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说两岸·
台湾“去日本化”过程令人失望
汪毅夫
《台湾收复后之文化消毒运动》剪影(作者供图)
我在《“去中国化”历史讲话》等学术报告里多次谈到,在台湾,“去中国化”已经有120余年历史,它经历了正(日据台湾时期)、反(两蒋派遣和亲率的团队主政时期)、合(李登辉及其追随者推动的时期)三个阶段,并尖锐指出:日据台湾当局推行的“日本化”(又称“内地化”“皇民化”)就是不折不扣的“去中国化”,它包括改日本国籍、讲日本话、用日本姓名、行效日本风俗习惯等“外型”或“形式”上的“日本化”即“去中国化”,以及灌输“皇民意识,俾使对事物之看法与内地完全一致”的“精神”和“实质”上的“日本化”即“去中国化”;台湾光复初期,两蒋派遣的团队(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台湾省政府)的“去日本化”及时而有效地针对了“外型”或“形式”,针对其“精神”和“实质”的部分,则乏善可陈、令人失望。
1945年1月15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直属台湾省党部主办的《台湾研究季刊》创刊号发表汪受田的《台湾收复后之文化消毒运动》,充分肯定“今日台湾同胞依然保留着中华民族的血素,他们热情爱国的胸怀是永远不会磨灭的”,也客观面对“敌人五十年的毒化”,呼吁“台湾收复后”应开展“文化消毒运动”。汪受田说的正是“精神”和“实质”上的“去日本化”。汪受田的意见并未受到重视和采纳,惜乎哉!
汪受田(1889—1965年),台湾台南人,前清秀才,北平汇文学堂(燕京大学前身之一)出身,是台湾进士汪春源长子。当时,国民党中央直属台湾省党部驻地在福建战时省会永安(其办公处所名“复兴堡”,以其门前有楹联“光复台湾,振兴中华”也),汪受田也在永安工作。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