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7 16:4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汪毅夫



·汪毅夫说两·

统一后驻防台湾的兵力

 

汪毅夫



  本文谈的是清康熙统一台湾后驻防台湾的兵力。

微信图片_20240727165201.jpg

据《清实录》,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月十四日有谕:“进剿台湾官兵,冲冒险阻,远涉波涛,效力甚久。今海逆方平,即行裁去,实属可悯,理应存留”。由此,随施琅统率的福建水师“进剿台湾”的大部分官兵,成为清代首批驻防台湾的将士。高拱乾《台湾府志》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我们从该书《武备志》看到,统一后驻防台湾的首任台湾水师副总兵(汪按,即台湾水师协副总兵,协是副将统率的部队)林葵、首任澎湖水师副总兵(汪按,即澎湖水师协副总兵)詹六奇,当他们随施琅“进剿台湾”时,分别是海坛协副将、江东协副将,他们均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转任为驻防台湾的将领。

微信图片_20240727165213.jpg 

高拱乾《台湾府志》之《武备志》记载说,统一后驻扎、分防台湾各地的部队“星罗棋布”,总兵力为10营达“万人”之谱,“更番(换)三年”。其驻防地方和兵力部署如下:

1. 台湾镇标(汪按,镇标是总兵统率的部队)中营(汪按,副将以下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统率的部队均称为营)驻扎台湾府中路口,步战守兵1000名(其中100名划拨分巡台厦道,实有900名),部本营官兵轮流分防旧社汛(汪按,汛是从协、营分出的军事单位,通常也是汛兵的驻地);

2. 台湾镇标左营,驻扎台湾府中路口,步战守兵1000名(其中200名拨归分巡台厦道,实有800名),部本营官兵轮防大目降汛;

3. 台湾镇标右营,驻扎台湾府南路口,步战守兵1000名(内拨200名归台厦道,实有800名),部本营官兵轮防桶盘栈汛、中港岗汛;

4. 台湾南路营,驻扎凤山县总领营地方,步战守兵1000名(内拨60名归镇闽将军,实有940名),部本营官兵轮防下淡水汛、凤弹汛、观音山汛、康篷林汛;

5. 台湾北路营,驻扎诸罗县佳里与地方,步战守兵1000名(内拨60名归镇闽将军,实有940名),部本营官兵轮防半线汛、斗六门汛、下加冬汛、目加溜湾汛;

6. 台湾水师中营,驻扎台湾红毛城地方,步战守兵1000名(内拨镇闽将军100名,实有900名),部中、左、右三营官兵按月轮防鹿耳门汛,部本营官兵轮防大线头、蚊港、大港、崑身、蛲港汛等处;

7. 台湾水师左营,驻扎台湾红毛城地方,步战守兵1000名(内拨100名归镇闽将军,实有900名),部本营官兵轮防侯树港、笨港、鹿仔港汛;

8. 台湾水师右营,驻扎台湾红毛城地方,步战守兵1000名(內拨100名归镇闽将军,实有900名),部本营官兵轮防打狗、岐后汛;

9. 澎湖水师左营,驻扎妈宫讯兼防虎井等澳屿,步战守兵1000名,部本营官兵轮防嵵里、双头挂、文良港、龟鳖港、八罩、将军澳等处;

10.澎湖水师右营,驻扎妈宫汛,步战守兵1000名,部本营官兵轮防西屿头、内外堑、竹篙湾、缉马湾、北山、瓦硐港、通梁港等处。

上记10营10000名兵丁,有少数归入镇闽将军标和分巡台厦道标。清制,总兵以上官员统率的部队称标,如军标(将军统率的部队)、督标(总督统率的部队)、提标(提督统率的部队)、抚标(巡抚统率的部队)和镇标(总兵统率的部队)。分巡台厦兵备道的“兵备”职能是清廷有意增设的,所谓“使者有备兵之责”,镇标划归台厦道的兵丁本是标兵,故得称“分巡台厦道标”也。

附带言之,澎湖民间信仰里有“提标祖”之神,想必是当年有水师提督施琅的提标兵丁,攻克澎湖后留守并留居澎湖,其后裔供奉为“提标祖”之神也。另外,台湾班兵三年一换,万名兵丁往返于闽、台两地,应该是很热闹的情景。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