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3 08:2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高棅 (1350—1423)明诗人。又名延礼,字彦恢,福建长乐人。永乐元年(1403)以布衣征,授翰林侍诏,后升为典籍,前后20年。工书、画,善作诗,世称“三绝”。“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啸台集》20卷、《木天清气集》14卷。另著有《唐诗品汇拾遗》《唐诗正声》《唐诗类》《初唐诗纪》等。传附《明史》卷二八六林鸿传后。作诗模拟唐人,多为酬唱应和之作。所选《唐诗品汇》有广泛影响,自序中申明论诗宗旨,提出“观诗以求其人,因人以知其时,因时以辨其文章之高下,词气之盛衰”的原则。继承、发展严羽观点,把唐诗发展分成初、盛、中、晚时期,以盛唐为主,李、杜为宗,对明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复古理论起了先导的作用。提倡“优游敦厚”之风,长于诗歌鉴赏,概括出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雕”、王维的“精微”等。对《唐诗品汇》,后世评价不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平心而论,唐音之流为肤廓者,此书实启其弊;唐音之不绝于后世者,亦此书实衍其传。功过并存,不能互掩,后来过毁过誉,皆门户之见,非公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