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足迹
——读《一路同行——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有感
许怀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工作作出部署,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谱写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新篇章指明了努力方向。为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联手编辑出版了《一路同行——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文集。在全国上下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背景下,这部文集的出版发行是很有意义的。
该书编委会历时半年征编了这本文集,辑录了近40万字的文稿,反映了福建省政协在全国政协和福建省委的领导下,在切实履行政协职能中所走过的难以忘怀的足迹,可谓“一路同行、一路歌”。
读了这部文集,我作为曾任过两届省政协委员、参与政协科教文卫委活动的成员,倍感亲切,感触颇深。首先,重温和感受到我省人民政协工作在不同时期的历史画卷,具有历史感。本书开篇是游德馨同志的《政协天地阔,乾坤大可为》,他担任过8年的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政协工作做了历史回顾,如“加强班子建设,提升委员素质”“提高提案质量,加强政治协商”“认真总结经验,提高民主监督水平”“参政议政求实效,为国为民办实事”“加强海外联谊,搞好台港澳工作”等,展现我省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历史进程和生动画卷。林爱枝的《与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十年缘分》,记叙了政协在文史资料的积累收集、出版等方面工作的十年过程,历史感扑面而来。
这部文集的许多文章,都洋溢着委员们对政协的感情和热爱,积极履职尽责、参政议政的光荣感、使命感。如以《难忘政协不了情》《政协委员,我生命中的彩虹》《一天政协人,一生政协情》为题,表达对政协深情厚意,其中记述委员们如何深入实际、搞好提案,如何认真学习、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如林思翔的《用心触及热点,用情回应民生》开头写道:“我是省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在政协这座大学校里学习了不少东西,同时在履行委员职责,尤其在民主协商、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等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尽了一份力”。有些文章总结了委员们的工作成效和宝贵经验,如戎章榕的《何优仙的委员担当》,总结海归派的委员工作成效,体现委员们的重要作用。还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文章反映了几代人和政协的关系,如潘亮的《祖孙三代人的政协情缘》,文中生动记录了祖父潘守正协助陈绍宽出山,参与筹备首届福建省政协大会;父亲潘肈士创建原福建中医学院民革支部;以及作者潘亮的政协履职经历。还有陈笃恒的《祖孙三代,履职往事》,介绍三代人在泉州市政协履职。可见政协的强大凝聚力,广大委员们和政协心连心,同舟共济,荣辱与共。
展现省政协和各级政协在党的领导下锐意迎新、勇于突破是这部文集的重要内容。
创新精神必须贯穿在政协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是时代之要求,人民之所望。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福建加强与港澳台的交流合作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各级政协在这方面有显著的成效。游德馨同志的文章在开篇就专题谈“加强海外联谊,搞好台港澳工作”,他充分肯定政协在这方面的成就,并采取措施进一步做好。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政协工作,使政协创新能力更加凸显,也是各级政协关注焦点,如郑安思的《树立改革创新精神,提升政协履职创新能力》,从基层政协谈这方面体会。此外,对福建籍的历史名人的关注和挖掘,在政协工作中也有所创新,如林则徐五世孙女林子东的《我亲历的林则徐研究》,记叙林则徐研究的重大举措。马照南的《创新视野下的林则徐研究》,强调以新视野研究林则徐,成立“林学”,确定其体系和框架。
正如这部文集前言所写:“把握今天必须了解历史,开拓未来理应重视传承,我们真诚希望本书的出版能给福建省的新老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以启迪,给福建省的各级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以推动。”这正是出版这本文集的主旨和寄托。
(作者系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兼省文化厅厅长,省文联原主席、现为中国作协名誉委员专家)
在继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
——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文集《一路同行》的评介
戎章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风雨同舟书写历史,一路同行见证奇迹。人民政协积极参与了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建立了历史的功勋!
