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说两岸·
毕业季的学术献礼
汪毅夫
记得读大四那年(1981),我们班(福建师大中文系77级2班)的班干部(正、副班长及劳动、生活、学习委员的合称)蔡干钦、黄跃舟在课余、周末,便相约到校图书馆、省图书馆摘抄专题资料。一年后,他们合作的《福建话剧运动史料辑要》,发表于《福建新文学史料集刊》第一辑(1982)。
40余年后的今天,读他们这份毕业季的学术献礼,我感佩得几乎叫出声来:厉害了我的童鞋,这简直就是一篇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一本专门史论著(《福建话剧运动史》)的写作提纲呀!
《福建话剧运动史料辑要》分“前言”、“全省话剧团体调查”(囿于刊物篇幅,发表时仅取抗战时期部分)、“发表在本省报刊上的部分剧目”三部分。第一部分开篇就说:“福建的话剧运动,在全国来说不是成绩最显著的,但在福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史上,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同世界上的任何一种事物一样,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它发展的道路,我们可以看到福建新文化运动进程的一个侧面。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及自身的水平,我们无法详尽地写出福建话剧运动的整个历史,只能勾勒出一个模糊的轮廓,确切地说,只是将片断的史料加以缀连,祈望对研究者们有点参考价值。”实际上,该部分勾勒了一条明晰的历史线索:从1912年到1945年福建话剧运动发展的进程,包括1910年代林天民(原春柳社闽籍社友)创办的福建第一个话剧团体文艺剧社、1920年代翁良毓组织的话剧团、1930年代柯联魁等领导的芗潮剧社、抗战时期福建各地抗敌剧团的活动,等等;第二部分记录抗战时期福建各地119个话剧团体的简况,如:福建协和大学抗建剧团,“剧团的骨干有叶明勋、陈才、林恒、包为华、许杨山、翁绍耳、张佩琦、林文登等,曾演出《金门除夕》《重逢》《烙痕》《血洒情空》《夜之歌》《反正》《前夜》《故都的一角》《有力的出力》《东北一角》《最后一计》《春风秋雨》《汉奸的子孙》《蹄下》《死里求生》《胜利的前奏》《凤凰城》《牛头岭》《同一线上《绯色纲》等剧”;第三部分从福建报刊收集话剧作品并编目。其中有林舒谦的《抬头》《厦门在流血》《喷火口》《毒》《最后一幕》,王梦鸥的《生命之花》《动物园血案》等剧作。
《福建话剧运动史料辑要》辑录的红色史料和涉台史料最可注意,包括共产党员、进步人士翁良毓、柯联魁、卢茅居、彭冲、陈虹、林舒谦等人,以及台湾光复后的“去台人员”叶明勋、王梦鸥等人在福建话剧界的活动。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