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 醒 长 夜
范吉明
建瓯西行40千米,便是闻名遐迩的“四宝小镇”——吉阳镇。“四宝”因当地泽泻、莲籽、水蕹、仙草冻等四大绿色美食农特产而得名。其实,如果算上红色革命文化,吉阳完全可以称之为“五宝小镇”。在那个风雨如磐、战云翻滚的年代,吉阳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觉醒者,他们当中有张宗显、江文烈,还有葛越溪和杨峻德……1932年,中共建瓯中心县委的吉阳岩下村还建立了闽北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1933年,在时任东方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协调下,觉醒者们领回长短枪20支,经过长途跋涉,夜行露宿冲破重重关卡,最后在吉阳坑头村集结训练……
杨峻德,原名杨克宽,字占魁,曾化名杨适、杨实等。1900 年生于吉阳一家打制金银首饰为业的家庭。小有文化的父亲根据《尚书·钟虺之诰》中有“克宽克仁,彰信兆民”之语,给刚出生的孩子取名克宽,冀望他将来能对百姓诚实,为政宽厚仁爱。杨克宽少年的时候,家人把他送进私塾读书,深得私塾陈老先生的赏识。在他的教导下,少年杨克宽立志走读书致仕道路。
1914年,在亲友的帮助下,杨克宽被送进建瓯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就读高小班。新生注册时,克宽改名为“占魁”,勉励自己像科举考试一样,一举夺魁。在校期间,杨占魁勤奋读书,喜欢历史人物传记,仰慕岳飞、文天祥、李纲、戚继光等英雄人物,立志作一个在社会上有作为之人。
1915年,建瓯掀起了反对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复辟帝制的浪潮。杨占魁和全校师生一起,投入了反袁与抵制日货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杨占魁读书致仕的思想受到了冲击,他觉得在当前的政治形势下,即使读书能够致仕,能够改变自己的穷困处境,但对国家与人民的帮助也是有限的。此时的杨占魁因有感于《尚书》中的“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为使自己不再陷入为个人奋斗的迷途,他决意将自己改名“峻德”,以表达追求道德真理、兼济天下的宏大志向。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消息传到建瓯,以省立第五中学(即建瓯一中)为主体的建瓯县学生联合会迅即成立,杨峻德担任学联会主席,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反帝反封建宣传,上街游行,散发传单,进行演讲,痛斥北洋军阀的卖国罪行,揭开了建瓯以及整个闽北地区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1921年,杨峻德以优异成绩考入由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北京中国大学。期间,他在李大钊等老师指导与启迪下,如饥似渴地吸收和学习《共产党宣言》、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马克思主义学说,通过与李大钊和进步学生的接触、讨论、研究,全面提升和明白了革命的真理,积累了革命的斗志。
京汉铁路大罢工爆发以后,杨峻德非常关注罢工情况及进展,他利用暑假往返京沪汉间,串联闽北留外学生组织建属六县国内外留学同志会,发表宣言,反对军阀擅政。他以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榜样,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他还经常将《响导》《觉悟》等进步刊物寄给建瓯同学阅读。1924年5月, 杨峻德在北京与同乡同学合办《建声周刊》,传播革命思想,扩大闽北学生在北京学生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不断熏陶下,杨峻德逐步成长,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杨峻德受组织委派返回建瓯开展革命工作。为了掩人耳目,杨峻德到建瓯法院担任检察官。这期间,他公正司法, 赢得了领导和百姓的信赖。1926年7月,葛越溪、杨峻德等齐聚在建瓯县城关大甲巷一幢两层小楼里,正式成立了闽北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建瓯支部,从此揭开了闽北革命运动的序幕。此后,支部成员分头深入到工、农、商、学等界群众中去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推动了建瓯工农运动的开展。
杨峻德烈士纪念馆
1927年1月,国民党福建省党部通令成立国民党建瓯县委员会筹备处。杨峻德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协助北伐军建立筹备委员会。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国民党建瓯县筹委会改组,中共建瓯支部被破坏,工农运动处于低潮。但杨峻德没有被反动势力吓倒,他所领导的革命活动,犹如一支利箭直射反动政府。1927年6月,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下令逮捕建瓯的共产党人,杨峻德不得不离开已有6个月身孕的妻子。痛别爱妻之际,他深情地交代:“孩子出生以后,若是男的,可取名‘宏农’,做农民也要有宏大的理想和抱负; 要是女的,也应好好养大,告诉她父辈的苦楚。”临行时,他写下“牺牲奋斗”四字留与同志共勉。何惜微躯为革命,只为大众皆觉醒。杨峻德这一离家,就再也没能回来。
杨峻德到了福州,与其他同志一起主持福州党的重建工作。1928年初,杨峻德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1928年8月底,杨峻德参加在厦门召开的中共福建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福建省委候补委员。11月下旬,杨峻德几经周折来到崇安,与崇安党组织负责人陈耿,重建中共崇安县委,建立民众武装力量,组织崇安小北武装队伍,开展军事训练,建立岩山后兵工厂,这是闽北兵工厂的摇篮。
1929年1月,杨峻德、陈耿等人以上梅为中心,在崇安的东、西、北部,浦城的西部,建阳的北部和江西铅山南部同时发动武装暴动。开展游击战争时,为加强红军队伍建设,杨峻德花了大量的心血,他和陈耿共同制定了改民众队为红军,改建制为红军连、排、班建制,每连设党支部、设“红军局”为军事指挥机构等整编方案,亲手撰写了《红军之意义》《红军之组织》等文件和宣传大纲,为闽北革命根据地、闽北工农红军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0年3月,在杨峻德的指导下,崇安县大部村镇自上而下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4月,成立了崇安县革命委员会,并积极在建瓯、松溪、政和三县边区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为闽北中央苏区的发展壮大作出了早期奠基性的贡献。
1931年3月25日,杨峻德去厦门市郊参加中共厦门市委常委会,传达新的中央指示精神,不幸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他们认为只要设法撬开这位“共产党福建省委主要领导”的嘴,便能破获全省党的地下组织,于是对杨峻德进行轮番审讯。面对凶残的敌人,杨峻德从容镇定,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目的。他说: “近鉴我国政治不良,失业人多,故决加入共产党,领导贫民作共产奋斗。”特务以死刑威逼,他仍坚贞不屈,更称“任你们杀也杀不了,继我而起者,尚复大有其人……对我从快处决就是”。
黑夜漫漫,吾心向光。面对信念和意志坚如磐石的杨峻德, 审讯的特务们仍不死心,把他秘密押到南京,再度威逼利诱,但都失败了。5月23日,杨峻德在南京雨花台就义,年仅31岁。他以自己宝贵的生命实践了自己对党许下的“牺牲奋斗”的诺言。在吉阳杨峻德纪念馆中,陈列着杨峻德在吉阳生活期间使用的瓷碗。斯人已去,瓷碗依旧,浩气长存。当年杨峻德家以打制金银首饰为业,想来未必要为一碗饭而发愁。但觉醒于长夜的杨峻德念的是劳苦大众之碗,思的是一国康庄之途,向的是理想信念之光……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建瓯 》;图片来源于大武夷新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