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联合采风团走进罗源采风
为展示罗源美丽风光,介绍罗源丰厚旅游资源,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联合采风团一行35人,分2批分别于3月4日、8日在常务副会长马照南带领下,走进罗源采风,以合作编撰“走进罗源旅游风景区散文集”。
罗源县有关领导向采风团介绍了县情。
罗源县,别号罗川,位于福建东部沿海,北联宁德,南接福州,是连接南北的重要节点,沈海高速公路、沈海复线、温福铁路、104国道和228国道穿境而过,距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仅58公里,交通网络高效便捷。幅员面积1187平方公里,下辖6镇5乡,189个村、12个社区,户籍总人口26.9万,其中畲族人口2.2万,占总人口的8.2%,是福建省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畲族人口相对数居全省第三、全国第四。2013年被国务院认定为享受原中央苏区政策待遇县,先后荣获“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0强”“2015-2017年度省级文明县城”“福建省森林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等称号。
罗源建县于后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一座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城。自唐朝始,历经一千多年的锤炼和蕴蓄,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气韵。这里走出了梁国公、三黄世家等名门大族,有帝师陈显伯,参知政事余深、张磻,扪虱新话的作者陈善,为英王伊利莎白二世加冕的近代名人张光旭,仅南宋一朝,罗源进士便多达203人。这里保存着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一处是陈太尉宫,一宫之内宋、元、明、清四朝建筑并存,是东南沿海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多元风格古建筑之一,被文物专家誉为“古代建筑博物馆”;另一处是南宋十八罗汉石像,是国内现存最完整、工艺最精湛的石刻造像珍品之一。此外,圣水寺、碧岩寺、西洋宫等罗川胜景远近闻名。罗源还是著名的雕刻之乡、书法之乡,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9人,国家级书法家9人。
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陈太尉宫
罗源县林家旗杆林
罗源是畲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保存完整,素有“研究畲族,看历史到漳泉,看文化到罗源”之说。罗源山歌畲调还被认定为全国畲调的代表曲调,畲族服饰、畲医畲药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罗源畲族凤凰装被定为全国畲族女性代表服饰,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两会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期间,一眼就认出了一名人大代表身上的凤凰装是罗源的特色民族服饰。此外,罗源畲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建有全省首个畲族文化民俗小镇,飞竹镇塔里洋村、松山镇八井村、霍口乡福湖村等畲族村分别入选国家级和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霍口乡福湖村和起步镇庭洋板村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在这片土地上,处处可见畲汉两族和谐聚居、文化共荣的美好画面,罗源已成为新时代畲汉团结共荣和文明互鉴的生动写照。
罗源系福建省著名老区县,被中央认定为享受原中央苏区政策待遇县。罗源作为闽东革命的三个发源地和两个中心之一,是邓子恢、陶铸、粟裕、叶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林可彝的故乡。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罗源的革命历史留下了“1934年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克罗源城”“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罗源城”等脍炙人口的红色故事,也留下了众多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研究中国革命历史的红色样本。
罗源湾是福建省六大天然深水良港之一,其中北岸隶属罗源县,深水岸线长25公里,规划建设码头泊位4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7个,是福州深水外港、福州口岸台轮停泊点、全国大宗散货和集装箱集散中心,一类口岸开放获得国务院批复,将军帽作业区1#泊位正式对外开放。现有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福州台商投资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罗源湾开发区,重点发展冶金建材、汽车配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2019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3.4亿元,比增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增8.8%;固定资产投资152.1亿元,增长20.2%;实际利用外资82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8.9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56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49元,增长10.6%;绩效综合考评位列全市第六,评为优秀等次,是历年以来最好的成绩。2020年1-10月,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9亿元,比增4.4%,排名全市并列第三。
罗源县是生态宜居的“山海”县城,串联了凤梅生态公园、莲花山体育公园、江滨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空间,建有后张巷历史文化街区,展示出罗源特色历史底蕴和非遗文化资源。在全省首创“社团+企业”的运作模式,建立“罗源县秀美山川家园事务服务中心”。2017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951户2703人全部率先实现脱贫,31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
食用菌是罗源县主要的农业产业,秀珍菇产量占全国的60%,其中核心产区起步镇获批开展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大力扶持茶叶、果蔬、畜牧、林竹、水产、花卉苗木、乡村旅游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初步构建“一菇独秀,八产并进”发展格局。成立全省首家县级乡村振兴培训学校,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三个组团”建设,储备培养优秀本土人才,助力优势产业提质扩面、做大做强,推动罗源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
钢铁产业是罗源临港工业支柱产业。2020年,4家钢铁企业总产量1657.79万吨,总产值417.4亿元,其中:宝钢德盛产量490.5万吨,产值132.6亿元。闽光钢铁产量777.33万吨,产值141.2亿元。亿鑫钢铁产量206.22万吨,产值74.2亿元。罗源小蕉产量183.74万吨,产值69.4亿元。
全书分为35个专题,采风团成员分别深入乡村、旅游文化景点进行采访。(沈延环/文 沈延环、全然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