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7 11:4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汪毅夫



·汪毅夫说两岸·

《“南岛语”与“南岛语族”》之重要补记

 

汪毅夫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实施“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我在《今日海峡》写了《“南岛语”与“南岛语族”》(点击蓝色字体可看,编者注),为该研究项目提供若干参考资讯。有学界友人读后就文中“当年(1948),在台湾光复初期已有的高山族的统称里,加入南岛语的因素而称南岛系之高山群”一语提问:在台湾光复初期(1945—1948),“高山族”何以成为“统称”?“南岛系之高山群”的发明者是谁?兹补记如下重要资讯。

关于“高山族”。1993年2月,我为写作《台湾“高山族”之名的商榷》(收拙著《台湾社会与文化》,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年9月版)向厦门大学陈国强教授请教,承陈国强教授告知:“高山族这个名字,同新闻界的老前辈李纯青有关”。陈国强教授是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著名学者,曾主持《高山族社会和文化调查查》(1958)研究计划;李纯青曾任台盟总部副主席。多年以后,我在陈国强教授等人编写的《高山族历史研究》(中国人类学会1999年编印,非版本书)读到详细说明。其文略谓:"新闻界老前辈李纯青(1908-1990),曾任台盟中央评委主席,早年任《大公报》首派驻台北记者,介绍当时报界遇到的难题,是台湾少数民族的称呼怎么办的问题。因次日新闻报道的需要,经多方商讨,最后采用了高山族这个名称。”查李纯青当年发表的台湾报道,刊于重庆《大公报》1945年12月6日的《 爱国热潮中访问宝岛》使用的“台湾少数民族的称呼”是“番”:“番社”“番民”“理番”“生番”;在上海《大公报》1946年1月18日发表的《认识台湾同胞》里,已改用“原住民高山族”“高山族”指称“台湾少数民族”。另从当年的官方文件看,对于“台湾少数民族的称呼”,《台湾接管计划纲要》(1945年3月)用“蕃族”,《花莲县花港莲区士林乡高山族概况》(1946年7月22日)用“高山族”。由此视之,在台湾光复初期,“高山族”之名乃在1946年初由新闻界创用,并于当年得官方采用。从《高山族历史研究》看,陈国强教授对“高山族”之名并不完全认同,是有所保留的。

关于“南岛系之高山群”。我从1948年编纂的《中国教育年鉴》(第二次第四册)之《边地教育》发现并报告一段稀见史料:“中国边疆民族,依其语言的系属,可分为汉藏、阿尔泰、印欧、南亚及南岛五系”,“在台湾之太么、萨衣设特、蒲嫩、朱欧、派宛、阿眉、野眉等族均属南岛系之高山群”。显然,这是一段学术含量很高的论述。我查了1948年编篆的《中国教育年鉴》编委名录,凌纯声之名赫然在焉。凌纯声(1902~1981),大师级的中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民族学组主任,国立边疆教育馆馆长,教育部边疆教育司司长,中央大学教授、系主任。1949年赴台。显然,1948年编纂的《中国教育年鉴》里的《边地教育》及其“南岛系之高山群”的论述乃出于凌纯声教授之手。凌纯声教授《古代闽越人与台湾土著族》(收《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版)断言:“澎(湖)、台(湾)诸岛早为越人所移殖之地”。按照我的理解,“台湾土著民族”同“古代闽越人”有密切的关联,台澎诸岛的“南岛系之高山群”乃从古代闽越人移殖而来也。

附带言之,母校福建师范大学新设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该院有实施“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研究”的计划。我祝其事成,并愿将收藏多年的《高山族历史研究》《台湾原住民的姓名》等书,及《台湾番社分布图》(清代手绘地图之复制件)适时捐给母校。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