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3 20:1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何少川



奇木巧结妈祖神缘

 

何少川

 

 

时隔12个春秋,今年的8月末,我随福建省作家采风团再次来到建瓯市。抵达的次日,虽然天气预报“狮子山”台风在闽南沿海登陆,芝城却仍是蓝天白云丽日当空,给我们提供了行动自如和格物清朗的便利,使预定的浏览参观不受任何影响,气候不冷不热,算是天公作美吧!

大约上午10时左右,市里安排我们参观位于城区建安街道钟楼村黄华山坑里的天后宫。到了坑里,我环顾四周,只见有泓碧水在艳阳折射下闪烁银光,高高的堤岸旁,顺势筑起一条弯月般的长廊,隔着弓形的广场,并列屹立三座崭新的宫庙,从东至西为太子庙、关公庙和天后宫。猛然,我有了依稀的记忆,12年前曾来过此地。于是,在广场上看过当地民间挑幡技艺表演后,急迫地登上台阶,走进那座似曾相识、有着传奇色彩的天后宫。

眼前的天后宫,已是一座完整的圣殿。千里眼、顺风耳两尊雕像,守护在大门内侧两边,探索着三乡五里的人间信息,以便及时向妈祖禀报;正殿柱上对联:“水上救星灿烂神光耀建郡,寰中圣母凌云异彩护芝城”;前梁上书:“闽台黎庶同崇仰,两岸神缘共本根”;四周内墙布满别致妙趣的根雕,演绎着妈祖的传奇故事,有“林氏求子默娘降生”“神仙点化稚女得宝”“乘席渡海救苦救难”“妈祖羽化万众朝拜”“护佑郑和七下西洋”“神庇郑军收复台湾”等。靠里正殿中间,耸立起一尊高大的妈祖神像,她足踏碧波急浪,头戴凤冠,手捧如意,端庄慈祥。这尊神像高6.8米,底座宽3.2米,重约10吨,由千年古木独体雕刻而成,堪称世上罕见。说来也巧,1998年6月22日,建瓯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我过后不久到当时还是县政建制的建瓯,察看学校灾情并慰问教师,除此以外再无其他参观活动的计划。一天,县里有人告诉我,洪水造成泥石流,冲出一根深埋山中的千年巨木,状似女性形体。从古木的重见天日,到被确定为妈祖神像的材料,过程充满特异。因此,我好奇地抽空前往正在重建中的天后宫,观赏这棵巨大的原木。世事难料,我昔日遇然中看到的古木,今时又有机会见识它的成像,这似乎是冥冥中的巧妙安排,它或许也是一种缘分吧!

建瓯当地百姓称千年古木为“神木”,因为它的许多传奇故事,让人不可思议,有着解不开的谜。为此,我这次专门采访陈长婢、朱文钦、李德友、李挺桢等多位知情老人。虽然已事过12年,他们仍然满怀激情地津津乐道。把他们讲述的故事,如果加以演绎,可汇集成一册“新拍案惊奇”。现在我只能如实地择其要者简述。

由于事件的复杂和奇巧,只好话分两头,先说说重建天后宫。

建瓯市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东南面,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古城,也是福建史上最早设置府制(建宁府)的所在地。建瓯居闽江上游,境内溪流四布,古时水上运输十分发达,木船来往梢排穿梭,一派兴盛繁忙的景象。船民、梢排工、木材运营商等无不信仰妈祖,当年鲁口、西马路、八角楼、中水南等处都建有妈祖庙,而开基于明朝的豪栋(现属钟楼村委会)天后宫规模最大。岁月倥偬,沧海桑田,这些宫庙相继损毁。

