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文化与福建”百题·
(莆田卷)106.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传播
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妈祖文化是千百年来妈祖信仰过程中遗留、传承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密切相关,一直与国家的外交活动和海上贸易有着密切的关联。
海上丝绸之路既是海洋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历经千年的妈祖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东北亚、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各国乃至西亚、大洋洲、非洲、北美洲以及全世界华侨华人的一种文化共识。
一、妈祖文化的核心内容
文化信仰的形成往往需要漫长的孕育过程。妈祖文化也是这样。
追寻妈祖文化的源头,发现大致经过三个逐渐升华的螺旋式发展阶段:由人而神——由信俗而信仰——由信仰而文化。
“妈祖文化”这个概念,是1987年“妈祖千年祭”时,华东师范大学林文金教授在一次专家座谈会上首先提出来的。
那么,妈祖文化概念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妈祖文化是以妈祖传说(神话)、宫庙、祭祀等为主要载体,由妈祖信仰为主旨而发生、衍生的各种文化元素交融发展而形成的中国文化中的特色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涉及社会、政治、宗教、经济、民俗、建筑、文献、文学、艺术、体育、医学、军事、外交、航海史、移民史等众多领域。例如,那些和妈祖相关的壁画、建筑、碑刻、绘画、艺术、祭具等载体均属于妈祖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妈祖信仰活动、祭奠仪式、朝会巡游等属于妈祖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建煌、帅志强:《传播学视野下的妈祖文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页。这一定义虽不够精练,但基本能概括妈祖文化的基本特性。
金文亨在《妈祖文化源流探析》一书中也论述了妈祖文化内涵的五个显著特点:金文亨、陈金海:《妈祖文化源流探析》,鹭江出版社2014年版,第163—184页。
其一,妈祖精神崇高伟大。大爱、包容、积德、行善、护国、庇民等精神,体现了其仁爱思想、正义化身和博大胸怀。
其二,建筑艺术辉煌灿烂。妈祖宫庙是古代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反映了各个时期建筑风格和艺术上的成就,是中华文化也是全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珍贵财富。
其三,妈祖及陪神造像艺术精美。妈祖及其陪神造像艺术,神态各异,生动传神,很有历史风貌、艺术价值和时代感,是艺术珍品,也是珍贵的文物。
其四,祭祀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妈祖信仰通过信众参与形式多样的祭祀活动表现出来;祭祀活动的丰富内涵是妈祖信仰的重要标志,也是妈祖文化的重要内容。
其五,典籍是妈祖文化的脊骨。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国史、方志、专著、诗赋、庙记、题匾、楹联等文化遗产,是妈祖文化的脊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
总之,妈祖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传统性、包容性和海洋性等特点。概括起来,妈祖文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千百年来在妈祖信仰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物质内容,二是千百年来在妈祖信俗活动中传承下来的精神内容,它们都是妈祖文化的核心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二、妈祖文化具有鲜明的海洋性
妈祖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始终和海事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可以说,妈祖文化具有鲜明的海洋性。
妈祖的胸怀博大宽广,她在海上无所畏惧,扶危救难,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并最终演化成为一种信仰。因此可以说,妈祖信仰与海洋精神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妈祖的家国情怀,是从保护国家使臣开始。
