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9 11:0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沈延环

我会和省作协联合采风团走进平潭



9月23日—26日,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省作家协会联合采风团一行30人在省委原副书记、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少川率领下到平潭采风,以编撰“走进平潭”报告文学散文集。

采风团听取了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龚清概的区情介绍,实地进行参观考察,对平潭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深感振奋,对实验区建设两岸共同家园的目标充满信心。

平潭是我国第五大岛,我省第一大岛,距台湾新竹仅68海里,具有较好开放开发条件和对台区位优势,对台渔工劳务输出量居全国县市之首。平潭自然资源条件较好,海岸线长达408公里,拥有众多避风条件良好的港湾和深水岸线资源,具备建设大中型港口条件。平潭海滨沙滩面积大,素有“海滨沙滩甲天下,海蚀地貌冠全球”之美誉,拥有石牌洋、海坛天神、坛南湾等一批优秀旅游景点,平潭风能资源丰富,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在100万千瓦以上。海洋养殖、远洋捕捞、船舶修造等主要产业不断发展,海上运输和隧道工程业也十分活跃。


2011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根据总体规划,实验区的发展定位是:以两岸同胞为主体,以合作融合为目标,充分发挥平潭近台区位优势,实施特殊灵活的对台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凸显平潭在两岸交流合作和对外开放中的先行作用,把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成为“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实验区的开发原则是:生态、低碳、智慧、开放。重点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旅游业;最终目标是:打造机制先进、政策开放、文化包容、经济多元的现代化、国际化综合实验区。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新兴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加快开发开放的基础条件基本完备;特色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生态环境质量及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开发开放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以平潭为节点的两岸往来快速便捷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建成,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和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走在福建前列;基本实现与台湾地区经济全面对接、文化深度交流、社会融合发展,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基本建成。


三年来,实验区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城市建设理念、对台合作模式、行政管理体制、海关监管模式和融资模式“五个创新”,按照“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总体方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超常规推进,开放开发取得良好成效。基础设施建设,在前三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完成投资500亿元,力争“十二五”完成投资2500亿元以上。目前已完成了一批硬、软环境建设和构筑两岸海上快捷通道的项目。创造了平潭速度、平潭质量、平潭效益。

采风团一行实地察看了竹屿湖景观改造工程、岚城安置区、坛西大道管沟、吹沙造地现场、海峡如意城、坛南湾海滨沙滩、对台小商品交易市场、海峡高速客运码头及旅检大楼流水标准化学校以及将军山、龙凤头、仙人井、石牌洋景点等,并深入有关单位(企业)和工地现场以及文化景点采访,力求真实生动地反映平潭的巨大变化,展示平潭的特色文化。

平潭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龚清概、尤猛军、谢秀桐、梁秦龙、陈文波等分别陪同了有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