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8 14:0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辛弃疾 (1140—1207)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下,弃疾聚众二千投耿京起义军,任掌书记。次年初授承务郎。乾道年间(1165-1173)奏进《美芹十论》、作《九议》,历任建康通判、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自淳熙九年至嘉泰二年(1198-1202)间,曾两度以提点福建刑狱、福建安抚使知福州,其余罢官闲居,先居上饶,后迁铅山。开禧三年(1207),朝廷欲再度起用,然其病已沉重,至秋抱恨以殁。曾与陈亮、朱熹切磋学问,传为佳话。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98赞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辏,有权书衡论之风。”存词620余首,抒发爱国情思。辛词风格豪健雄浑,沉郁顿挫,笔力甚峭,大量用典。宦闽期间存词约30首,其中《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等描绘福州风物抒怀的辞章脍炙人口。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称其“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谓其“气魄雄大,意境却极沉郁”。其词继承发扬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两人并称“苏、辛”,影响着后来以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为代表的豪放词的风格。著有《稼轩词》《南渡录》等。清人编有《稼轩集钞存》(嘉庆刊本)。今人邓广铭重编《辛稼轩诗文抄存》(中华书局19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