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在台北举行
省炎黄文化研究会首次赴台参加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的代表与台湾人士合影。
文化交融 和谐脉动
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盛况
早春二月,风和日丽;宝岛台湾,景色秀美。由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台湾中华闽南文化研究会主办、台湾淡江大学协办的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2009年)2月27至28日在台湾淡江大学举行。这是首次在台湾举办两岸闽南文化研讨活动,备受各方关注。大陆、台湾学者160多位与会。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少川率我省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员36位赴会。主席台背景为炎黄二帝巨像落成典礼的大幅画面,象征着炎黄子孙欢聚一堂,共同研讨中华文化。开幕式由台湾中华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长黄清源先生主持,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少川、淡江人学副校长高柏园及台湾知名学者李亦园院士、淡江大学资深教授魏萼分别致辞。
何少川会长在致辞中指出:“闽南文化是讲闽南语的族群,在长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是中原文化、闽南本上文化和外来文化在长期碰撞、交流、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多元互补蕴蓄、独特地域内涵的文化。闽南文化由不同历史时期南移的中原文化与古闽越文化、外来文化多次交融、长期积淀发展起来,并传播到台湾、东南亚及世界各地。闽南文化遗产从语言、服饰、饮食、建筑到民问习俗、民问艺术、民问工艺等都与讲闽南语族群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闽南文化中的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木偶戏、木版年画、德化瓷烧制工艺等22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一大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其中的代表。”
台湾学者李亦园院士在讲话中谈到:“两岸在起共同研讨闽南文化特别有意义。闽南文化很有特色。大陆与台湾,闽南文化人同小异,同属一种母文化。闽南文化最后还是要回到母文化——中华文化上来,正如对女神妈祖崇拜,最后都要回到湄洲岛妈祖祖庙一样。慎终追远、回归故同,就是不忘本。这是炎黄文化最基本特征,也是地方文化的特点。”
研讨会共收到论文39篇。厦门大学林仁川教授,漳州师院汤漳平教授,淡江大学中文系崔成宗主任、陈冠甫教授,李钟桂博士,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陆炳文,福建社科院历史所所长徐晓望,泉州师院吴幼雄教授,福建师大李少园教授,华侨大学人文学院陈少牧教授,台湾侨光技术学院陈瑛殉博士等在会上报告了论文。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吕良弼、泉州市政协副主席傅福荣、漳州市政协副主席罗春生、龙岩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惟也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并分别简要介绍了厦门、泉州、漳州、龙岩四地的情况,诚邀台湾学者到福建考察研讨。
研讨会期间,与会学者观看了皮影戏表演,欣赏了王心心南音演唱。会后还参观了台北故宫、三峡祖师庙、奇美博物馆、安平历史公园、日月潭、九族文化村等名胜占迹,拜访了高雄陈文从教育基金会。台北市南安同乡会赞助了这次活动。何少川会长还将他所著的《闽南,多彩的家园》散文集赠送给台湾乡亲,作为纪念。黄清源理事长在惜别晚宴上即席赋诗道:“万朵心花谱正声,炎黄世胄弟兄情;五缘喜缔开天运,文化交融幸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