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6 10:5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沈延环

我会与省作协联合采风团走进洛江区采风


10月8-10日,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省作协联合采风团一行31人,在中国作协会员何少川带领下走进洛江区采风,以合作编撰反映洛江发展、展示洛江特色文化的“走进洛江报告文学散文集”。

洛江区委书记洪飞跃向采风团介绍了区情。

洛江区于1997年9月泉州中心城市区划调整时,在原鲤城区北郊乡镇基础上成立,区域面积382平方公里,现辖6个乡镇(街道)、86个村(社区),常住人口21.5万。洛江建区时,全区农业农村占96%以上,基础差,底子薄,199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8.86亿元,财政总收入2936万元,一般预算收入1797万元,财政总收入在全省县(区、市)级财政单位排名倒数第二。经过建区以来的不懈努力,经济总量快速提升,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95亿元、17亿元和10.15亿元,分别是建区时的19.9倍、57.9倍和56.5倍。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落细省委赶超发展部署,自觉把洛江发展置于全省大局中去把握,完善提升发展思路,按照“至2020年实现GDP 24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的目标来倒排赶超任务,力求多做贡献。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达9.7%,超额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健康态势,正向着建设智造生态新城区的目标迈进。

洛江区有以下特点和发展优势:

1.生态优美,环境清新。依山傍海临江,紧邻清源山,泉州植物园落户区内,风景如画,四序有花,各类自然元素齐全。森林覆盖率达64.4%,绿化程度9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71%,人均公共绿地12.22平方米且持续提升,2016年荣获国家级生态区称号,是全省首批获得该荣誉的市辖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良好的生态条件作为洛江最宝贵的资源、最亮丽的名片,扎实开展“清水蓝天”专项行动和小流域“赛水质”活动,严格落实“河长制”,投入近2亿元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全省首批万里生态安全水系建设,做好洛阳桥、蔡襄祠和古村落传统建筑修缮保护等,在推进发展高质量的同时,保持了生态环境的“高颜值”。

2.区位优越,前景良好。洛江是泉州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紧邻泉州高铁站,距离晋江机场仅20公里,距离国家一类口岸后渚港仅10公里。福厦高铁、沈海高速及复线、泉三高速南惠支线、324国道、307省道穿境而过,区域内“三纵八横”主干路网加快建设,构成了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近年来,洛江加快城市化进程,建成区面积20.7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7.6%;随着基础配套日益完善,中心城区面貌明显改观,已实现与泉州城区无缝对接,由建区时的农村社区发展为现代化的宜居城区。加之华侨大学、海峡体育中心、泉州第一医院、医高专等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以及本区内泉州市实验小学洛江校区、闽南师大附属小学、洛江区医院等公共配套的完善,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能力迅速增强,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洛江正立足长远发展需求,加快规划建设阳江新城,启动阳江片区学园、路网、水系等基础配套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一个产城融合、山水交织、宜居宜业的田园新城。

3.产业多元,动能强劲。坚持工业立区战略,第二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精,形成沿万虹路20公里的“工业走廊”,省级洛江经济开发区已完成开发1.2万多亩,吸引近千家优质企业入驻。201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7.5亿元,形成机械装备、纺织鞋服、工艺制品三个产业集群,2017年分别实现产值117.71亿元、136.65亿元、56.2亿元。近年来,洛江致力推进占地8000多亩、总投资25.2亿元的省级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拓展优质产业发展空间,智能装备和新材料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其中,智能装备产业已连续多年实现增长20%以上,2017年总产值达到82.5亿元,成功主办2016中国(泉州)高端制造业(智能轴承)高峰论坛,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石墨烯行业发展迅速,成立了石墨烯研究院。在发展壮大第二产业的同时,致力培育多元化的产业支撑格局,第三产业稳步发展,2017年实现增加值44.3亿元、增长14%。投资5亿元的泉州城市物流大脑基地项目成功落地。旅游业前景良好,打造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泉州海丝野生动物世界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有序运营,2017年旅游业产值突破20亿元、增幅达37.5%。汽车服务业连片拓展。电子商务业持续壮大。建筑业蓬勃发展,现有建筑企业101家,2017年建筑业产值达160亿元、纳税增长22.9%。

4.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全区古风洋溢、俊采星驰,古桥、古寺、古厝、古道、古街资源丰富,积淀深厚。其中,有始建于北宋时期(1053年),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的洛阳桥;有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佛、道、儒“三教合一”,被誉为“八闽名胜无双境、绝顶蓬莱显九仙”的风景名胜区仙公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施琅将军陵园、泉州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俞大猷公园等历史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三五娘传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俞家棍、十音铜锣锻制技艺、妆糕人制作技艺等。

5.民生幸福,社会和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把完善公共配套、强化保障体系、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作为重点任务,密切关注民生民本改善与社会事业繁荣。财政对民生的投入逐年增加,近三年来累计投入近10亿元、完成15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建成了泉州实验小学洛江校区等一批优质学校,2所中学晋升为省二级达标高中,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建成洛江区医院,1家卫生服务中心和1家卫生院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大力开展精准扶贫,87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续缴率稳定在96%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99.9%。社会事业同步发展,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六连冠”、省级文明城区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0多项。

采风团参观了洛阳桥、蔡襄祠及仙公山等文化旅游景点。而后分为31个选题深入农村、企业和文化景点进行采访。

 

区领导苏汉庭、金玲珊、陈倩等或看望或陪同采风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