等地的罢工、罢课、罢市斗争。
这年7月,陈兴桂从福州协和中学毕业到福州柴井医院任护士生。他疾恶如仇,追求进步,1926年8月由中共福州地委负责人方尔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柴井医院支部书记。
9月,20岁的陈兴桂奉命返回马鼻,与妻子杨淑容一起在存耕堂办起“玉井诊所”,以医生这一职业作掩护,宣传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联络同情与支持开展国民革命的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发展陈兴桂的胞兄陈茂文、堂兄陈茂昌(又叫剃头妹)及郭榕榕等入党,并成立中共马鼻小组,陈兴桂任组长。这样,连江党组织的活动地点就由县城向沿海的黄岐和马鼻一带扩展。
1926年12月2日,受北伐军胜利所鼓舞的柴井医院中方工友、护士,不满英籍院长曼兴礼的长期虐待,在中共柴井医院支部的领导下开展罢工斗争,向英方代表提出不许欺压华工,允许宗教自由、不许强迫做礼拜,不许限制华工参加爱国运动,允许爱国自由,缩短华工工作时间、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合理提高华工工资,改善华工待遇等七项正当要求,遭到曼兴礼的拒绝,华工们于是举行罢工。连江党团特支和马鼻党小组号召党团员和进步人士大力声援,还募集钱款、粮食、衣被给予支持。院方被迫答应罢工者的全部要求,人民群众反帝爱国斗争热情进一步高涨。
1927年4月3日,在蒋介石授意与支持下,福州国民党右派率先发动反革命政变,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和左派人士。马鼻党小组坚持秘密与公开相结合,继续在马(鼻)透(堡)一带开展秘密斗争,成为领导连江人民反抗国民党新军阀暴政的中流砥柱。此后,陈兴桂以特派员身份前往莆田,开展秘密工作。
存耕堂
1932年6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把开展以连江、福安为中心的闽东北地区工农游击队武装斗争作为市委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周密细致的布置。深谙军事斗争艺术的福建省委军事部部长、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于6月中旬到连江,对官坂合山村的地形、社情进行实地考察,接着与连罗(连江、罗源)工农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的杨而菖商定,开辟合山为游击根据地。6月19日清晨,一阵嘹亮的军号声在合山护国寺观音亭响起,杨而菖带领原特务队在观音亭前列队集合,“中国工农红军闽中游击队第一支队”成立(老区群众也称它为“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支队”)。市委任命林炳光(即王调勋,后叛变)为支队长,陈兴桂为政委。特支事先拟好以支队长林炳光和政委陈兴桂名义颁发快板诗《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部布告》。最后8句写道:“踊跃加入本队,扩大游击战争;建立连江苏区,解放连江人民;本队工农武装,誓为斗争尖兵;特此掬诚布告,大家一齐起动。”布告印成小传单,在全县上下广为散发。国民党政府如临大敌,县城城门紧闭三天,盘查过往行人,但一无所获。
闽中第一支队的建立,是连江革命斗争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连江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武装队伍。陈兴桂、杨而菖与杨挺英等还担任连江特支、县委创办的党刊《连江工农》《阳光周刊》的主编,用笔作刀枪,开展对敌斗争。
1933年9月,“闽变”爆发前夕,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中共连江县委升格为中共连江中心县委,统一领导连江、罗源的革命斗争,并创建连罗苏区。陈兴桂受命为中心县委书记。游击队在透堡整编为“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总队”,下辖三个支队,陈兴桂任第三支队队长。这年10月,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总队跟随杨而菖击溃透堡地主民团武装,解放透堡,成立乡、村苏维埃政府。11月,组织全县总暴动,创建县苏维埃政权。
1934年4月3日,福建临时省委驻地太平山被敌包围,临时省委负责人陈之枢等被捕叛变,福州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先后有30多名共产党员被捕。这年8月,陈兴桂受组织委派到福州联络并采购医疗卫生用品,返回途中经北峰时被捕。敌人严刑逼供,他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坚贞气节, 8月13日被杀害于福州西门鸡角弄,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方尔灏、黄孝敏、陈祥榕、林孝吉、叶凯、陶仁官等,也牺牲于这片人称“福州雨花台”的百年荔枝树下。
陈茂昌(又名剃头妹),陈兴桂的堂兄,1926年12月由陈兴桂发展入党,1930年前后担任中共连江县委委员、马鼻支部负责人,与杨而菖、郑厚清一道,前往连罗边界的山头面、丹阳及罗源的应德、飞竹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32年9月,陈茂昌被任命为中共连江(中心)县委书记兼闽中(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支队长。
