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4 14:4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沈延环

我会与省作协联合采风团走进延平采风


5月17-20日,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联合采风团一行32人在省委原副书记、中国作协会员何少川率领下走进延平采风,以合作编撰走进延平报告文学散文集。

延平区委书记翁明亮向采风团介绍了区情。

延平区面积2659.66平方公里,是全省国土面积第二大的市辖区,总人口50.3万人。延平是原中央苏区和福建省的老工业基地、重点林区、畜牧大区、全省第二大库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历史悠久。延平建县于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是我省最早建县的五县之一,始称南平,寓意“南疆平定”。 1956年设县级市,为专员公署所在地。1995年南平撤地改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延平历史上名人荟萃、文风昌盛,素有“理学名邦”之称,境内保存有宋碑亭、五代开平寺、明代双石塔和郑和下西洋时所铸铜钟等文物古迹。宋朝杨时、罗从彦、李侗和朱熹曾长期在此讲学论道,后人称为“延平四贤”。明朝海瑞曾任南平县学教谕,郑成功据此抗清受封延平郡王。

二是交通便捷。延平地处福建省中北部,闽江干流源头,距福州仅172公里。205、316国道穿境而过,建有鹰厦、外福、横南、京福高铁、向莆铁路南平连接线等5条铁路,有福银、浦南、京台、延顺等4条高速公路,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南三龙快速铁路和南平联络线高速公路,大部分乡镇有高速公路落地互通。闽江水道坝下治理工程和南平港洋坑港区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可实现500吨级轮船沿闽江而下直抵福州马尾港。延平距武夷山机场180公里,距沙县机场半个小时车程。完善的交通条件,使延平成为我省南接北联战略通道的中心枢纽。

三是资源丰富。延平素有“森林之窗,本甲全闽”之称,全区耕地面积23.62万亩,林地面积289万亩,森林覆盖率73.3%,林木蓄积量为2026.59万立方米,竹林面积59.26万亩,是我国南方三大杉木产区之一。水能蕴藏量居全省首位,境内一江三溪(闽江、建溪、沙溪、富屯溪)七十二支流纵横交织,建有水口、沙溪口、峡阳和照口4个大中型水库,水库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主要矿产资源有铌钽矿、硅灰石、石英砂、石墨、大理石等30余种矿产,其中特大型铌钽矿床为全国罕见,透辉石矿储量规模全省最大。

四是风光秀美。延平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茫荡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溪源峡谷和3A级景区三千八百坎、杉湖岛,还有石佛山、九峰山、明翠阁、双石塔等诸多风景名胜,以及国家水利风景区延平湖。延平境内植物物种资源丰富,拥有南方红豆杉、柳杉、建柏、闽楠、银杏等近百种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树种。一代文豪郭沫若赞誉延平“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青”。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延平区坚持核心引领、坚持市区一体、坚持和谐发展,全力打造“山水宜居之城、活力创业之城”,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2%;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近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1.59%、13.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24.6%。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工业不断做大做强。二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三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四是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下阶段,延平区将全力打造延平“山水宜居之城、活力创业之城”。一是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三是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四是着力推进改革攻坚。五是着力推进民生改善。

采风团成员先后参观了太阳电缆城、炉下长万水库、百合花基地、王台镇安槽下丰产林、杉木王、王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王台八角楼以及溪源峡谷、茫荡山等,并分成了32个专题深入企业、农村和名胜古迹景点进行深入采访。

南平市委书记庄稼汉、市长林宝金、市政协主席张建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培栋、延平区委书记翁明亮、区人大主任杨敏、区政协主席刘启财、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嘉明、副区长钟宜强等,看望或陪同采风团有关活动。

 (以下是部分采风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