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0 11:2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张建光



春日之喜

 

张建光

 


    诗曰: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是朱子写的一首风景诗。王相注释《千家诗》时认为是踏青之作,描写了春和景明的生动气象。作者构思宏大,逻辑缜密,语言清丽。首句点明时间、地点、目的。“寻芳”两字表明了主题,也交代了下面三句都是其结果。诗人“寻”到了什么呢?天上人间,焕然一新,这是第二句。第三句转为议论,说明“寻”的目的是“识”。最后一句则是对“寻”和“识”作了总结性的描绘“万紫千红”既是春天的美景,又是让人们认识东风的原因所在。“万紫千红”对应“无边光景”,既把“寻”落到了实处,又自成对偶。读之,顿觉春天轰轰烈烈,来了。

朱子写下《春日》这首诗,也写下了在古诗中吟诵春天的地位。人们例举此类题材诗歌,《春日》是绕不开的话题。名家写春,大都从具体事物着笔,或柳、绿、或水或花或鸟或人。美的感觉只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而朱子却着眼于宏大,对春全景式的描述。无边光景,万事万物,生生不息,欢天喜地。《春日》感染了呀呀学语儿童到大家领袖。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讲时就引用了“等闲识的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诗句。

《春日》实际上是哲理诗。“泗水”孔子传道讲学之地。朱子并未去过,当时也无法前往。“靖康之乱”后南宋与金国以淮河为界,隔江而峙。孔子弦歌讲诵的圣所早已腥膻一片。朱子“寻芳”寻的是孔孟圣人之道。这个学说广大精微,奥妙无穷,“万紫千红”,引人入胜,一旦把握圣学底蕴,则心旷神怡。黄坤先生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在这首诗中,晦翁(朱子)谕人,仁是性之本,仁的外观就是生意,所以万物的生意最可观,触处皆有生意,正如万紫千红,触处皆春。朱杰人教授说,黄坤先生的读后感,“确实是启蒙发覆之论”。有人称孔子学说,仁学占了一半;孟子学说,大半是仁学。朱子专门撰写了仁说。朱子论“仁”归纳而言就是两句话:“仁”是心之德,爱之理;仁是天地生物之心。“天地以生物为心”,是儒家前贤所说,而“人物天地生物之心为心”则是朱子的发展。他还举例说明,“谓如一树,春荣夏敷,至秋乃实,至冬乃成。方其自小而大,有生意。到冬时,疑若树无生意矣,不知却自收敛在下。每实各具生理,更见生生不穷之意。朱子眼中的春日是儒家生意盎然的世界。

理学家大都能诗,不过佳作不多。北宋大理学家程颢的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之春日偶成,已属上乘之作但与朱子的《春日》相比,高下立见。理学家们写的哲理诗,其传统可溯到魏晋时代的言诗,评论家认为“淡乎寡味”。宋代议论诗蔚然成风,大都“硬语空,生拗峭奇”,说理有余,诗味不足,就像“有韵的哲学讲义”,最为典型的“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言性”写心,反对言情,成为“语录诗”。因其字康节,人们讥讽他的诗为“邵康节体”。 同为理学大家的朱子,一扫此诗风,开创哲理诗的新局。他以鲜明的形象寓理,在一个个生动的具中,从容隐喻说理,让山水与哲理联姻。正如后人所评价那样,有“理趣”而无“理障”。对“邵康节体”十分反感的钱钟书说,“假如一位道学家的诗集里,肯容些许‘闲言语’,他就算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例如朱子。《春日》没有半句哲理影子,却又句句讲。寓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就是议论的第三句,也把“东风”拟人化了,全诗生动有趣。

《春日》还是“为己”之诗,反映了朱子成长的故事。朱子不是儒学大家。刘生教授说,“朱子的思想规模宏大,发展的过程屡经曲折。”朱子这首诗可以说是其思想认识第一次飞跃的代表作。朱子自幼所受的是“儒家式”的教育,每天读大学中庸之书,用力致知诚意之地,但“”某旧亦要无所不学,禅《楚辞》、兵法,事事要学,出入时无数文字,事事有两册。”其文并不排斥佛老,朱子曾言,生君子少学,物外人往还。父亲所托的五夫先生,按全祖望所说,“三家学说略同,然似皆杂于禅”。据说朱子参加科举考试,行李中带了禅师大慧杲语录,而殿试之时,竟然用禅家语录应试文。同时其参空丝毫不下于禅学。夜宿武夷宫,随口吟出“闲来生道心,妄谴慕真境。稽首仰高灵,尘缘誓当屏。”任职同安主簿后,仕途上的一切并未引起朱子兴趣,还是儒释道同修。他把官廓中一座轩阁修缮后题为“高士轩”向往超然尘世之外的生活,后来结集的《牧斋净稼》中禅道氛围甚浓,直遇到一位儒学大家后,朱子的思想和心理才发生了重大转变。

