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0 13:1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友德



一张船票  千缕乡愁

——平潭澳前码头海峡号漫笔

 

方友德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30多年的当代诗人,他同飘泊到孤岛上的千千万万离人的思绪情怀无别,因为中间横亘着一湾浅浅的海峡。乡关何处是?咫尺如天涯!邮票、船票、母亲、海峡四个意象,把对祖国之爱、桑梓之恋交织在一起,将抽象的、感性的“乡愁”那么具体、明朗、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回旋雒诵,一唱三叹,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幽怨和思恋。

谁能一舟横渡,听尽两岸潮声?

2011年11月30日,在中国第5大岛平潭,离台湾宝岛最近的地方——澳前码头,一艘穿浪型高速客滚船“海峡号”,载着两岸同胞的千钧乡愁鸣笛启航。这艘总长97米多,6556吨的轮船,上面两层可以承载760名旅客,下面两层可以装载260辆小汽车和货物1万吨,时速52海里的“海峡号”,犁海破浪,穿越海峡,两个半小时路程,就到达台湾台中市。

后来,“海峡号”每周开航5个往返航班。其中三天直航台中,全程只需2个半多小时,两天直航台北,只需3个多小时。大大缩短了两岸的时间距离,实现平潭台湾“一日工作生活圈”。“乘海峡号游台湾”,已成为两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当年的舴艋舟,载不动她心中“物是人非”的无限忧愁。而如今的海峡号,这艘新时代的“舴艋舟”,首航迄今9年多来,承载了两岸旅客总人数达99万多人次,也承载了无数乡亲千丝万缕的“剪不断,理还乱”乡愁。

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为了应对越来越多台湾妈祖信众来闽朝圣和大陆渔工往返台湾。2014年5月,台湾航运部门也造了一艘“丽娜号”滚装船,大小、设置和她的大陆“哥哥”海峡号近似,载客774人,台北到平潭3个小时。最大不同是她的全身,画满了五颜六色花鸟虫鱼的卡通图案,表明自己是婀娜多姿的“妹妹”。从此每天和“海峡号”哥哥迎面对开,一来二往。时不时会在海峡航道中邂逅,相互鸣号传情。

2012年7月,首批产自平潭本地的10吨南瓜由“海峡号”顺利出口。大陆清晨采摘的瓜果,保鲜蔬菜,中午就可以摆上台湾民众的餐桌。

2013年9月,首批5吨台湾渔船捕获的生鲜冻鱼,由“海峡号”通关进口大陆。

2014年5月,“海峡号”承载首辆大陆汽车驱入台湾自驾游。一家子在台湾宝岛环游一周,再由“海峡号”载归大陆故里。

越来越多的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界人士和民众选择这条航线,往返两岸。

2017年9月23日,这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赴台巡城纪念日。这天上午,在成千上万民众的恭送下,湄洲祖庙妈祖搭乘“海峡号“赴台巡游宝岛全境。

据悉,这次湄洲妈祖金身搭乘“海峡号”,从平潭直航赴台绕境巡安,是台湾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先生(富士康大老板)和台湾妈祖联谊会等倡议和发起的一次盛大的两岸宗教文化交流。

曾经在金门当过兵,但从来没有坐船来过大陆的台湾首富郭台铭说,这次护驾妈祖金身取道平潭,是想效仿过去先人坐木筏渡过黑水沟到台湾的往事,弘扬中华民族先贤的精神。

台湾影坛歌星任贤齐也前来平潭接驾。

由320人组成的两岸护驾团护驾湄洲妈祖金身搭乘“海峡号”,到宝岛开展为期17天的金身巡安。

卢嘉辰是来自台湾的两岸护驾团成员。他说,20年前他们只能在台湾接驾。“海峡号”通航后,两岸交流越来越密切,他经常坐“海峡号”往返两岸,前往莆田湄洲祖庙进香。台湾许多妈祖信众故乡都在大陆,“海峡号”一张船票让他们多年戚戚于心的乡愁得以化解。

乡愁是什么?乡愁为何这般撩人?而又这般扰人?千丝万缕让人剪不断理还乱?

