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6 16:5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李建臣



鹅 湖 遗 响

 

李建臣


微信图片_20200606165459.jpg

         

微信图片_20200606224156.jpg

       巍峨连绵武夷山脉,似一扇摩天蔽日巨幅画屏,虎踞雄峙,绵亘于闽赣之间。画屏北展衔于信江。近水处,层峦积翠薄雾微茫,三峰并立瀑流争豗。山不高而峻美,谷不深而清幽。赤石乱阵荡浴冰溪,茏苁碧茂烟岫相珍。据载山上尝有一湖,方九百亩,荷红映日叶绿田田,朝晖夕阴氤氲浩渺。东晋龚氏蓄鹅湖中,曲岸残阳翮翥云飞,故名鹅湖山。

鹅湖胜域东控两浙西引长江,南扼八闽北连赣皖,水陆冲要八省通衢。溯江径入三清,顺流遥望龙虎。百里画廊渊雅逶迤,水郭山村柳岸扬花;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三教麇集文脉悠长。正是叠嶂雄开野水滨,白云生处少风尘。丹崖翠壁偏宜晓,竹坞桃溪总是春。霭霭稻粱秋社节,阴阴桑柘晚归人。烟岚草树真如画,一幅丹青万古新。

唐大历年间(766-779年),大义禅师云游四海,感悦于这里澄净无染,建寺修禅弘法悟道。四十年后,宪宗赐号“慈济”敕建禅院,一时名噪才俊如织;二百年后,宋真宗御题“慈济禅院”,清名日隆高僧辈出,然世人更惯于称鹅湖寺。

 

鹅湖寺名垂千古,缘自一场论辩。

 

儒学孔子创立,经董仲舒改造,为汉武采纳,定为官学走上神坛,历两汉而成为中华文化主色调。汉末以降,朝纲不举礼崩乐坏,经学式微道玄勃兴。同时随着佛教传入并本土化,中华文化三江并流,或此起彼伏交织共融。赵宋重文抑武天下共治,儒学乃以入世功能蜕变重生,其表征便是理学。

理学以探究儒学义理为宗,吸纳佛道思想精华和思维方法,提出万物各有其理,理一分殊万理归一;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本源,也是社会生活最高准则;通过构建抽象化、逻辑化、系统化和真理化思想体系,使儒学由谶纬训诂转向义理性理之学;以“天理”“天道”诠释“天命”,形成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理念,对抑制君王、约束权贵、文明施政有进步意义,是中国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一次飞越。理学体系北宋既创立,南宋则推向高峰,并产生两位巨擘:朱熹、陆九渊。

朱熹祖籍婺源,生于尤溪,十九岁中进士。他尊奉孔孟,上承二程,糅以阴阳五行、佛禅性理及道家思辨,以“性即理”“理气论”“动静观”等思想构筑新儒学,被后世奉为万世宗师。

陆九渊金溪人,世称象山先生。虽有家学与师承,却重于自悟。他提出“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学苟知本,六经注我”,强调“发明本心”,开创心学。

1175年春,浙江大儒吕祖谦赴建阳访朱熹,研凿周敦颐、二程及张载著述,采六百余条,纂《近思录》。五月朱熹送饯,祖谦有感,遂邀象山及兄陆九龄等,六月合聚鹅湖寺,共磋学理。

朱陆素有函信,晤则吟哦相和,破题于为学之道。针对孔子“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朱熹提出博文而后约礼,象山认为约礼则博在其中;象山主张尊德性立乎其大,朱熹强调道问学格物穷理;朱称陆学疏略,陆说朱学支离;朱指陆因袭禅宗,陆言朱见道不明。双方唇枪舌剑,从经义到系辞,由为学而论人,古今纵论汪洋恣肆,阐幽探赜旁征博引,抵瑕蹈隙允恭克让,濠梁激辩三日未果。俊采逸韵旷世绝伦,洪钟巨响千古回荡。

三年后,朱熹仍对鹅湖之会铭感萦怀,对二陆虔心景佩赋诗以寄:“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后世学人对鹅湖之会亦多崇奉,吟咏无数。明代诗人李奎慨叹:“鹅峰耸翠插苍冥,晓日蒸霞映画屏。树色远涵千嶂碧,湖光倒浸数峰清。香生深谷幽兰绽,声渡馆林好鸟鸣。朱陆先贤曾会此,令人千载仰雄名。”

微信图片_20200606224143.jpg

 

几位学者一次沙龙,何以竟成文史丰碑千古绝唱?