宋代,妈祖为国家使臣安澜庇护,红衣挂桅;曙海祥云,泽被东瀛。
元代,妈祖护佑“漕运”,为国家粮食运输安全,从大河到大海,福佑河漕,安澜利运。
明代,妈祖为国家海洋外交安全,波靖南溟,灵昭四海,多次庇护庞大的船队走向深蓝。
清代,妈祖为国家统一“涌泉济师”,振武绥疆……
妈祖的善德、博爱,总是在危难之时显现,总是在狂风巨浪的大海之上施展,给予危难之中的海商、渔民、船员驾驭海洋、战胜海洋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这种精神,与当地的文化融合,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族群、社会各阶层中形成认同,这一切都体现了海洋文明特征。
包容和谐的妈祖文化,经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得更广更远。在古代的航海条件下,妈祖信仰一经产生,妈祖在航海者心目中,便是有求必应的海上保护神。妈祖文化的精神理念,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族群之间和谐共生,体现了海洋文明的深远内涵,彰显出交流、互鉴、包容、合作的中华文明特质。
自妈祖成为海神的宋代起,妈祖文化的海洋特性就见诸各种文献史料之中。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兴盛和华侨华人的对外拓展,妈祖信仰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激励着向海的人们不畏艰险,勇敢去探索海洋的奥秘。郑和七下西洋回归后留下的《通番事迹记》碑、《天妃灵应之记》碑,为后人留下了妈祖信仰与海洋文化丰富的信息,也留下了妈祖文化与海洋精神契合的内容,更留下了郑和七下西洋过程中,依靠妈祖信仰的精神力量,战胜惊涛骇浪、战胜心理恐惧、战胜天灾人祸的历程;其实,也是为后代留下了一部与世界30多个国家的交流史,一部妈祖信仰与海洋精神融合的文化史。
三、妈祖文化的对外传播
研究、梳理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的路径,发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轨迹几乎一致。从初始的莆田兴化军妈祖,到后来海内外的庇护神,有一条脉络清晰的传播轨迹。而一千多年来海内外遗存下来无数座妈祖宫庙,也让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了妈祖文化传播的路线图。有人说,凡是有海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宫庙,就有妈祖信仰。其实,没有海水没有华人的地方,也有妈祖宫庙,也有妈祖信仰。妈祖文化已成为跨地区、跨国度的信仰文化,海神妈祖也因此被誉为“世界和平女神”。
妈祖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妈祖宫庙是妈祖文化的载体,是物质文化。那些宫、庙、殿、阁、廊、楼、亭、门、坊、坛等等,不但有祭祀的使用价值,而且具有艺术价值,是渗透了妈祖文化内核的艺术结晶。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妈祖文化的具象——妈祖宫庙和妈祖信俗(非具象)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不断地被“复制和粘贴”。
(一)在东北亚国家的传播
宋元时期,东北亚国家高丽(朝鲜)、日本、琉球是海上丝绸之路活动比较频繁的国家,或接受安抚敕封,或来华交流学习,或进行经贸往来等等,从而加快了妈祖文化在东北亚的传播。
史料记载,高丽国的妈祖信仰始于宋代。宣和四年(1122年),高丽睿宗去世,朝廷派使臣率使团前往高丽吊唁安抚。高丽人目睹了中国使臣祭拜妈祖的全过程,便开始了解妈祖信仰,修建妈祖庙,并学习中国使臣和商人的做法,出海之前也举行祭拜妈祖仪式。换句话说,妈祖信仰在12世纪初便开始在高丽国传播。日本境内妈祖信仰开始于元代,发展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当时,从事商业贸易的华人在日本东京、大阪、长崎、神户等地经商,形成了中华街,并开始创建宫庙祭祀妈祖;日本商人在华人的影响下也开始信仰妈祖。据记载,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日本船王伊藤五左卫在大北半岛创建了一座天妃祠,这是日本本土创建较早的妈祖行宫。妈祖文化传入古琉球国为明洪武(1368—1398)年间,比较有名的妈祖宫有3座:久米岛天后宫、那霸下天妃宫和久米村上天妃宫。当地船主、商贾乃至官方人士要渡海到大明王朝,都要到妈祖宫庙虔诚朝拜。
(二)在东南亚国家的传播
妈祖信仰在东南亚国家的传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侨居地创建妈祖庙和在庙中举行妈祖祭祀活动。
宋元以来,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都建有妈祖庙。
元代后期,前往东南亚各国经商的莆田商人,为了贸易方便,开始临时居住海外各地,并将随身携带的妈祖神像安放在临时居住地,随时焚香祭拜。元末,东南亚各国随着华人的日渐增多,一些商人开始在聚集地集资建庙,这些庙宇便是东南亚各国较早的妈祖行宫。
