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1 10:2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词典

  陈启肃 1911-1975)剧作家。福建福州人。1931年读高中时好看进步书刊,常以“木棍”笔名,在报刊发表新诗、杂文抨击时政。次年参加福州电力公司职工组织的“海萍剧社”,开始接触戏剧艺术。1933年就读厦门大学,参与组织厦大激流剧社,编导话剧《我也去》,鼓动中华儿女起来反抗日本军国主义。1937年大学毕业,回福州参加福建省各界抗敌后援会剧团,任编辑股股长,主编《抗敌戏剧》月刊,编辑出版《抗敌戏剧选集》。1939年随国民党政府省教育厅内迁永安,在沙县主持戏剧训练班,培育戏剧人才。第二年省教育厅创办以演剧为主的战时国民教育巡回教育团,出任团长,到闽西北各县巡回演出。此期间编写闽剧《郑成功》和十几个多幕和独幕话剧,还主编《剧教》月刊计22期,《福建剧坛》两期。1942年任省立民众教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3年调到福建省戏曲改进委员会任干事。不久又调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任创作组组长。这期间他创作和移植改编的剧目有《罗汉钱》《南海女儿》《长生殿》《西厢记》《还魂记》《焚衣传》等,并整理闽剧传统剧目《紫玉钗》《百蝶香柴扇》《申屠女》《苏秦》等十几出。1950年,任福建省文化局剧目工作室主任。1960年福建省戏曲研究所成立,调任戏曲文学研究室主任,主持抢救戏曲遗产,发掘、编辑福建省各剧种传统剧本工作,编印各剧种传统剧目选集和传统剧目对照本。1964年为参加华东区戏曲现代戏会演,参与组织剧目和《红色少年》的创作工作。1962年,被推选为福建省文艺界代表,出席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