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清真寺 又名清净寺。福建伊斯兰教建筑遗址。元至元十三年(1276),另说元至正十九年(1359),元军统帅伯颜遣使初建邵武清真寺。民国时期,回族学者马以愚到福建考察伊斯兰文化,在邵武东关诗话楼,发现两方残碑,证实了建寺年代。明嘉靖《邵武府志》:“清净寺,在迎春坊委巷,色目人建,以奉其教。”原寺毁于火。明洪武五年(1372)杨姓教民献出自己的住宅,再建清真寺,位于回民聚居地迎春坊乌龙井巷。清同治八年(1869)翻修。今寺占地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3平方米。由望月楼、礼拜堂、茶厅、水房、寺门等组成。望月楼在寺门外为双层攒尖顶的中国式楼阁。礼拜堂为中国式木构平房,呈正方形,堂内北面设“讲经坛”,坛壁正面为门,进门为壁龛。龛内书写有古阿拉伯经文。寺内有花园,广植葡萄和其他花木,其园林布局具有阿拉伯风格,堂宇又具有中国明代建筑特征,中外掺和,别具特色。为邵武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