为喜迎新中国70华诞和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由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共同征编了《一路同行》文集,收到百余篇文章,经过遴选,收录83篇,约40万字,日前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广泛发动我省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不论是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或是市县区政协委员;不论是现任的政协委员,还是历届的政协委员;不论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大家都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记录、讴歌与自己亲历有关的一段往事,共同见证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新中国一同成长、一同发展,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制度日益健全,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虽说一篇篇文章基本上都是个体的视角,但读后让人进一步加深理解,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独特设计,是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人民政协在发扬民主、听取民声、汇聚民智,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为国计民生、为我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让人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尤其在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不断提高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通观全书,笔者认为具有三个特点:感性回顾,理性感悟,圈点创新。
感性回顾。在这抚今追昔的时间节点上,沉浸回忆,深情回顾是人之常情。7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一瞬间,但对于一届任期五年的政协委员来说,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书中有潘亮的《祖孙三代人的政协情缘》、陈笃恆的《祖孙三代,履职往事》,也有王诗润的《三代人共推闽王信俗文化发展》等,这些虽然只是从自家的经历切入,却能让人充分感受到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凝结着一届又一届政协委员不竭的接续奋斗。70年来,人民政协深深植根于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在书中不少篇什突出描述了这种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比如陈榕的《感恩四位民盟老领导的言传身教》、王东良的《从“半个政协委员”到连任多届》等,都是以“三亲”(亲历、亲见、亲闻)来叙述,娓娓道来,真情实感,如沐春风。本书秉承了“三亲”征集文史资料的这一传统,不仅使人读后倍感亲切,还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由来的背景。譬如“新农合”制度设计、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福建高考使用全国卷、“国家航海日”的设立等等,这些史实的披露,增加本书的可读性,更重要的是让社会进一步了解委员在建言资政上,是怎样建之有方、言之有理、资之有效的;进一步理解委员既是荣誉更是责任,钦佩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
理性感悟。回顾不仅是记叙,更有思考。通过对过往的总结和梳理,引发理性思考,进而上升到规律性认识。如果说游德馨的《政协天地阔,乾坤大可为》,是从他担任省政协第七、八届主席的感悟,是统揽全局的宏大叙事;那么,魏炳发曾为松溪县政协主席,则从“一条小巷”“一个移民村”“两片叶子”“两个社团”四个小故事记录履职真情、展示为民宗旨。“人民政协为人民。”“人民”二字不仅仅是个简单的称谓,而是规定了这个组织的性质和定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协助党和政府破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祉。林思翔的感悟是《用心触及热点,用情回应民生》,两个“用”字,着力精准,非亲历者,恐难体会。在理性思考中,同样也是纠正社会上对政协认识的偏差。庄威不论作为省政协委员,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在履职建言上都是出类拔萃的,他的经验是《多学多思多调研,有言有论有影响》,这是缘于他几十年的委员经历,他深谙政协不是权力机关,参政不行政、建言不决策、监督不强制,主要通过协商议政发挥作用。这种作用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本书与其说是纪念文集,不如说是广大委员履职经验的汇编。
圈点创新。创新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民政协事业同样需要在发展中创新。《一路同行》一大亮点,用相当篇幅对我省政协事业这些年来创新之举作了圈点。如果说林子东的《我亲历的林则徐研究》是以后裔者的身份所作的回顾,那么,马照南的《创新视野下的林则徐研究》则从组织者的亲历引发的理性阐述。众所周知,从林则徐出生地到他的墓地的保护,人民政协功不可没。当林则徐纪念馆如今岿然坐落在福州古厝中熠熠生辉,我们更感念当年三坊七巷的保护和修缮的一段往事,陈以强牵头提交的的百名委员提案产生的反响,福州市长基金账上只有20万,拿出一半去维修林则徐纪念馆······当《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业已启动,陈维山的《一件团体提案的超常规办理》告诉我们事情的来龙去脉,事非经过不知难,政协有为不容小觑。对台工作是新时期我省政协工作的新领域。王伟明的《泉台交流撷萃》、乐智强的《在政协,找到对台工作新天地》等,都是发挥地方优势助推了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拓宽了基层政协对台工作的新天地。文史资料在保持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功能上,如何增加典藏价值?刘宏伟的《站在“方寸”世界眺望未来》,探索将历史与时代写在方寸间,通过具有国家名片之称的邮票来展示八闽和时代的风采。继《邮票上的福建》一炮打响之后,相续推出《邮票上的中国体育》《邮票上的人民军队》《邮票上的海上丝绸之路》《邮票上的华人华侨》,形成了文史品牌。“邮票上的”系列是创意,更是人民政协文史工作的新拓展,也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新作为。
