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0 23:4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海丝文化与福建”百题·

(福州卷)36.民间海外贸易繁盛

 


据《栾城集》卷30《林积知福州》载,苏辙说,福州为“长乐大藩,七闽之冠,衣冠之盛,甲于东南,工商之饶,利尽山海。然以地狭,故民多不足”[宋]苏辙:《栾城集·林积知福州》,卷30。因人多地少,所以很多人就借助发达的航海工具,从事海上贸易并作为致富之途。宋时的福州已成为繁华的都会,出现一大批专业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高丽史》卷4记载,北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有福州虞瑄等100余人到高丽国[朝鲜]郑麟趾:《高丽史》,卷4,齐鲁书社1996年版。有人统计,自1012—1278年的266年间,宋商人赴高丽者共达129回、5000余人。其中多数是泉州、福州商人。天禧三年,有“宋福州人陈象中等百余人来献香药”[元]脱脱:《宋史·高丽国传》,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0册,第14053页。同时,也有福州商人在从事中日贸易,如北宋仁宗时有“福州商客陈文祐”唐文基主编:《福建古代经济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89页),神宗时有“福州商客潘怀清”等人唐文基主编:《福建古代经济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89页。《宋会要辑稿》(食货卷38)还记载,天禧三年,福州商人林振从南番购入香药而归[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卷38,中华书局1957年版北平图书馆1936年影印本缩印)。

天圣四年(1026年)和六年,福州海商周文裔两次船行日本,献丝绸、麝香、南海香药等物[日]木宫泰彦:《中日文化交流史》,第247页。据《宋史》载,高丽“王城有华人数百,多闽人因贾舶至者,密试其所能,诱以禄仕,或强留之终身”[元]脱脱:《宋史·高丽国传》,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0册,第14053页。北宋中期之前,福州为福建海上交通和贸易的中心。当时的福州,“外域诸蕃,琛赆不绝”[宋]梁克家著,陈叔侗校注,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淳熙三山志》,方志出版社2003版。但自元祐二年(1087年)宋廷在泉州设置市舶司后,泉州港迅速兴起,取代了福州港的地位。加之自金人入主中原,宋室南迁,宋金长期对峙,南宋朝廷为了防备金兵南侵,禁止海船过长江贸易[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卷2之106,北平图书馆影印本1936年版),南北海上交通中断,福州港海上贸易逐渐中落。

元朝积极鼓励并参与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出现了“皇元混一声教,无远弗届,区域之广,旷古所未闻。海外岛夷无虑数千国,莫不执贡琛,以修民职;梯山航海,以通互市。中国之往复商贩,于殊庭异域之中者,如东西州焉”[元]汪大渊:《岛夷志略》,中华书局1981年版。元代大力发展航海业和海上贸易,出福州港循海道,可直达南北洋。当年马可·波罗护送公主出嫁波斯,就是由浙江入闽,经建州(今建瓯)沿闽江而下,到福州港转泉州港。马可·波罗还生动地描述了福州等地海洋贸易的繁荣。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我们看到了当时福州对外贸易的盛况:“有一条大江(即闽江)穿城而过。江面宽1.6公里,两岸矗立着庞大、漂亮的建筑物。在这些建筑物前面停泊着大批的船只,满载着商品,特别是糖,因为这里也制造大量食糖。许多商船从印度驶达这个港口。印度商人带着各色品种的珍珠宝石,运来这里出售,获得巨大的利润。”陈开俊等译:《马可·波罗游记·武干市》,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版,第191页元代海外交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福州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的生产和外销,证明了福州海外贸易的兴盛。

随着元代福州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海路来到福州的穆斯林仍在持续增长,有许多穆斯林海商就在福州居住下来。《福州府志·津梁》描述了元大德“万寿桥”建成后,居住在福州馆舍中的外国“象胥蕃客”来往于桥上的情景:“鱼盐百货之辏,万室若栉,人烟浩穰。赤马余皇,估艑商舶、鱼疍之艇,交维于其下。而别部司马之治,榷吏之廨,舌人、象胥蕃客之馆在焉,日往来二桥者。”[清]徐景熹:《福州府志·津梁》这些“象胥蕃客”中有许多是阿拉伯、波斯商人。今天在福州保存的“圣人墓”,就是穆斯林在福州活动定居的历史见证。

宋元福州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到达的地域,东至高丽、日本;南到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交趾、占城、真腊、三佛齐、缅甸、暹罗、吉兰丹、渤泥等国家和地区;西抵天竺、南毗、古里佛、大食、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和地区,延续并扩大了唐五代以来的通商航线。出口货物品种也较前增多。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从长乐港到占城,从占城到满剌加、爪哇再到锡兰山,从锡兰山到古里,从古里到忽鲁谟斯、阿丹、天方、米息(埃及),或从阿丹到木骨都束、麻林地、慢八撒(蒙巴萨),所有这些航路,至少已有1000年的历史。……中国民间航海贸易在宋元时代达到高峰”周宁:《中西最初的遭遇与冲突》,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