明代是东南亚各国传播妈祖文化最集中的时期。明永乐(1403—1424)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这期间,莆田进士黄乾亨在满剌加(马六甲)任副使,并与其伯弟黄乾刚同往就职。后来,在黄乾亨和黄乾刚的引领下,莆田同乡陆续前往马六甲经商,也从事农业开发和海洋捕捞,后来有不少人定居下来。明朝廷还积极倡导使臣向海外各国传播妈祖信仰。据记载,使船到达目的地时,正使恭请妈祖神像登岸,其他人员毕恭毕敬,跟随其后,十分虔诚,然后把妈祖神像安放在宫庙中,供当地人祭拜。
据记载,清代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拓展,菲律宾马尼拉、吕宋岛先后创建了圣母宫、妈祖堂、福清宫、保安宫等众多妈祖宫庙,开始传播妈祖文化。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新加坡的会馆兴起,比较重要的有兴安会馆天后宫、潮州会馆天后宫、福州会馆天后宫、琼州会馆天后宫、林氏大宗祠等。
清代马来西亚境内,妈祖信仰比较广泛,华人掀起一股创建妈祖宫庙的热潮。据记载,有创建于乾隆(1736—1795)年间的丹戎槟榔天后圣庙,创建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槟城广福宫,创建于嘉庆五年(1800年)的马六甲永春会馆天后宫,创建于道光(1821—1850)年间的马六甲福建会馆天福宫和丁加奴和安宫,等等。
清代印度尼西亚境内也创建了不少妈祖庙。据记载,乾隆十五年雅加达创建了妈祖庙,乾隆十六年巴达维亚创建了天妃宫。还有创建于道光二十八年的爪哇南旺慈惠宫,创建于咸丰三年的岩望慈德宫,创建于同治六年(1867年)的锡江天后宫,创建于光绪(1875—1908)年间的棉兰天后宫、苏拉威西岛天后宫和俄伦打洛部天后宫等等。至清末,妈祖庙几乎遍及印度尼西亚各主要商埠。
清代,泰国、越南、缅甸境内妈祖信仰也比较广泛。在泰国境内,建于道光十四年的曼谷玄天上帝庙、道光二十六年的城隍庙,这两座庙里都配祀了妈祖。建于咸丰元年(1851年)的曼谷七圣妈庙,创建于同治三年的福建会馆天后圣母宫,还有建于光绪八年的曼谷嵩越路天后宫、光绪十三年的洛坤城天后宫、光绪二十一年的班路天后圣母宫等。更难能可贵的是泰国王室对妈祖的认可,泰国六世皇于宣统三年(1911年)亲自巡视洛坤妈祖庙,并御赐“铜香炉”,这对妈祖信仰在泰国境内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史料记载,越南境内妈祖信仰始于明代,妈祖庙建设为清代。康熙年间,广东肇庆会馆、福建会馆先后集资创建了天后宫。清中后期,越南境内先后创建了永隆市天后庙、南圻柴棍铺天妃庙、小芹县天后宫、沙沥天后庙等。其中规模较大的穗城会馆天后庙、粤东会馆天后宫分别建于乾隆二十五年和嘉庆八年。
据史料记载,在缅甸境内,最早的妈祖庙为缅南丹老天后宫,大约创建于公元1837年,尚存的大钟上面镌有铭文。特别是缅甸仰光庆福宫,创建于咸丰十一年,该宫以福建的庵庙为蓝本,建庙材料也从福建海运过去,是缅甸境内规模较大的妈祖庙。该庙雕梁画栋,不但有异国情调,还有闽南建筑风格。
(三)在西亚、非洲、大洋洲以及美洲国家的传播
明末清初,妈祖信仰开始向西亚、印度洋沿岸以及非洲、大洋洲、美洲国家传播。
据史料记载,大约在郑和下西洋后期,闽粤商人就在海船中供奉海神妈祖,开始前往非洲东部的毛里求斯进行商事活动。随着货物贸易的发展,大批闽、粤华侨到达非洲的肯尼亚、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南非开普敦等地从事商贸交易,并将妈祖信仰传播到各侨居地。
大洋洲妈祖信仰源于19世纪50年代的淘金潮。据史书载,咸丰元年(1851年),传说大洋洲发现大金矿,东南沿海大批民众怀着梦想,漂洋过海前往澳大利亚淘金。几年之间,澳大利亚境内云集了数万华人。这些华人为了祈求海上航行平安,随身携带着妈祖神像,也把妈祖信仰传到澳大利亚境内。据有关资料记载,1850—1860年的10年间,大洋洲境内华人共建了20多座庙宇,其中有一半是妈祖庙。
南美洲的巴西圣保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都建有妈祖庙;在墨西哥,明代时就有妈祖的传说,就有华人与当地民众传承妈祖祭祀仪式的风俗。
19世纪中叶,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境内的妈祖信仰亦源于淘金热。清咸丰二年,在美国西海岸的华人淘金者已达46897人,这些闽粤百姓随身带上妈祖神像远渡重洋,把妈祖信仰带到了太平洋彼岸,并在旧金山创建了妈祖庙。加拿大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也建有妈祖庙,它们是当地华人社团及部分当地民众进行妈祖信仰活动的场所。
据媒体报道,目前全世界有近万座妈祖宫庙,分布在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众达3亿多人。妈祖庙和妈祖信众的统计数字,目前没有权威部门的准确数据,只是引用媒体报道的资料,不一定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