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3 23:4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汪毅夫



·汪毅夫说两岸·

清代征戍台湾的福建将士


汪毅夫



厦门“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刘瑞光提供)


“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蔡永强提供)

      福州闽安“戍台故兵义冢” 来源:《闽安石刻调查与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我在中国评论新闻网写的《清代班兵制与福建戍台将士》,虽仅千字,却讲明了史上一事之梗概:1683年施琅统率的福建水师“进剿台湾官兵”,在1684年由征战转为戍守,成为清代首批福建戍台将士;从1684年到1895年的211年里,戍守台湾的重大任务,主要是由福建将士组成的班兵担当的。今天要补充说明的是,除了班兵,当台湾闻警,还有福建将士及时奉命出征、戍守台湾。在福建,迄今留存有纪念清代征戍台湾的福建将士的碑刻和义冢。我所闻见的有:
  1.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闰六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福建全省水师提督施琅率军“以七日夜破数十年盘踞之贼”,攻克澎湖。是役也,有总兵朱天贵、游击赵邦试等将士392人阵亡。施琅统率的“进剿台湾官兵”,包括福建水师中、左、右、前、后各营,和福建金门镇中、左、右各营,铜山镇中、左、右各营,海坛镇中、左、右各营,同安镇城守营,兴化镇中、左、右各营,闽安协中、左、右各营,及浯屿营、围头营、烽火营、龙江营、灌口营等。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福建陆路提督蓝理在厦门万石岩中岩建祠纪念“澎湖阵亡将士”,并立“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图一)。蓝理于1683年澎湖之役时任福建水师右营游击;“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今列为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2.福建铜山镇中、左、右各营征、戍台湾(包据澎湖),从1683年“进剿台湾”始,200余年不曾或缺。在闽南方言里,“铜山”和“东山”是完全同音的。铜山镇(汪按,清代军事单位分镇、协、营、汛等)驻扎的水寨今称铜山古城,址在今之东山县铜陵镇。澎湖是铜山班兵常驻之地。清代戍守澎湖的铜山兵人数,与时有所增减,然而其规模总不下于120人之谱。胡建伟《澎湖纪略》(1770)记其总数为125人(战兵64人、守兵61人);蒋镛《澎湖续编》(1832)记其总数为431人(战兵180人、守兵251人);林豪《澎湖厅志》(1893)则记其总数为124人(战兵49人,守兵75人)。在铜山班兵的故乡福建东山,“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图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清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海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军3000名入侵台湾。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被“授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以重事权。所有福建镇、道等官均归节制;江苏、广东沿海各口轮船,准其调遣,俾得与日本及各国按约办论,而于征调兵弁船只事宜亦臻便捷”(《清实录》同治十三年,1874)。当年,有福建闽安协左、右营官兵随沈葆桢征戍台湾,他们中有135人战死或疫病而死,归葬于闽安虎头山。其墓园称“(同治甲戌)戍台故兵义冢”(图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带言之, 东山铜山兵、金门浯屿兵同澎湖的关系并不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而始于更早的明代万历年间。林豪《澎湖厅志》(1893)记:“万历初,倭寇猖獗,始分铜山、浯屿二游兵,分班轮戍”。虽然“亦仅春秋巡警,有名无实”,但这毕竟是福建将士东山铜山兵、金门浯屿兵参与澎湖防务的更早的记录。

  (作者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