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3 18:0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心法 闽学概念。邵雍在《观物内外篇》中指出,先天之学即心法。因万化万事,皆生于心。天地万物之理,尽其中。观物即是观之以心,观之以理。此处心法即理学。朱熹《中庸章句·引言》引程颐尝言《中庸》是孔门传授的心法,是指变人心为道心之法。明闽学家陈真晟把朱子学的本质概括为治心之学,以“居敬穷理”为治心之要。其撰《心学图说》,认为天命之理具于人心,要存心致知笃行。张伯行在《陈布衣文集序》中说:“或问余曰:陈布衣(真晟)先生之书多言心学,近世立言之士谓心学,异端之教也。先生以之为言可乎?予应之曰:横渠谓观书当总其言以求作者之意;如不得其意,而徒以言,则圣贤之言,其为异端所窃而乱之者,岂可一二数!孔子言道德,老子亦言道德;言道德同,而其为道德者不同。吾儒言心,释氏亦言心。孔子曰:从心所欲不踰矩。孟子亦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释氏乃曰:即心即佛。是释氏徒事于心,何尝知学。吾儒之用功则不然,以穷理为端,以力行为务,体之于心,而实推之于家国天下而无不当。至语其本源之地,不过曰:此心之敬而已。自尧舜以讫周公、孔子,自孔子以迄周、程、张、朱,未有能舍是以为学者。上蔡谢氏曰:常惺惺法,在吾儒言之则为敬,在释氏言之则为觉。先生之言心,不过谓其活变出入无时,非主敬无以操持之也。可与异端之虚无寂灭同日语哉?!”可见陈真晟言心与心学派言心,字句相同而实质不同,前者为认识论和道德修养论,后者为本体论。明人郑普在《布衣陈先生传》中把陈真晟的思想体系概括为“治心修身”,为入门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