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陨落的耀眼将星
——红四军军长王良
刘志渝
1932年5月,王良(左)与
参谋长聂鹤亭(中)等在漳州石码镇的合影。
毛泽东同志善于写诗填词,其中有两首抒发战斗情怀的词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西江月·井冈山》和《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这两首词与我党我军早期的一位著名军事将领、 红四军军长王良有着密切的关联。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亲手将一块怀表交给党中央,实现了王良“带着这块怀表直到中国革命胜利那一天”的遗愿。这块王良临终前交给战友的怀表,现珍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王良,原名王化赅,字傅良,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綦江县永城镇一士绅家庭。受叔父王奇岳的影响,由一介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并逐步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1925年,大革命如火如荼。1926年,北伐军节节胜利,正在读书的王良,萌生了从军的想法。在叔父的支持下,他考入武汉黄埔军校第五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良所在的武汉军校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事教导团。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教导团分批于8月前赶往南昌接受任务。团员们乘船到达九江时,传来南昌起义的消息。王良等人辗转来到修水,恰遇从南昌南下的起义军。得知他们要去湖南,便与他们一道前往,找到了中共组织。这一年8月,王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后,王良随毛泽东到江西永新三湾参加改编。经考核,王良由见习参谋升任中国工农革命军一师一团三营九连连长。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井冈山的宁冈会师。根据湘南特委的决定,朱、毛两部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王良改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一连连长,参加了保卫龙源口和黄洋界等著名战役。其中,黄洋界保卫战是王良最为出彩的一场战斗。
歼顽敌 黄洋界上炮声隆
黄洋界位于井冈山北面,海拔1300多米,是通往井冈山的险要关隘之一。这里的哨口成了阻挡国民党军从宁冈方向进犯根据地的天然屏障。1928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在湘南行动受挫后转移到桂东。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率部去桂东接应,回到井冈山。其时,国民党调集湘赣军4个团共计5000人准备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会剿”。得悉敌情后,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立即召开有地方负责同志和连以上干部参加的紧急会议。三十一团一营一连连长王良主动要求防守黄洋界南哨口两侧(黄洋界只有两个与外界交通的哨口,一是北哨口、一是南哨口)。根据敌情判断,南哨口将是敌人重点进攻的地段,王良认为一连能有效阻击敌人的进攻。朱云卿深知王良足智多谋,善于打仗,就把防守南哨口的任务交给了他。
领受任务后,王良回到连队,作了战前动员,带着战士们到南哨口挖战壕,修工事。弹药奇缺,红军战士每人仅领到三五发子弹,便搬来礌石、滚木,堆放在阵地上,又在通往哨口的路上埋下竹钉。1928年8月30日凌晨,浓雾弥漫,8时许,浓雾渐散,敌人开始进攻,王良率一连战士严阵以待。山路狭窄陡峭,两侧又设置了竹钉,敌人的兵力难以展开,只能一个一个往上爬。待他们进入有效射程时,王良一声令下,各种火器齐开,礌石滚木滚落,敌人纷纷倒地,鬼哭狼嚎,阵脚大乱。
战斗从上午一直打到下午,敌人连续发动了多次进攻,除了留下一具具尸体,一无所获,红军阵地坚如磐石。营长陈毅安(1930年在一次战斗中牺牲)到一连阵地视察,见战斗仍处于胶着状态,想起军械库有一门许久没用的迫击炮,即让二十八团迫击炮连司务长刘显宜将炮修好送到一连阵地。军械库找到三发炮弹,都搬到阵地。刘显宜架好炮,装上炮弹,瞄准敌人发炮,由于受潮,前两颗都是“哑弹”。最后一颗怎么样?开炮时,战士们屏住呼吸,紧盯炮口,只听“轰”地一声,炮弹腾空而起,呼啸而去,正好击中山下腰子坑敌军指挥所,当即炸伤炸死十多人,敌团长陈纪良亦受重伤。这时,一连阵地吹响了冲锋号,各山头上的军民在铁桶里燃放鞭炮,礌石滚木向敌人砸去,敌指挥部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回来了,惊恐不已,丢下数百具尸体彻夜逃遁。
