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8 19:3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汪毅夫



·汪毅夫说两岸·

《窥园留草》系乡谊

 

汪毅夫

 

 

福建社会科学院是一方学术重镇,有一批很好的学者和学术成果。1987年到1997年,我有幸在福建社会科学院、在师友指导下度过10年潜心研究的学者生活。

近日,院里刘小新教授来电嘱提交代表作以供40周年院庆纪念刊选用。我提交的是《清至民国时期福建的婢女救济及其绩效》。在这篇论文里,我依据史料(包括稀见史料如1944—1948年福建各县县长问卷调查式的简短报告)描述了清至民国时期官、绅及基督教会(包括其专设的“中国婢女救拔团”)的婢女救济及其绩效,认为其绩效可以用“略有小补,于事无济”一语予以评估。在文章临末引述中国婢女救拔团同工许牧世的话:“我们认为天地间只有基督的爱会叫我们不避一切困难,不惜任何牺性地来肩负这种救拔的工作,我们相信,不是空言提倡民权的国民党员所能做,也不是专门晓得煽动阶级斗争的共产党晓得干”并谓:“许牧世当年的断言并不完全准确。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福建的婢女问题乃是在1949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得到解决的”。

《清至民国时期福建的婢女救济及其绩效》写于2008年7月,当时困扰、困难很多,是在伤病里咬着牙完成的,因而最为自珍。谨以本文、谨以婢女救济绩效研究的成果,献给福建社会科学院40周年院庆

1962年9月,黄典权教授在为许南英《窥园留草》(台银印本)所写的《后记》里说:“(《窥园留草》)是一个台湾名进士家破国危、幽忍凄切的心声,交织着很多地方掌故以及当时文人风雅际会言行的纪录。所以,留草的文献价值,好像比同时代一些诗文集更高得多”。除了诗、词,该书编辑、出版过程也联结着台湾文人的乡谊。

1917年12月24日(农历十一月十一日)许南英客死棉兰后,“亲友们便敦促要刊行他的诗草”。许南英哲嗣许地山于1921年接手遗稿的编辑出版事宜。出版方面的困难是“限于财力”未能“精刊全书”。经多年努力、多方设法,“承柯政和先生几方面的帮助”,《窥园留草》于1933年由北平和济印书局刊行。柯政和是台湾嘉义人,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当时在北平教书;北平和济印书局则是台胞陈天铴于1931年开办的,北平和济印书局版的《窥园留草》在今天看来也属于“精刊”本。

 

微信图片_20230108192207.png

许南英墨迹

征序是编辑该书的要事。《窥园留草》书前有台湾进士施士洁、台湾进士汪春源等人撰序。施士洁在序文里说:“予与允白(按,许南英)生同岁、长同里、处同笔砚、出同袍泽,凡所遭际,科名仕宦、兵革羁旅,举一生安乐忧患,盖亦未尝不同”,施士洁和许南英的生年均是“清咸丰乙卯”;是台南乡亲;“处同笔砚”是谦逊的说法,施士洁任台南海东书院山长时,许南英、汪春源是他的学生;“出同袍泽”则指施士洁、许南英于1895年参加义军抵抗日本侵略军。汪春源序记:“春源蚤岁获交于允白许君,彼此观摩,遂成益友”;序中也不免一提乙未“同仇戮力”和民国初年“同入菽庄吟社”。另一为《窥园留草》撰序的林景仁是台北板桥人,厦门鼓浪屿菽庄吟社社主林尔嘉之子。施士洁、汪春源序均写于1921年,他们先后于1922年、1923年驾鹤归去,不及见《窥园留草》“精刊”本出版也。时林景仁有句叹曰:“海外再无前进士,社中群惜古先生”。

2018年8月13日记于北京)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