乡愁是祖先的坟?乡愁是童年的小路?乡愁是故乡的橄榄树、番薯干?乡愁是丝丝入耳的乡音?

为了带我寻找乡愁发源的地方,玉楼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开车陪着我来到猴研岛——离澳前码头不远的一个小岛。通过一条新浇的柏油马路,下车走过一座水泥小桥,眼前赫然出现一个台湾岛形状的立体石碑,上面雕刻着两个大字“乡愁”!这时,夕阳在远山照耀,“乡愁”碑的倒影孤独地躺在海边的沙砾上。我为了把阴影中的“乡愁”两字拍亮,使用手机“夜景”拍摄,留下了一个孤独者长长的、胸怀“乡愁”的倒影。

我们继续朝着浩瀚的大海走去。拾阶而上,来到了平潭岛的最南端。这里因长年受大风海潮侵蚀,成片成堆奇形异状的岩石裸露屹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蔚为壮观。这里草木稀少,只有茁壮的龙舌兰和低矮的木麻黄。我们坐在朝阴的岩石上,有舒爽的海风吹过,正好给心灵放个假。在这里使用特设的大望远镜眺望远方,海的那边就是宝岛新竹市南寮渔港。68海里风景区——这是祖国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地方。抬头一望,一个巨大的有齿孔的邮票边框。中间雕刻着祖国地图的一角,东南端是台湾宝岛,而西北端是平潭岛沿海城镇地形,中间空隙象征着一湾浅浅的海峡。年轻的妈妈正带着可爱的小女孩立在大镜框下留影。

啊,这是写诗的好地方……

我正想低吟浅唱,转身发现一块由书本重叠的石碑,最上面打开的页面上刻着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全诗。心中充满惊喜,不觉一句一顿、吟哦再三,千回百转。瞬间邮票,船票,海峡,乡愁全都烙在心头。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乡愁为何这般迷人?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答案在海风中飘荡。答案就是共同的中华血脉在体内流淌,答案就是深邃的5000年传统文化底色,在两岸间辉映,化为心浪千叠,思潮澎湃。

有一天(值得纪念的这一天是2014年11月1日),平潭海峡高速客运码头迎来一位尊贵的客人。在旅检大楼排队准备上船的旅客们,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魁梧的身影,带着亲切微笑走了进来。

“啊,习主席好!”“总书记好!”队伍有些混乱,大家都争先伸出手来,希望能和这位贵宾握一握手。习近平主席听说这个旅行团来自新疆,准备到台湾参观访问。他风趣地说:“你们看惯了大漠风光,准备来看海峡风光啊!”

他接着继续走上正待启航的“海峡号”客滚轮。船上有许多台商和台胞旅客。他亲切地问“这船开得怎样?坐得舒适吗?”“你们经常乘船往返吗?”当他得知有一位来平潭创业的台商,在平潭“快乐创业”时,很高兴地祝他“事业发达!”下船后他还向船上旅客频频挥手告别。

平潭,从一个偏远的海岛渔村,一跃成为闽台合作的窗口,成为全国重要对外开放的窗口,背后凝聚着习近平同志无数心血与关怀——在榕工作期间,他曾20次到平潭考察。他在这里指点江山,孤岛上矗立起一座新城;他在蓝图上一画,大海中浮现一座平潭大桥;他四进偏僻穷困的大坪村,帮助摘除贫困帽子;他在县林业局大院亲植榕树,倡导全岛植树造林,防风挡沙;他多次在龙王头海泳,迎浪而上,意气风发,引领开展旅游事业;他指示建设现代化码头,购置现代化客轮,使两岸更快更多交往,吸引台资企业到平潭发展,落地生根。人们都说,他有很深的“平潭情结”。

习近平2014年11月1日来岚考察时,叮嘱实验区负责人说:“平潭开放开发,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千年一遇!”谆谆教导他们要珍惜这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

在视察中、在会议上,习近平多次深情地表示:“福建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

乡愁,让你爱上一座城,爱上一方水土,往往不需要更多的理由。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平潭》)

             

作者注:以上材料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均见人民网和新华网,及福建日报文章(2018.10.25)。平潭新城及平潭大桥,均在习近平总书记福州“3820规划”蓝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