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5 15:0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宋友江

长乐·郑和·酒


自古以来,酒和文化总是融为一体的。李白斗酒诗百篇,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梅兰芳的一出《贵妃醉酒》,把戏里戏外醉倒一片。“杯酒释兵权”、“浊酒一杯家万里”、“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曲新词酒一杯”演绎了多少千古佳话。

长乐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孕育了许多杰出人物,如陈文龙、林慎思、姚广孝,还有郑振铎、冰心等。

先说郑和的故事。郑和虽然不是长乐人,但他是中国历史上的大英雄、大功臣,他的历史功绩与长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郑和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云南昆阳保山乡人,明洪武四年(1371年)生。1381年,明军进攻云南时他被虏至南京,因其家族在云南与大明为敌,遭到明军剿杀, 当时他才10岁, 得免一死, 但受阉割酷刑。后来随明军傅友徳征战多年。洪武二十三年到燕王府,由于他的公勤明敏、谦虚缜密,深得燕王朱棣的信任,成了他的近侍。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称帝(即永乐),史称明成祖。由于深得明成祖的重用,永乐二年正月初一(1404年2月11日),马和受赐姓“郑”,因此改名郑和,官升监太监, 正四品。郑和文韬武略、知兵善战。

1405-1433年的28年中,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航海史上可以与哥伦布相媲美的伟大的创举。600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对郑和的丰功伟绩都做了极高的评价。著名评论家柏扬先生说,郑和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凿开一片过去不为人知道的新天地。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是这样评价郑和:“在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驰骋着数以百计的中国船队,在东海岸的辽阔海域中,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这样说,“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人可以与之相匹敌的。”

长乐是个良港,三国时就是造船基地,郑和下西洋时需要的货物,如瓷器、茶叶、香菇、漆器等都产于长乐邻县,选购、运输都极其方便。还有众多的水手可供选用。郑和下西洋有三个主要人物,决策者朱棣、策划者姚广孝、执行者郑和,其中姚广孝为长乐人,他选择长乐作为下西洋的开港和驻泊地,应在情理之中。电视连续剧开播后,在专家学者中,下西洋的起点引起了热议。根据上述人文、地理、环境推论,明史专家毛佩琦认定,下西洋的起点不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而是福建长乐的金刚腿。

富有传奇色彩的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全国早已家喻户晓,长乐更是口口相传。在那些有关郑和的遗址遗物里, 几乎毎一件都有一个或几个不同版本的故事, 长乐人不论男女老少在讲这些故事时,总是眉飞色舞、百说不厌。在长乐县城, 从古至今修建了许多有关郑和业绩的亭台楼阁、塔桥寺庙,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如果你登上那里的三峰塔顶,就可以很好地感受到昔日郑和七下西洋时乘风破浪、扬帆万里的海上霸主的那种风骚。

三峰塔旁有个禅寺,叫三峰寺。寺旁有个“天妃行宫”,里面有奉祀妈祖的《妃灵应之记》碑,宫旁有郑和修建的“三清宝殿”殿内钟鼓供仪、香火不断。那个大铜钟,叫“郑和铜钟”,原件抗战期间移往南平。

南山还辟有一个南山公园,始建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公园历宋、元、明数代营造,特别是郑和下西洋时,全面改建,成为佛、道教信众朝拜的圣地。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开航580周年,由政府拨款在“天妃宫”和“三峰塔寺” 旧址上,建了一个“郑和史迹陈列馆”,南山公园也因此改名“郑和公园”。

长乐有个“兹港”,是指长乐通向闽江的太平港,该港原来水面宽阔,水深时可泊巨舟,有“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之说。港东南、东北可屏峙首石和六平诸山,能避阻台风袭击,是个避风良港。《长乐县志》、《长乐六里志》均有“三保太监郑和通西洋驻舟师造巨舶于此”的记载,足见郑和下西洋从此出口的说法,决非谬传。但由于沧桑变数,如今这个港湾仅余一个狭长的水道通小汽轮,原水道大部分成为沃野良田,或为新居民区。但该居民区的主干道至今仍以太平港路和郑和路等为路名。

郑和下西洋驻泊长乐,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长乐市中心胜利路中段的十洋巷,旧名叫十洋街,据《长乐县志》记载,十洋仁泽坊因三保太监造舟于此,人众成市,马(锋)李(骐)状元兴焉。故有诗云:“十洋成市状元来”。

大明永乐年间,长乐一跃成为世界酿酒的大产地,长乐黄酒被认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由于郑和下西洋时为西番各国送去长乐陈酒,通过酒的外交,达到了“宣德化而柔远人”的政治目的,也造就了“百货随潮船成市,万家舶酒户垂帘”酒业大发展的盛况。

马来西亚南部有一个古老的城市叫马六甲,这里聚居着一个叫“和和人”的族群,他们是郑和下西洋时长乐人与当地人结合的后代,他们喝的黄酒就是郑和下西洋时带去的“长乐陈酒”,和和人称它为“郑和汉酒”。中国人到那里参观,当地人就会问“郑和汉酒”带来了吗?

“郑和汉酒”是东方古国的高贵礼物,郑和经常带上这种酒馈赠友邦,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酒”。

郑和在长乐开洋时,总要举热酒三杯壮行,一杯酒,敬献妈祖娘娘,祈求海上显灵,赐福平安;二杯酒敬献父母之邦,生我养我使我豪情满腔;三杯酒敬献海外友邦,四海之内皆兄弟,你来我往友好互帮。

郑和带去的酒都是酒中极品,他还教导各国臣工学会酿酒,使许多商埠酒肆如林、酒香四溢。

时至今日,肯尼亚博物馆还陈列着“郑和汉酒”的双龙酒罐,马尔代夫的藏宝馆也保存着当年郑和送的酒壶。

“酒逢知己千杯少。”各种人际活动少不了酒,商务活动中酒桌上的成交率也比在正式谈判桌上高得多,战场上也还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豪气与浪漫。

长乐人酿造的由郑和运往海外的中国酒,为中国与西域各国的友好睦邻关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长乐郑和酒,也因此传承了无数动人的市井佳话。

今天,“郑和汉酒”已由长乐郑和汉酒业公司开发,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院监制,成为销往欧美各地的名酒佳酿。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定为中国的航海日,并规定在这一天,全国所有船只,张灯结彩,鸣笛放炮,以资纪念。这一天也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日子(1405年7月11日),国家邮政总局于2005年6月28日发行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三枚。有郑和像一枚,面值80分,睦邻友好一枚,面值80分,科学航海一枚,面值80分和小型张一枚,面值6元。

郑和,一位对中国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大英雄,值得我们子孙万代永远敬仰和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