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山族 入闽始于宋代,12世纪初,南宋政府在澎湖“遣将分屯”,建造军营。后来,又将澎湖隶属福建省泉州晋江县。据《宋史》和《诸蕃志》记载,在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有部分台湾少数民族到泉州的水澳、围头等地。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朝政府任命海船福万户杨祥为宣抚使,和吴志斗、阮鉴等携带诏书到台湾“诏谕”高山族“来朝”。次年,杨祥等到高山族居住地,因语言不通,没有结果。元贞三年(1297)福建省平章政事高兴,遣省都镇抚张浩、福州新军万户张进带兵到台湾,将130余名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带回大陆。明万历三十年(1602),福建省连江人陈第随沈有容率军驱逐侵台倭寇,亲临台湾西南部,接触台湾少数民族,回大陆后写出《东番记》,记载台湾西南部地区的自然状况和台湾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清代福建大量移民台湾,也有少量的福建人进入台湾少数民族区域,与台湾少数民族联姻。如康熙五十三年(1714)台湾少数民族勃朗社部落头目以其妹巴赖林喇哪觅许配给闽南德化人王必捷为妻。雍正四年(1726)王必捷携妻儿返乡。台湾少数民族还有4,400多人散居在中国大陆。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岸经商、求学、求医、探亲和从政调遣的各色人等往来日益增多。随之,台湾少数民族同胞也逐渐入闽,在福建的主要是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复员转业的原籍台湾省官兵。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复员转业的有关档案资料记载,台湾少数民族军人中有阿美人、排湾人、布农人、卑南人和泰雅人。在大陆的台湾少数民族为我国56个民族之一,统称“高山族”。2000年福建高山族人口共416人,分布全省9个地市54个县(市、区)。高山族不是福建世居少数民族,但是福建省是大陆高山族人口较多的省份,其人口数仅次于河南。因为闽台关系的特殊性,福建省政府重视高山族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后,福建省的高山族政策,成为省内民族工作的缩影。国家民委将高山族列为重点扶持的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列,有专门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