 

——巅峰对决。朱熹博采众长,集传统文化大成;《四书集注》重构儒学体系,被后世奉为金科玉律,不仅作为科场程式取士标准,而且规范世人言行,影响文化走向;其“理在君上”思想,早于《大宪章》“王在法下”。陆学是中华文化瑰宝。重视意识与思悟,是人类早期文明普遍现象。古希腊多有述及,至柏拉图则成体系。在东方则长期滞于萌芽。至佛道兴,心性乃受关注。然象山以心为本,推群独步开宗立派。三百年后经王守仁衍进,成为中华文化新高峰,远播海外。

——论辩争鸣。任何理论都是从某个角度观照世界,反映局部且不断变化。波普提出科学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置疑是谬论之死穴、进步之引擎;争鸣意义就在于变换角度以匡不逮。朱熹前与湖湘学派张栻论道,后同浙江才俊陈亮激辩,间或受权贵打压;象山心学孑立不群,亦于质疑中一路走来。所以朱陆理论皆在高强度锻砺中绳愆纠谬,去短集长一法界心。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是一次思想爆炸,硕果累累星辰满天。鹅湖之会重现稷下,让辩论之花千年后再次绽放于中华。

——平等互敬。封建文化悠悠千载,数不尽的权贵世族门阀宗派,看不完的森严等级党同伐异;依附有余独立不足,只见尊卑未有平等,故难有论辩争鸣。朱陆潜心学理人格独立,方能平等相待不卑不亢。鹅湖之会,象山三十六岁初任县吏;朱熹长九岁,十二年前便应诏入对,出道早地位高,学养深厚名震遐迩。然擂台上雄辩强据,交锋后尊重有加。六年后象山率弟子赴南康访朱熹,并应邀于白鹿洞讲习,弘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朱熹倾心拜聆辑稿成册,命笔题跋,定为朱门必读,并刻石镌碑以示虔敬。

——理性回归。理性者,求真求实遵循逻辑,科学圭臬从善之道。毕达哥拉斯提出数是万物始基,开创了从抽象概念到感性事物思维路径;至赫拉克利特逻各斯及亚里士多德《工具论》,理性哲学已成体系。古印度因明则从另一角度诠释了逻辑精要。先秦诸子如墨翟、杨朱、惠施、公孙龙等,思想皆闪烁着理性光辉。秦后鹿马不辨,质疑能力不再,理性失了踪影。鹅湖之辩注重理性逻辑,既不谄媚亦无刁蛮,和而不同清旷超俗,像一道彩虹照亮苍穹。其光芒虽表现在方法论层面,却折射出一个民族思维能力和一个社会文明程度。

——启迪民智。书院原为朝廷藏书修书伺讲之所,北宋始兴民间,集藏修著刻、讲习交流及科考辅导多种功能。家学师法官绅襄办,自主研习宽松开放。朱陆论辩微言大义弘文尚教,各抒己见兼容并蓄,思想激荡距师问难,自由独立张扬个性;开会讲先河,辟教育新风,弘文化于社会,启书院之新型。特别是朱熹一生勉力于书院,创立四所,重建三处,讲习二十余家,以订立规训、题联书匾、经行过化、诗赋评介等各种方式,影响书院六十余座;撑儒学复兴大纛,掀书院教育巨澜;铸百代学人,昌千载文化。

遗憾的是,一生淡然官场的朱熹,晚年殃于党禁权斗,被捕风捉影移花接木捏造十大罪状,打成伪学魁首,落职罢祠凄惨离世。八年后新贵登台,始“摘帽”平反,谥“文”并追赠中大夫、宝谟阁直学士;朱门弟子则在鹅湖寺旁建四贤祠,设庠讲习以昭圣哲;二十年后再追赠太师,封徽国公;四十年后敕建“宗文书院”;至明代宗赐名“鹅湖书院”。

千百年来,鹅湖之会像一颗极星,牵引历代贤哲目光。帝王恩泽彰扬懿范,文墨骚人追慕先贤。1179年陆游专访古寺并作《鹅湖夜坐书怀》。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同憩鹅湖共酌瓢泉,琴剑扣和长歌相答,推一世智勇,开万古心胸;后陈亮状元及第,稼轩赋词以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717年,康熙题联御匾敕谕扩建,气势恢弘盛极一时,天下书院无出其右。可叹,鹅湖古寺历千年雨雪几经盛衰,终在那场史无前例的风暴中湮灭。书院虽存,满目疮痍。 

       星移斗转白云悠悠,长河奔流不舍昼夜。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雄霸天下不可一世转瞬成尘;多少贝阙珠宫雕栏玉砌穷奢极侈终为土灰。一切荣耀与屈辱、辉煌与苦难、繁盛与悲歌、巨浪与微澜,终将随波流泻一去不返。唯有那些凝结智慧与良知、洞明本质与规律、悯恤生命与人性、崇弘光明与尊严的思想,可以穿透迷雾,永远闪耀在历史星空。特别是当数字文明霞光普照,小小寰球浸没于信息海洋;文化交融文明互鉴,人类共建蓝色家园。怀古访贤,自豪不必自大,自省毋须自馁。因为历史是历史,是人类共同遗产。历史的意义就在于为后人镜鉴。今是昨非,不过是价值观改变。如果说古圣先贤思想兼有光彩和局限,那么以现代文明目光去审视人类一切成果,厘清良莠去芜存精,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则表明民族心智已走向成熟和健全。

微信图片_20200606164724.jpg

胜境尽随人领略,山川良会古犹今。漫步仁山智水,徜徉圣域贤关,笛声幽婉恍若来自天际,牧童野吟仿佛绵续千年: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本文原载于《人民文学》2020年第5期,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