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3 10:2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沈延环

我会与省作协联合采风团走进涵江

 

 8月26-29日,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省作协采风团一行30人在省委原副书记、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少川率领下走进涵江采风,以合作撰编“走进涵江”报告文学散文集。

涵江区委书记沈伯麟向采风团介绍了涵江区情。采风团深入涵江老城区、商业城、雪津啤酒厂、涵江港工地、夹漈草堂等进行实地考察。

涵江是兴化湾畔古老而美丽的名镇,濒临兴化湾,处在“莆田三大溪流”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的出海口,依山面海,山海田兼备,与台湾省仅一水之隔,距福州93公里,距厦门200公里,距江阴港9海里,距湄洲湾港50海里,地理位置优越,324国道横贯城区,沈海调整公路、福厦高速铁路、向莆铁路东段穿境而过,且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客运货运站,规划建设中的兴尤高速公路也将在涵江设立互通口,交通便捷。

自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莆田置县时起,涵江即属之。唐贞观元年(667年),境内围海造田,筑涵(即水闸)排涝,故称涵头(即涵江最早地名)。宋代,“刘氏初开水心河”,始有“涵江”之称。涵江的新县镇曾是兴化县的新址所在地。1992年8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涵江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白沙镇、新县镇、庄边镇、大洋乡、涵东街道、涵西街道等12个乡镇、街道和商城、赤港华侨经济开发区2个管委会,拥有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涵工业集中区、物流园区、临港工业集中区4个园区。全区陆域面积786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人。

涵江是知名的水乡,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溪河纵横,河渠成网,全区干流总长165公里,流域面积2360平方公里,古时水运非常发达,有“东方威尼斯”之称,为福建四大平原之一的兴化平原(莆田南北洋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涵江自然资源、物产资源丰富,盛产枇杷、龙眼、荔枝、柿子四大水果,牡蛎、海蛏、跳鱼、鲟蟹、章鱼等水产品,被授予“中国枇杷之乡”称号,拥有老莆田二十四景中的五景(夹漈草堂、白塘秋月、锦江春色、古囊列献、宁海初日)和新莆田二十四景中的三景(永兴画嶂、望江竹浪、雁阵归舟),还有大洋瑞云山、尖山寨、新县夹漈山、庄边望江山4个省级森林公园。

涵江自古为繁华之地,商贸兴盛是其一大特色,历史上曾与福州的金峰、漳州的石码、泉州的石狮并称福建四大名镇。抗战期间由于日寇的封锁,东南沿海只有莆田三江口港对外通航经商,涵江因此有“小上海”之称。

涵江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历史上人才荟萃、文脉绵长。较为突出的历代名儒先贤有唐代的高僧妙应禅师、本寂禅师以及“一门五学士”的黄璞,宋代的第一位武状元薛奕和文状元黄公度、郑侨,有抗金英雄李富、抗金名将陈淬和著名史学家郑樵,明代的著名宫廷画家李在,“三一教”嫡传大宗师卢文辉,清代的著名御史、书法家江春霖,大藏书家康爵等。

涵江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此外,涵江的“文十番”、华昌“金镶玉”、“玉镶金”等均被列入新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处在公示阶段。涵江车鼓和梧塘黄氏纸扎、延宁宫妈祖蔗塔传统制作工艺等,也颇具异彩。

涵江还是福建省重点侨乡,有“海内一个涵江、海外一个涵江”之称,全区共有在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80万人,分布在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知名的华侨有新加坡首富、信和集团黄廷方(已故),银行家、印尼巨富、力宝集团李文正和李王十二妹(已故)、李竹庵、黄日昌、黄文兰等。

改革开放以来,涵江日渐成为莆田的工业重地和商贸中心,现在鞋革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四大产业集群,工艺美术、印刷包装、化工医药、物流配送等四大新兴产业,拥有国家级高新区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球最大的电子计算器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平板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出口摩托车制动器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易拉罐盖生产基地,已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国家出口免检产品7个,其小商品批发城在全省举足轻重。截止2013年末,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5.25亿元,占莆田的25.7%;实现财政总收入30亿元,其中地方级收入16.54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405.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8.6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7.79亿元。

涵江的社会事业也颇有建树,曾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等。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涵江区委、区政府正团结全区干群,凝心聚力,再创辉煌。

采风团成员还分头深入工厂、企业、农村、历史文化遗址和旅游景点等进行采访。

区领导陈万东、姚冰珊、王虎学等或参加座谈或陪同采风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