1932年12月,国民党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对连罗山面区工农游击队进行第二次“围剿”。反动派兵分六路,从洋门岭、柳坑岭、透堡岭、乌岩嘴、“千人饮”等处分进合击,妄图“一鼓荡平、永绝匪患”。此时,连江工农游击队发展到30多人。在支队长陈茂昌、政委李成(黄孝敏)率领下,运用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战术,跳出包围圈,到外线作战,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
为唤醒民众革命,1933年1月5日,陶铸和连江县委书记陈茂昌、游击队政委李成共同起草文告《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告连江工农群众书》,深情呼唤:“起来!扩大游击战争,创造连江新苏区啊!”号召:“推翻这个吃人的国民党的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才是我们的生路!……”
这份文告在连罗两县城乡张贴,贫穷的工友、农民奔走相告。游击队则在陶铸、李成的率领下频繁出击,消灭或瓦解东湖岩、下村等地的地主民团。
国民党反动派为此使出从队伍内部瓦解游击队的阴险手段。1933年2月,连江游击队特务队(亦称短枪队)队长李德标,勾结被透堡民团用金钱收买的郑和玉等7人组成反革命组织,企图将游击队消灭。他们以所谓“反贪污”为名,将县委书记陈茂昌、政委李成捆绑审查,并准备枪毙。陈、李机警逃脱,到福州向中心市委报告。陶铸派杨而菖、赖金彪、任铁锋前往处理,李德标等为首4人被枪决,其余被逐出游击队。
1933年秋,陈茂昌因叛徒告密被逮捕入狱。11月下旬,“闽变”爆发,闽变当局于12月1日发布《大赦令》,释放关押在福建各监狱的“政治犯”,陈茂昌、陈祥榕、杨采衡等17人被一起释放。经市委在鼓山作短暂培训后,他们被派往连江,加强当地党组织和红军的领导力量。
1934年1月,陈茂昌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第十三独立团,任连长,5月12日在官坂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牺牲。
陈凯斌(又名陈麻伍),玉井村人。1929年12月,迫于家贫入伍,后因不满国民党军队的腐败,开小差回老家务农。他与同村的陈兴桂、陈茂昌等建立联系,加入马鼻“互济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共马鼻支部宣传委员兼互济会行动队队长、中共罗源县委组织部长、红13团3连连长、闽东红军独立师红西南团连长等职。抗战时期历任中共马透中心小组组长、支部书记,中共连江临时县委委员、书记,闽海人民抗日游击队队长等职。
1932年秋,连江县委将游击队化整为零,深入连罗两县山区发动贫苦农民开展秋收斗争。此时,县委秘密派遣陈凯斌配合罗源应德党支部书记张瑞财以收购地瓜米名义深入飞竹、麻洋、凤坂、百丈等村,组织农会开展斗争。这期间,畲族党员兰礼义奉命协助。兰礼义有勇有谋,曾腰别假炸弹,孤身一人闯入麻洋民团团长家中,装作要拉引线引爆炸弹,吓得民团团长浑身打颤,交出步枪12支,“借”给游击队使用。
1933年1月3日,连江工农游击队五十多人,由政委李成率队,手持棍棒、田刀,悄悄地包围了飞竹民团团部。此前,陈凯斌在罗源山区开展地下工作时,已争取到飞竹民团当号兵的王鼎盛待机为革命立功。此时,信号一响,王鼎盛立即打开大门,队伍一拥而入。团长与团号见势不妙,慌忙夺路而逃。游击队在王鼎盛指点下,从谷堆中挖出枪支12支,还缴获子弹700多发及服装等物资。被称作“飞竹暴动”的这一行动,是罗源贫苦农民在中共连江县委领导下向反动武装开的第一枪,由此拉开了罗源工农武装斗争的序幕。
1940年1月,在马透中心党小组基础上成立中共马透中心党支部,陈凯斌任书记。马透一带党的各级人员隐蔽身份,进行公开合法的斗争,以推动抗日战争。1941年4月19日,日军攻陷连江。此时的陈凯斌接任临时连江县委书记。临时县委成立“闽海人民抗日游击队”,他和下洋抗日游击队一起,与日寇展开斗争。国民党当局却制造反共事件,以诱捕、截击等手段将临时县委主要领导人陈凯斌、梁仁钦等残忍杀害。
陈茂文,一名陈懋文,又名陈兴梅,1925年毕业于福州三一学校师范班,毕业后主动赴山区任教。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从事党的秘密交通联络工作,任中共(福州)闽中水上交通联络站站长。1933年起任中共连江县马鼻区总支委员及区苏维埃委员。1934年秋,国民党军大规模“清剿”连罗苏区,他奉命撤往宁德霍童组织游击战争,转移途中不幸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陈桂斯,玉井村人,1933年参加革命,曾任马鼻区工农游击队队员,参加了连罗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1933年11月编入红军主力部队,任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三支队战士、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独立团战士,参加了连罗苏区的反“围剿”游击战争。1934年9月随部编入红军闽东独立师,任三团战士。同年10月随部北上闽东苏区中心地域参加反“围剿”作战,是年12月在宁德县反“围剿”作战中失踪。1956年连江县人民政府追认陈桂斯为革命烈士。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陈兴桂(茂章)、陈茂昌、陈凯斌(麻伍)、陈茂文、陈桂斯等烈士彪炳史册,让人千秋景仰。战争年代孕育三位县委书记的玉井村和走出四位英烈的存耕堂,则荣光永葆,为人们所铭记。
(本文史料参阅了《连江革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