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住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保住了红色的革命火种,使其燃遍闽西赣南。这场战斗,真正投入战斗的只有一营的两个连,即一连和二连,其他连队担任袭扰和牵制敌人的任务。红军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以少胜多,赢得胜利。王良也在这次战役后名声大噪,引起红军高层的注意。毛泽东获悉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喜讯,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诗篇《西江月·井冈山》,其中一句“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更是广为人知。为了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1960年10月,井冈山人民在黄洋界建造了一座木质纪念碑。1965年,井冈山管理局在木质碑原址修了钢筋水泥纪念碑。
毛泽东送给王良的怀表
1929年1月,王良随毛泽东、朱德、陈毅踏上前往赣南、闽西的征程。同月,王良由二十八团一营营长改任第一纵队第一支队支队长。2月,率红一支队参加大柏地伏击战,配合兄弟部队一举歼敌2个团,俘敌800多人,缴获枪支800多支。之后,参加了解放汀州府、三打龙岩城、攻克“铁上杭”等战斗,歼灭或击溃了国民党军郭凤鸣、陈国辉、卢新铭等部。故此,闽西人民称红一支队为“王良支队”。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王良出席在上杭县古田镇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学习会议决议,王良更加明确了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等根本性问题,树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坚定信念,表示一定听党的指挥,跟党干一辈子革命。
建奇功 活捉敌酋张辉瓒
为了扑灭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渐成燎原之势的革命烈火,1930年12月上旬,蒋介石到南昌组织对中央苏区的“围剿”,确定从中旬开始,各路“围剿”军以东固地区为会攻目标,采取“分进合击”的战略战术,并设立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蒋自任总司令,江西省主席鲁涤平兼主任,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此时,“围剿”军总兵力达10万余人,分为8个纵队从江西吉安、福建建宁进犯中央革命根据地,企图一举消灭中央红军。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前委在江西新余罗坊镇召开会议,商讨御敌之策。前委书记毛泽东认为,在红军和苏区尚未巩固、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应采取“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方针,获得大家的赞同。12月16日,各路国民党军开始向苏区中心区进攻,其中张辉瓒率第十八师的五十二、五十三旅和师直属队,于29日由东固孤军冒进龙冈。
1930年6月,红军在福建长汀整编。鉴于王良的卓越的军事才能,组织上委派他任红一军团第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同年10月,红军在吉安改编,王良任红四军第十师师长。得知敌军已向龙冈开进,12月29日晚,红四军各部2万多人在军长林彪率领下,埋伏在龙冈附近山地。30日早上7时许,敌十八师在大雾中从龙冈以东登山,不知不觉钻进了红军设下的大口袋。上午10时,红四军发出攻击令,霎时,枪炮声响彻山谷,仅半个多小时就歼敌两个营。敌五十二旅旅长戴岳慌忙向张辉瓒报告,张如梦方醒,知道已进入红军的包围圈,急忙且战且退向万功山方向逃窜。红十师侦察员向师长王良报告敌情,王良果断决定,迂回包抄,切断敌之退路。他亲率一个营插到一个叫张家车的山坳。至下午4时,红十师与兄弟部队一起完成了对敌十八师的合围,张部向西北突围未果,溃不成军,王良率部穷追猛打,俘获敌五十三旅旅长王捷俊和师参谋长周纬黄。至下午5时,敌十八师9000多人全部被红军消灭或俘获,红军缴获枪支和各种军械9000多件。
师部被捣毁后,张辉瓒急忙扔掉身上的中将呢子军装,换上一件士兵上衣,来不及脱掉将军服裤子,只身向万功山山顶爬去。爬到半山腰,忽听山顶上也有枪声,方知山顶已被红军占领。他四下张望,发现不远处一棵大枫树下有个坑,急忙钻了进去,盖上茅草。不一会,红十师几个搜山的战士来到这棵大枫树下,活捉了藏在坑里的张辉瓒。王良连夜将张辉瓒押送到龙冈街。毛泽东得知,从前线匆匆赶回龙冈。张辉瓒与毛泽东是湖南同乡,大革命时有过一些交往。囚室里,毛泽东严厉又幽默地说道:“张总指挥,你这仗是怎么打的呀?你没日没夜地追杀我老毛,还到处写标语、撒传单,说要‘拔朱毛’,现在究竟是你剃了朱毛的头,还是朱毛剃了你的头呢?”张辉瓒一脸尴尬,苦笑道:“还是你们剃了辉瓒的头,润之先生,辉瓒还求你饶我一命。”
