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5 16:2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海丝文化与福建”百题·

    (福州卷)34.海外文化交流

 

 

唐代的福州是福建节度使、经略使、观察使的驻节地,作为经济贸易发达的“闽越都会,东南重镇”,其海上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也大大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成为外国僧人频频来访之地。在唐代,弘法求法高僧海上往来形成高潮,“交趾、扶南、天竺等国家和地区的使臣、僧侣也常常乘船经过福建,在福州等港口靠泊”(福建省地方交通史志编纂委员会:《福建航运史·绪论》,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年版,第6页)。当时,官方把福州开元寺作为接待各国来闽僧人的场所,如印度般坦罗,日本空海、圆珍等高僧都曾安置在此,进行学习交流,或以福州为学习佛法的中转站。

据日本学者木宫泰彦考证,在日本开创真言宗的空海大师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年)八月十五日漂抵福州,在长溪县赤岸登陆,这是福州境内第一次接待日本的第十七批遣唐使船舶。唐时,福州长溪包括今霞浦、福安、福鼎(今属宁德市)。福州作为福建首府,其行政区划在唐、宋时辖有12县,包括长溪(今霞浦、福安、福鼎)、宁德、古田。但福州文化的影响及辐射区域,大大超越今福州所辖县市区。

1984年,日本高野山真言宗大本会派出“空海大师入唐求法足迹参拜团”8人来中国考察,确认长溪赤岸是当年空海一行漂抵登陆的地点,他们认为:“赤岸是空海的再生之地,没有赤岸也就没有空海后面的辉煌,也就没有后面的真言宗。”([日]高野山真言宗大本会考察团:《“空海赴长安之道”报告书》)空海回国后大力推广中华文化,著有《文镜秘府论》等数十部著作,并创立日本佛教的真言宗,又以汉字为依据创造平假名。日本高僧圆珍也曾带领从僧、行者,“入唐在福州开元寺,从中天竺的般坦罗学习悉昙”。后前往越州、长安,学成归国后,开创圆城寺,成为天台宗寺门派的开山祖。

福州对外文化交流繁荣,不断融入海外文化元素。《毬场山亭记》残碑勾画出闽中唐文化的轮廓,碑文描述当年福州海外文化交流的盛况:“海夷日窟,风俗时不恒”,表明海外诸国商贾海客侨居福州,带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福州本土风俗(包括信仰、道德、职业、生活习尚乃至语言等)受其影响而产生变化。唐代盛行的马毬,就是从波斯传入(故又称“波斯毬”)。福州建有毬场。这至少透露两条信息:一是说明当时有一定数量的波斯和阿拉伯人侨居福州;二是马毬已成为当时福州人的一项体育活动。为了管理侨居的海外人士,朝廷设置“都番长”一职。

一些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诗赋,描写当时福州的对外交流情景。唐末周朴《福州神光寺塔》诗云:“海水旋流倭国野,天文方戴福州城。”由于海路开放和福州港繁荣,福州城内“罗城南关,人烟绣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箫管从柳荫榕叶中出。”([清]林枫:《榕城考古略·榕城景物考》,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海风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853年,唐朝商人铁良晖的船只从日本回唐,在海上航行6天后抵达福州连江县,带有日本僧人圆珍、丰智、闲静。

五代时,闽国对外文化交流也很兴盛。《十国春秋》载:佛齐诸国(今苏门答腊巴邻旁)人从唐末天祐二年(905年)起来闽。他们“逾沧海,来集鸿胪”。[唐]于兢:《琅琊郡王德政碑》,现存福州闽王祠内。闽天德二年(944年),“占城遣其国相金氏婆啰来,道里不时,遍体疮疥”,到访福州时,至“龙德外汤院”([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见《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甲编,第5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79页)。沐浴,一洗即愈。天祐三年(906年),有西天国(今印度)僧人声明三藏来闽([清]吴任臣:《十国春秋·闽一世家》,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309页)。渤海国的高元固曾访闽,本地诗人还有诗相赠([唐]徐夤:《唐秘书省正字先辈徐公钓矶文集》,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3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40页)。而闽国也常遣使“越海”北上到契丹([清]吴任臣:《十国春秋·闽一世家》,中华书局1983年版)。闽通文年间(936—939),曾派使者从海路前往契丹([清]吴任臣:《十国春秋·闽一世家》,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336页)。《福建通志》载:“伪闽王”时,高丽曾献三尊铜佛像给金身罗汉寺。高丽天授十一年(928年),有新罗僧洪庆,“自唐闽府航载《大藏经》一部,至礼成江,王亲迎之”(郑麟趾:《高丽史》,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0页)。王潮据闽后,与部下王彦英发生矛盾,王彦英被逼“挈家浮海奔新罗”([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0076页),说明闽国至朝鲜半岛的海路交往仍很活跃。海外诸国“虽云异类,亦慕华风……条支雀卵,谅可继于前闻”。[唐]于兢:《琅琊郡王德政碑》,现存福州闽王祠内。当时著名诗人韩偓官居左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因不肯依附权臣朱温,弃官南下,投奔闽王王审知,曾居福州。韩偓登上城边的乌山,感叹道:“中华地向城边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唐]韩偓:《登南神光寺塔院》(《登南台僧寺》),引自[明]胡震亨辑,[清]季振宜编,[清]彭定球、扬中纳等修纂:《全唐诗》,卷680,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0册,第7796页)描绘出福州繁荣的海外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