70年栉风沐雨,70年一路同行。70年是一个光辉的时刻,也是新的奋进起点。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使命任务、总体要求、着力重点,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必将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谱写新的华章。
(作者系福建省政协研究室综合处原处长)
一路走来话政协 风雨同舟见真情
——《一路同行——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编后随记
叶必华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在这重要历史时间节点,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与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策划组织征编《一路同行——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一书。我作为具体负责落实这项征编工作的参与者之一,事为亲历,心有感慨。
生动历史画卷 真切心路历程
此书征稿工作大约从今年4月中下旬开始,省政协专门为此书正式向全省发出征稿通知。在整个征编过程中,全省各级政协、各个党派界别广泛发动,新老政协领导、政协委员纷纷动手撰稿,从全国政协委员至县(市、区)政协委员,从省政协主席到基层政协普通干部,都积极参与、踊跃动笔,并及时送稿、大量荐稿,在短短的近半年时间里,就组织编印成了这本共83篇、约40万字的文集。
《一路同行》内容全面,涵盖政协各项工作,覆盖各个层级和各个党派界别;写法多样,既有故事叙述,也有回顾总结和经验体会;既有亲身经历,也有他人传记式的记叙;设计美观,封面简洁大方,印制精良。全书大致由履职和感怀两部分组成,正如序言所述,前者“以记叙的方式,展现福建人民政协不同时期的深深印记”,后者侧重于“谈感悟和体会,从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的角度让读者分享各级政协委员的工作心得与亲身体验”。可以说,这本书是福建人民政协近70年的生动历史画卷,也是各级各界政协委员履职的心路历程印记,更是全省各级政协、各个党派、各位委员对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希冀、厚望和追梦的殷殷真情表达,真所谓“一路走来话政协,风雨同舟见真情”。
风雨七十年,履职故事多
全书将近一半篇目、约30多篇是写回顾,写历程,写有关履职尽职、参政议政、协商民主和民主监督等方面的故事。全书开篇,就是由省政协原主席游德馨亲自撰写的《政协天地宽 乾坤大有为——漫忆福建省政协第七、八届工作》。这篇文章从加强班子建设、提高提案质量、提高民主监督水平、增强参政议政实效、做好海外联谊工作等方面,回顾总结了省政协第七届、第八届的工作历程,很有留存资政的价值。写党派界别工作的文章,如写福建民盟的《一路征歌一路歌,肝胆相照写春秋》(兰康强),写福建民建的《聚焦中心 善于作为——民建福建省委助力新福建建设二三事》(沈民建),写福建农工的《福建农工活跃在政协舞台上》(洪燕珍),这些篇章使得全书既是政协工作的礼赞篇,也是各党派界别工作的群英谱。至于委员个人的亲历故事就多了,仅以“故事”“往事”作为题目就有如《我与“南靖土楼”的故事》(何葆国)、《我的提案故事》(陈慧珠)、《一份历时十年的提案故事》(何华光)、《两个“一二”故事记真情》(魏炳发)、《“老三届”委员的三个履职的故事》(林少川)、《祖孙三代,履职往事》(陈笃恒)、《我与人民政协的往事》(林嘉莱)等。娓娓道来、善讲故事的,还有如省政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新老领导亲撰的《说说我的三件提案》(薛卫民)、《政协,我履职的百科全书》(阮诗玮)、《站在“方寸”世界眺望未来》(刘宏伟)、《创新视野下的林则徐研究》(马照南)、《一件团体提案的超常规办理》(陈维山)、《用心触及热点 用情回应民生》(林思翔)、《在提案委员会的日子》(蔡天初)等;同时也有专门写政协老领导、老委员事迹的如《心系蓝土——陈明义委员的海洋情怀》(蔡戎)、《感恩四位民盟老领导的言传身教》(陈榕)等;更有几个祖孙三代都是政协委员的“政协世家”的生动故事,如《三代人共推闽王信俗文化发展》(王诗润)、《祖孙三代人政协情缘》(潘亮)、《祖孙三代,履职往事》(陈笃恒)等。翰墨所存,椽笔之下,足见风雨七十年,履职故事多。
钟情于人民政协,岂止是一世情怀
在审编稿件过程中,能够让我感动的不只是那些生动的、具体的履职尽职故事,还有每篇文中所表达的对人民政协始终如一的衷情、深厚的感念、特有的情怀。这种或谈感悟与体验,或写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的文章,大约有20多篇,大都写的是与人民政协多至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工作情缘,如云霄县政协原常委谢志鹏的《老骥伏枥履职“狂”》,致公党厦门市委会原专职副主委王起鹍的《难忘政协不了情》,省政协委员、民盟龙岩市委会主委张琼珊的《有这样的平台,我很幸福!》,省政协委员、福州市政协原常委韩孝煌的《我与政协共成长》,都充分表达了对人民政协那种热爱、执着和情怀。在一篇题为《先父黄寿祺与政协有关的诗词》的文章中,作者黄高宪夹叙夹议地介绍解读了其先父,即省政协原常委、福建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黄寿祺,从1972年至1990年间创作的多达30首与政协工作紧密相关的诗词。在长达近20年时间里,一以贯之地创作那么多专门赞颂人民政协的诗词,真是其情可染,其诚可鉴。这些诗篇既为人民政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给本书增添了亮丽的内容色彩。
然而,最让我不忍释手、触我心弦的,是有几篇由“政协世家”所写的反映几代人的政协情怀。钟情于人民政协,岂止是一世情怀!其中,福州市政协委员、福州市晋安闽台王审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诗润的《三代人共推闽王信俗文化发展》一文,讲其自祖父王大盛起,一家三代人,三十年来矢志不移地坚持通过人民政协平台和闽台文化交流,让闽王信俗非遗文化与人民政协之间建立了特殊的缘分,终于使闽王信俗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挂牌成立“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和闽王文化园。
此外,书中还有一些体现人民政协工作创新和突破的文章,如刘宏伟的《站在“方寸”世界眺望未来》、马照南的《创新视野下的林则徐研究》、陈维山的《一件团体提案的超常规办理》、柯白杨的《一份提案助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升》、简鸿勤的《有形象,有作为,有威望》等文章,都足以让人大开眼界、很受启发。
环顾全书,如果说作为开篇的省政协原主席游德馨一文是“凤头”的话,那么全国政协委员凌友诗的《始终向着光明出发——我从福建政协到全国政协的17年》则是闪亮的“豹尾”。作为港区委员,作者表达自己与人民政协结缘17年来“怀抱着谨慎、兴奋的心情来履职,时刻要求自己要善尽言责”,并“衷心祝愿人民政协事业越来越旺,国家越来越富强”。这着实给全书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外宣办、网信办,省政府新闻办综合处原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