朱德、毛泽东原本没有打算杀张辉瓒。由于张辉瓒在吉安民愤极大,群众恨之入骨,1931年1月28日在吉安东固召开的反“围剿”祝捷大会上,农民群众纷纷上台揪打张辉瓒,硬是从红军战士手中抢走他,将他拖到离会场不远处的田头处死。
龙冈大捷是毛泽东“诱敌深入”军事战略思想付诸实践的生动体现,首创了红军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范例。为表彰王良在这次战斗中的卓越战功,毛泽东、朱德决定,把缴获的张辉瓒的怀表和钢笔奖给王良。王良激动地表示:“我要一直带着它们直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此后王良一直把这块怀表带在身上,驰骋沙场,屡建战功。第二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回顾龙冈大捷依然豪情满怀,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其中,“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便是对那场战斗的生动描述。
洒热血 英雄长眠闽赣边
1931年2月至7月,王良率红十师参加二、三次反“围剿”,立下赫赫战功。1932年红四军军长林彪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在朱、毛提议下,王良接任红四军军长,罗瑞卿任政治委员,粟裕任参谋长。之后,王良率红四军随东路军(1932年3月,苏区中央局决定将中央红军第一、第五军团和第三军团分别组成中路军和西路军。稍后,将中路军改称东路军)东征福建。他们出长汀,向龙岩、上杭进发。4月10日,首取拷塘、龙门,随后在龙岩以西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两个团,俘敌600多人,缴获枪支600多支。收复龙岩后,长驱南下进逼漳州城外要隘天宝山。18日,攻下天宝镇,从而拉开了漳州战役的序幕。漳州国民党守军分外围和市区两部,王良的红四军担任对付外围之敌的主攻部队。19日拂晓,发起进攻,首先突破敌外围主阵地十二岭,接着由左向右横扫,当日占领天宝山、南靖,乘胜向漳州市区进击。红四军在城的左面担任主攻,红十五军在城的右面为助攻。晨8时,两军在城内会师,胜利占领漳州。红军在攻打漳州的战役中共歼敌4个主力团,俘敌1600多人,缴获大量枪炮弹药及军用物资,取得东征福建的巨大胜利。随后红四军解放了龙海石码以东大片地区,进逼厦门。驻漳期间,王良遵照毛泽东指示,组织红四军官兵分头深入海澄、浦南、长泰、角美等地发动群众,歼灭残敌,建立新生红色政权,并筹集到14万元经费及大量军用物资,扩红500多人,为红军进行第四次反“围剿”作了充分的物资准备。王良所率红四军被群众称为“铁四军”。
王良在漳州战役中实行集中兵力,先扫外围后取中央的正确战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攻城的胜利。据时任东路军政委,并参与指挥漳州战役的聂荣臻元帅回忆:“王良很会打仗,待人热情诚恳,英勇顽强,屡建功勋,漳州战役表现出色。他的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在赣南群众中传为佳话。”战役结束后,来不及休整,王良便奉令带着红四军返回赣南根据地。1932年6月13日,部队来到福建武平大禾圩与江西会昌永隆乡交界处时,突遇当地民团兰启观部武装袭扰,王良和罗瑞卿到前沿侦查敌情,站在墙垛边观察的王良被土围子射出的一排子弹击中头部,鲜血直流,罗瑞卿急忙把他抱在怀里。王良艰难地从怀里掏出一直带在身上的怀表,交给罗瑞卿,叮嘱他要将革命进行到底,随即闭上眼睛,停止了呼吸,牺牲时年仅27岁。一位能征惯战的红军将领意外地死于山林蟊贼之手,让人扼腕叹息。战士们见自己的军长牺牲了,悲痛欲绝,一齐朝天鸣枪为军长举哀。兰启观1950年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审后即执行枪决。
王良牺牲以后,红四军将士将他的遗体护送到闽西赣南交界的江西会昌县乌鸦泊(现属会昌县永隆乡)安葬。6月15日,红军东路军在江西会昌周田圩休整时,为王良举行追悼会。毛泽东主持追悼会,高度评价王良短暂的一生,称赞他“是一个好干部”。东路军政委聂荣臻概括王良身上有三个优秀品质:一是听党指挥;二是军事能力过硬;三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痛惜王良——我军将星中非常耀眼的一颗,过早地陨落了。
为纪念王良为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解放后,武平县和会昌县分别为王良烈士修建了纪念碑,永远怀念这位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中的杰出将领。因为通讯不便,家乡人民很久以后才知道王良牺牲的消息。上世纪50年代,家乡人民在四川綦江(现重庆綦江区)烈士陵园竖立王良烈士纪念碑,并将他的遗物——一顶军帽和一根军用皮带埋葬在里面。2005年,王良诞辰100周年时,当地群众又在烈士的诞生地永城镇最高的凤冠山上,修建纪念他的“将军亭”。作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王良故居,已由市文物局拨款修缮一新,于2019年7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