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8 00:2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伬唱 又名伬艺、平讲伬。福州方言演唱类曲艺。流行于福州市及周边福州方言地区,并在海外福州籍华侨华人中流传。其成型、定名有较长的历史沿革和流变。有明代曹学佺家班演唱儒林伬,弋阳腔艺人演唱的江湖伬,清道光年间出现的以洋歌小调演唱的洋歌伬,以及流行福州民间的十番伬、老虎伬、校场沿伬、啰啰伬等,相互影響,逐漸形成、定型。清初,福州伬唱班社林立,见诸文字记载的有“洞中春”“景国风”“小蓬莱”“紫云山”“白雪春”“五凤吟”等,盛极一时。伬艺主要乐器有二胡、三弦、琵琶。唱腔音乐由小调、洋歌、江湖、逗腔和啰啰腔组成。伴奏不用打击乐和吹管者称“软伬”,用之称“硬伬”。演出形式多种多样,以坐唱为主。一人自拉自唱称“一人戏”;一男一女各执乐器,男艺人围绕演唱曲目扮演杂角,起穿针引线作用,称为“磨心磨手”;3人自拉自唱(多为二女一男)称为“香炉脚”;4人演唱则称为“八仙桌”;六女二男或四女四男的8人演唱称“长桌”;演唱者与伴奏乐队10人左右者称“半堂会”;演唱者与乐队在15人以上,音乐伴奏中加锣、鼓、钹等“鼓介”的则称“全堂会”。20世纪50年代,由郑世基、牟金凤夫妻搭档的“筱龙凤伬班”曾红遍福州方言区。后来陈润春在伬唱艺术的新造诣被民间称为“润润伬唱”,久演不衰。福州伬艺传统节目按照使用的唱腔曲牌,分为江湖本、歌本、逗腔本和小调唱篇四类,其中属于江湖本的代表性节目,有《珍珠塔》和《金龟母》等,属于“歌本”的代表性节目有 《白扇记》和《拣茶记》等,属于逗腔本的代表性节目有《紫玉钗》、《猴告状》、《灵芝草》和《王昭君》等。此外尚有各种曲调综合运用的平讲。20世纪后半期出现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节目,影响较大的有《红色三兄弟》《锦绣河山》《一帧照片》《思归》等,同时还整理演出了《思凡》等一些优秀的传统曲目。2006520日经国务院颁布福州伬唱列为福建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