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入 宋代茶道具。日本茶道史上许多被尊为文化至宝的茶道具都传自于中国,其中,建窑产黑釉茶碗(即唐物天目)和一种可贮放浓茶粉的陶器小罐(日本人称茶入),以其富于艺术和美学价值,被公认为最重要的茶道具之一。唐物茶入依形态不同,可分为擂座、大海、文琳、茄子、肩冲、瓢箄、鹤首、驴蹄、身付、文茄、瓶子、达摩等种类。造型大致以褐釉小壶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州市旧城鼓楼区的柏林坊、水流弯、北大路、屏山、七星井等处古遗址中,陆续发现了大批宋代薄胎酱褐釉陶器,器形有:罐、瓶、盒、灯、钵、水注、执壶、锅、香熏等。这批陶制小罐无论造型、胎质、釉色及工艺手法,都与传世的日本唐物茶入几无二致。这些小罐(茶入)的共同特征是器形较小,一般在15厘米左右,卷唇(或圆唇)直口、短颈(或长颈)圆肩、鼓腹、平底(或微凹底),通器里外施酱褐(酱红、酱黑)釉,部分器物釉面莹亮润泽,有流釉痕,釉色不均。位于福州西北郊的洪山乡洪塘村的洪塘窑址,是烧制此类陶器的地点之一。有关唐物茶入产地和窑口问题,一直都是日本陶瓷、茶道研究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福州发现唐物茶入及烧制窑口的考古发现,不仅为最终解决这一问题提供重要线索,也为中日茶文化交流提供了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