正像李侗拜罗从彦为师一样,朱子问道延平先生也是24岁。李先生与朱子父亲乃同执,共师罗从彦。朱子少小就已见过,心生仰慕。这次相见开始,朱子与李侗有了十多年交往,经历了有所怀疑正式拜师共同切磋教学相长的过程。陈来教授考证两人交往情况归纳成三个方面。“第一,癸酉朱子见李侗时,受到李侗的批评,但当时朱却怀疑李侗不懂禅学,心疑而不服……第二,朱子虽心疑李说,但还是听从了李的劝告,专心读圣贤之书,他对禅学当时的态度是‘权倚阁’,‘且背一壁放’……第三,经过在同安的一段时间反复思考,认识到禅学之非与儒学之正。”钱穆先生认为李侗对朱子所教有“三大纲”:“须于日用人生之融合。一须看古圣经义。又一理一殊,所难不在理一处。乃在殊处。李侗给朱子最大的影响是,让他清了儒学佛道根本区别,坚定了自己追求儒家圣人之道的立场,壮士断碗般彻底的“尽弃异学”。从而在儒学的道路上“勇猛精进”。

朱子与李侗的交往有几个方面值得说明:朱子出入老并没有放弃儒学之根本。我和陈来教授谈及“逃禅返儒”的表述时,他就不以为然。朱子留心禅学问及道家是有原因的一是他当时广泛的求知欲二是耳濡目染先贤的作为,认为老与儒家学相合,也是“为己之学”,似可作为追求儒家圣贤之道的门户或者入道之助。不过,正因为有了朱子出入佛老的经历,所以知己知彼,批判起二氏学说最为有力。钱穆先生说,“朱子识禅甚,故其辟禅,亦能中要。”宋时佛道盛行不少理学家淫其中不能自拔,“故子辟禅,其实乃所以矫理之流弊。”在这方面,朱子倒是不遗余力,功不可没。还要说明的是,朱子尊崇李侗却未盲从。李思想源流可追及罗从彦、杨时和大程程颢。他们注重直主义的内在体验,形成以静为宗的学派,追求“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的气象。朱子独立思考,继承李侗又发展了李侗的思想,沿着并不完全相同的路线,建立起独特而庞大的理学大厦。刘述先教授这样描述,“延平自有其一贯之理路,但朱子由禅道翻来,历经周折于抛弃了避世为高的思想,而体证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境界……朱子不于李侗之言,打破砂锅问到底,这造成他业绩之大处。但他发展出一特殊形态的思路。”当然,这是后话。

《春日》中表现出的朱子喜悦是巨大的,几乎铺天盖地。与之前特别是同安任上的心情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在此之前,找不到孔孟圣学的入门要领,泛滥释老,驰心空妙之域,常常有揖辞世之叹,心情悲苦,以至把仕宦感同形役,象“牢”一般。他问学李侗前后的两首诗,最能表达朱子心情的变化:拜见李侗前的《月夜抒怀》,结尾为“抗志绝尘氛,何不栖空山。”以皓月当空、秋床独眠、金桂飘香高梧滴露天风散发等意象,衬托高人逸士孤芳自赏悲凉落寞的情怀。而在与李侗交往后的《教堂作示诸同志》结尾中写道,“尘累日以销,何必栖空山”。诗中将儒家的建筑圣贤作为吟诵对象,虽是秋已起,但天高气爽,清凉满窗。喜观士子来来往往,读经论道,仰慕孔门圣贤颜渊,追求曾参“风乎舞雩”的气象,所有的疲倦懊恼一扫而光,“莺飞鱼跃”“何必栖空山。”刘述先教授评点这两首诗说看出朱子的“态度转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弯”陈来教授则言,“不仅说明他已一意归儒学,也已充分说明他已觉得‘圣贤言语有味’这边味长”。历史地看,朱子的喜悦不仅是他自己的,也是文化的,我们的。

(本文原载于“东南沿海消息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