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30 09:5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宋友江

 

我的上海怀旧之旅

宋友江

 

63年前在上海工作时留影.jpg

1963年前作者在上海工作时留影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我在上海,工作住处是解放前上海滩的杜月笙(上海滩青帮三巨头之一)小公馆。这些年,我很想回去看看旧时工作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事有凑巧,外孙女在上海一家外资公司工作,离我以前的单位很近,这就促成了我的上海之旅。

来到上海新乐路82号小洋楼前,就见到门口的石碑上写着“上海市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示。进了门,一座昔日楼前的小花园映入我的眼帘,我知道,昔日的住处找到了。小花园里的假山、盆景、亭子、小桥流水以及各种花草树木,与往昔无异。它们依然生机蓬勃,光彩照人。至于大门口的两个小石獅,还是那么忠诚地蹲守在大门口两边,只不过显得老旧多了。但它们的眼神,好像在对我说,别嫌我老,现如今世道好了,我还不想退休呢。进入大厅,一位穿长衫戴西瓜小帽、上世纪30年代大管家装扮的侍者接待了我们,我们攀谈了一个多小时,才知道了该公馆的前世今生。他说,你们走后,红卫兵造反,把这里翻了个底朝天,你刚才说到你以前的办公室里的苏绣画屏,以及许多其他文物,至今都不知去向。他叹了口气说,咳,都是无价之宝哪!

与上海工作故地管家合影.jpg

作者与上海工作故地新“管家”合影

 

这位热心的“管家”,带着我们参观了二、三楼的古物陈列馆,藏品极为丰富,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管家说,现在这里是上海首席公馆酒店,是高档的吃饭和住宿的地方,我觉得有些神秘的样子,也不敢多问其他事体。只问了一句在贵店住宿一天要多少钱,他说最少是一千多元吧。

这次上海之旅,除了很好地实现了我的怀旧之梦外,还走马观花地在杜公馆周围流览了一圈,上海的变化确实太大了,且不说浦东新区的东方明珠等现代建筑,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住宅,也是不可同日而语。我记得以前在上海工作的时候,有一个亲戚,他当时住在石库门的一条弄堂里,一家9口只有一间40多平方米的住房,9个人是怎么睡的,没有亲眼目睹,真的想象不出该如何安排,他们在靠墙的地方钉了两排三层床架,可以睡六个人,其余三人分別睡在两个小间里。房子中间空隙的地方,安了一张小圆桌,开饭时,小孩子先吃了去上学,然后大人再上桌,有时大人要上班,只好站着或蹲着吃啦。这些在现在人看来,都是匪夷所思的事。这次到上海,我也真想再去他家看看,但事隔60多年了,估计他已不在,所以没有去找。但听说他的儿孙辈,都颇有出息,还住上了连体别墅呢。

再说杜公馆对面的襄阳公园吧,它是当时上海最小的公园,公园里面只有一些稀稀拉拉的花草,满地垃圾,臭气冲天,无人看管,1956年又遭到了一次十二级大台风的侵袭,把公园里的几棵大树拔个精光。而今的襄阳公园比过去扩展了好多倍,成为附近居民健身、休憩的好去处。过去这条襄阳路,虽有一些洋楼、教堂,但并不繁华。现在,却矗立起许多几十层高的高楼大厦。过去在那里能傲视一切的杜公馆,如今好像没有什么人太注意它了,什么地板打蜡,全皮沙发、抽水马桶等以前我们老百姓见都没有见过的东西,如今已不算什么稀罕物了。

这次上海之行还有一件令我感动的事。我是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出门几乎都得有人陪护方能成行。因为我女儿想在上海多呆几天,我又急着要先回,女儿担心我一个人路上不安全,在网络订票时就登记了重点旅客服务,上海火车站知道了,当天就打来电话说:我们可以用轮椅免费送老人家上火车。福州站也打来电话联系,说能用同样的办法接送老人。这太令人感动了,我女儿忙说太谢谢了。后来火车站同意,由我女儿带身份证进站送我上车。进站时,上海火车站又打来电话,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与此同时,福州火车站也来了电话,说已准备好了接送工作,会注意安全的,务请放心。当然我们也是婉拒了。

我听了女儿讲了事情经过的始末,我感动得满眼泪花,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出行,竟引起这么大的动静,上海和福州火车站,都要派人接送,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何德何能受到如此高规格的照顾,我想了半天,突然悟出了一个道理,这是40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普通老人的红利呀。但我还是想借此,向上海、福州火车站的有关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重返上海留影.jpg

作者重返上海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