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福建通志 除明代修《八闽通志》《闽大记》外,清代共编有四部《福建通志》。第一部即康熙志。编撰者郑开极。全书共64卷,分27门,以事为纲,隶以八府二州,内容有所增加,如对山川形势、户口徭役、赋税钱粮、土风民俗等多有补充,并更正旧志讹误。增设“外岛”,为以往志书所无,并开先例。康熙二十年(1681),通令各省编修志书,福建巡抚金鋐请其主纂,逾二年完成。第二部编纂者谢道承(1691—1741),雍正六年(1728),闽浙总督高其倬因省志失修50载,奉旨续修,聘请道承主其事,设志局于法海寺。于乾隆二年(1737)成书,历时9载。全书共78卷,内容丰富,记载翔实,举凡地理、沿革、物产、政治、经济、教育、职官、人物、风俗、艺文、科技、海防和自然灾害等无不收录,内容较康熙志多3成。世称乾隆志。第三部《福建续志》系乾隆年间沈廷芳主纂,计92卷,刊于乾隆三十三年。该志为断代志,所载内容自乾隆二年至三十二年止,是继道承之后补编。第四部道光年间陈寿祺所纂。《福建通志》自修成“续志”以后60年未曾修纂,地方文献散失甚多,而康熙志和乾隆正、续两志又存在讹误。时逢贡院修缮完工,余款2万余两,总督孙尔准同意聘寿祺以此为经费开局修志并担任总纂。道光九年(1829),在魁辅里(今吉庇路)刘氏祠堂通志馆开局。寿祺为通志创立义例,并自撰若干,其余悉交分纂者高澍然、冯登府、张际亮、饶廷襄等18人负责。志稿于十四年编就,共400卷。然因人事问题纠结不清,以致无法刊刻。十五年,闽浙总督程祖洛将志书稿交凤池书院山长魏敬中处理,全书由原稿400卷缩为278卷。最终定稿刊刻,世称道光志,同治十年(1871)始印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