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说两岸·
厦门大学陈孔立教授
汪毅夫
在全国台湾研究会近日举办的第11届“两岸青年学者论坛”期间,两岸学者谈起厦门大学陈孔立教授1988年赴台参加“台湾史学术研讨会”受阻于香港,其后又不避艰危赴美、入台宣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往事,谈起他的《和平统一的十大好处》的作用和影响,谈起他的名著《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的学术价值,以及他在台湾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贡献,咸表敬佩和景仰。论坛闭幕后,我随全国台湾研究会执行副会长王升等多名学者,专程来厦参会恭祝陈孔立教授。
陈孔立教授
上世纪50年代陈引立教授作为优香青任教师被选拔到厦大马列教研室,其后却又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他身处逆境,却丝毫不放弃学者的尊严和学术的追求。家叔汪慕恒教授是他的好友,也有相同的遭遇和相同的表现。这给当时年幼的我很深的印象和教育1990年我到厦大台湾研究所拜访他,谈起1950年代的往事,他乐呵呵地一笑置之只说了句“慕恒受苦了”。陈孔立教授也许不知道,他发表的每一篇文章、出版的每一部著作(包括早期的《厦门史话》),我都收集和研读。我还留意及于他获得的每一个奖项。据我记忆所及,他获得的主要奖项有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全国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09年)、厦门经济特区30周年先进个人(2011年)、厦门大学南强杰出贡献奖(2015年),以及台湾研究创新奖、涉台优秀读物奖等。
我常语人曰,我是陈孔立教授的私淑弟子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对我影响至深。例如,他在《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详细描述和论述清代台湾从移民社会到定居社会的转型,提出“大约在1860年前后,台湾从移民社会过渡到定居社会”的论断,这是台湾史研究的“陈氏定理”。运用“陈氏定理”,我在《闽台妇女史研究》一书里解释了台湾地方文献里“(台)无锢婢不出之俗”和“锢婢之风,台郡尤甚”、“婴孩从无弃者”与“溺毙女婴”成风、台郡“独无”育婴堂到遍设育婴堂等所记前后不一的问题。又在查考台湾械斗史料时发现咸丰三年(1853年)的“顶(上)下郊拼”和咸丰八至九年(1858-1859年)的“漳泉拼”是移民社会里地缘组合之间的械斗之尾声,1860年以后渐变为血缘组合(家族宗族)之间的械斗械斗的起因也从十地水源之争增加了坟莹风水的纠纷。这又可以证明“陈氏定理”。陈孔立教授为我的第一本书《台湾近代文学丛稿》题写书名,为《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5本书撰序,每次面谈都给我很好的指导、很多的勉励。陈孔立教授曾在第一历史档案馆发现台湾进士汪春源的材料,不嫌烦难复制寄赠给我。
我对陈孔立教授怀有很深的敬意。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