随着妈祖文化在我国大陆的兴起,1997年,钟楼村民陈长婢、李德友和退休工人朱文钦筹划,要在坑里这片临水的开阔地上重建天后宫。他们劝募四方善信,得到普遍的响应,并经相关部门的准许。他们认为,建瓯是闽北著名的林区,宫庙建筑应该以木结构为主,妈祖神像也应该由上好的全木刻制而成。他们又都是根雕爱好者,内部装饰可以就地取材展现根雕技艺,创造显明独具的特色。立意打定后,他们专程到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拜访,搜集有关资料,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1998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日即破土动工,农历九月初九日殿宇上梁。宫庙基本建成,剩下的就是神像上位,可是其时还找不到雕刻神像的理想原木,大家都十分地着急。说来也奇,上梁后的第二天——九月初十日,有人前来报讯:玉山镇筹岭村出现奇异的古木。

现在,再说千年古木出土,巧结神缘的动人故事。

1998年6月下旬,建瓯暴雨成灾,洪水肆虐,全县18个乡镇街道全部沦为泽国,百年不遇。洪水退尽后的两个多月,我到过建瓯仍然能看到一些离地四五米高的电线上,挂着许多洪水淹没时飘浮的残留物,可见此次水患之大。6月是闽北山区农忙季节,一般来说每天都会有人在田里劳作。那年6月20日上午,天空多云,像往常一样,玉山镇筹岭村10多个村民在村头横坑垅耘田、除草。午后,竟然出现几天来未见的好天气,依习惯村民们吃过午饭就会重返下地干活,怪异的是大多数人都被各种原因耽搁,没有进垅。村主任林贵贤和个别在垅里的村民,也鬼使神差般地匆匆离开了。

刹那间,空旷的山野气候骤变,横坑垅北侧一座百米高的蝙蝠岗南边,突然传来一声霹雳巨响,顿时当空红透,山崩地裂,半边岗体以山脊为界全部崩塌,变成万方泥石流汹涌狂泻,直向村庄奔腾而来。一座田中小丘被原封不动地推至百米外,眼看整个村庄即将遭受覆灭的命运,景象十分恐怖。真是“人命大于天”,奇迹再次出现,滚滚泥石流至村口,离房屋仅20米远,犹如断闸一样戛然而止。现场目击者说,有棵不知深埋若干年的巨木,随那声巨响破土而出,不断地往前滚动,至横坑垅口,如坚固的堤坝横隔其中,把泥石流挡住,使全村人无一伤亡。无疑的是这棵古木施展的魔力,拯救了筹岭村,村民们无不心怀感激。

事后,村民们察看这棵巨木,种种迹象更令人费解。古木由外至里通体黝黑,表层略碳化,内部材质完好,闻之有芳香。它长7米多,重约10吨,有很多枝丫当为巨树的尾部,两头均有斧砍痕迹。村中余氏41代传人余振作族长公说:“我今年82岁,先祖18代居筹岭村,迄今700余年,从未巨木传闻。”经有关部门测定,巨木为柳杉,从年轮判断树龄越千年,埋于地下约1200余年。蝙蝠岗为风化岩沙土质,树木均矮小。古时如此巨树从何而来,埋地千年仍能这样坚硬无比,至今依然是一道解不开的谜!

灵感通融,天地作合,终有了一段奇木巧结神缘的佳话。钟楼村陈长婢老人听说古木出土顿生感悟,第二天派朱文钦赶到玉山镇筹岭村察看。不看则已,一看不由地惊喜万分。经丈量,古木高度与坑里刚建成的天后宫正殿神址高度相宜,选它雕刻妈祖神像再合适不过了。将用古木雕刻妈祖神像的消息传出,各方纷纷表示赞同,特别是得到筹岭村民的支持,赠让过程十分顺利。其间,筹岭村村民还对人讲了一些故事,有的村民曾用斧砍刀劈古木准备作柴烧,枝桠可劈开,但树干却如石头坚硬。有的村民拿来油锯,如锯岗岩火花四溅,相继断了多支锯条,就是锯不进去,最终被老人们阻止。这也使得一些根雕艺术家和工艺厂老板,来看过古木纷纷表示不要。但是,古木运抵坑里雕刻妈祖神像时,在雕刻名家手里却削木如泥得心应手,岂非怪事!

充满奥秘的坑里天后宫,吸引各方宾客。我徘徊其间,仰望着已庄严安立的妈祖神像,崇敬中不由地思绪绵绵!

本文原载于《走进建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