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战场“黄老虎”
杨国栋
一
风光旖旎、景色绚烂、苍翠蓊郁、水浪飘飞的武夷山,有着清新绝佳的自然美景,又有着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与柳永为代表的文学家,加上辛弃疾、陆游、杨万里、朱熹等文豪名家在此酬唱献诗,宋代文化的高度与厚度冠盖华夏……然而 20世纪 30年代一股雄壮猛烈、汹涌澎湃的红色浪潮席卷闽北后,以毛泽东“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为嘹亮号角,彭德怀、方志敏、粟裕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元帅将军率部开进武夷山,短时间内就完全形成了涓涓汩汩、浩浩荡荡、浓浓烈烈、气势磅礴的红色浪潮,随后积淀成色泽鲜亮透明、色块沉重凝固、色标灿烂鲜艳的红色文化瑰宝,永久地闪耀在八闽乃至神州大地。就在这红色波涛奔腾不息的长河中,一位名叫黄立贵的红军英雄师长,用他驰骋闽赣、威震敌胆、惊天地泣鬼神的浩荡军魂,为红色武夷山竖立起一座永久深存于人民心中的丰碑!
黄立贵是江西省横峰县青板桥人,系“江夏黄”后裔,1905年 8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黄家先祖崇尚勤劳节俭、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故而父亲黄金冬拼了老命、累死累活、省吃俭用,也要供给儿子黄立贵上学读书。然而他家到底还是贫困,黄立贵才读了三年私塾,稍稍懂得识文断字,就因为经济拮据而辍学,先是下地参加生产劳动,继而给地主家当长工,开始了独立谋生的生活。
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北伐军如当年的强劲秋风,瞬间席卷了赣东北大地,已经是横峰青板桥农民协会会员的黄立贵,走进了当地打击土豪的行列,深深地体验到北伐军威猛气势下,穷苦百姓冲击土豪劣绅的豪爽快慰,斗争地主老财的扬眉吐气。可是谁能想到,蒋介石反动集团借助北伐军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攻城略地,夺取政权,很快就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发动了 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打击镇压工人农民运动。黄立贵和他的引路人吴先民领导的青板桥农民协会,不得不转入地下进行秘密活动。他们以修桥铺路和上山打猎为名,筹款筹粮,开展练武练兵活动。其后,黄立贵担任了游击队长,领导了一支由贫苦农民参加的数百人游击队,做好了参加武装暴动的准备。
1927年冬天,皑皑白雪漫天飞舞,覆盖了赣东北山峰树林。天寒地冻中人心焐热的黄立贵及其游击队,听闻坚定的共产党人方志敏首先在楼底兰家打响了弋阳、横峰年关暴动的第一枪,他和吴先民迅即率领青板桥一带 2000多贫苦农民投入了暴动行列。在暴动中,黄立贵和程伯谦担任了第三路军指挥员,取得了打击反动派的重大胜利,队伍人员增加,地盘迅速扩大。暴动一结束,黄立贵因为表现优秀,建功立业,很快加入了共产党组织。任何阶级对立的武装斗争都免不了血腥与残酷伴随。弋横暴动也不例外。惶恐中的反动派组织了强大于数倍游击队的武装力量前来打击报复,乡间的地主武装靖卫团借此机会到处清乡,烧杀掠抢,无恶不作。黄立贵几次遇险,都被他自己智慧地躲过。由于革命需要,黄立贵参加了土地革命军。组织上两次选送他到信江军政学校培训,极大地提高了他的军政素质。学校结业后,黄立贵因为有过游击队长的经历,便出任了排长和连长职务,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基层指挥员。
1930年初,黄立贵所在的土地革命军改称为江西红军独立一团,已经发展到了千余人,共有 5个连队,黄立贵任第 5连连长。他参加了攻打景德镇的战斗,取得胜利。部队发展越来越快,便扩编为江西红军第一师。黄立贵也因为指挥有方,作战勇敢,立下战功,晋升为 87团的营长。又因为再立新功,他升任到了教导团的团长。这年的盛夏,闽北苏区划归赣东北辖区,继而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成立,黄立贵奉命调到了军部担任特务营营长,肩负着保卫军部的重大责任。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黄立贵都冒着炎热酷暑,或者寒冷冰封,在闽赣边界穿插来往,屡获战绩……
二
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一度成为闽北红色革命的中心地带。史籍记载:1931年 6月 14日,闽北红军独立团攻占崇安县城。这是黄立贵第一次部署和指挥的有着决定性意义的战斗。当时城内守敌是闽北有名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卢兴邦的一个连和民团、警备队合计 300多人,关键是敌人的城防工事坚固,防守严密。时任团长的黄立贵考虑到如何在坚硬的攻城战斗中减少红军指战员的伤亡,便谋划了城东、城南、城北三路进军的方案,围而不打,故意造成守城敌军紧张态势,分散敌人注意力,却由黄立贵团长亲自率领 100多名精干的富有战斗力的红军指战员,前往边远的坑口一带活动。敌人以为红军武器装备差,根本没有能力破城,也就在建阳战情告急之时,卢兴邦下令将一个连的部队调往建阳南乡镇压苏维埃运动。黄立贵抓住战机,率领部队急行军,在崇安赤警营的有力配合下,冒着倾盆大雨突然袭击崇安城。原先围而不打的红军,此时也进入战斗状态,首先从北门攻城突破,然后打开城门,吹响冲锋号,从各个方向同时打击守军,一举消灭城中守敌 200多人,缴获枪支 100多条,当场击毙敌崇安县长兼民团团总詹树政,第一次解放了崇安城。第二天,黄立贵主持召开了庆祝大会,宣传了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政策,号召广大劳苦大众行动起来,投身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得到了广大崇安老百姓的热烈拥护和大力支持,一时出现没收土豪奸商财物,给贫苦农民分田分地,纷纷建立县乡苏维埃政权、贫农团、赤卫队和踊跃报名参军参战的喜人局面。闽北红军独立团进驻崇安一个多月时间,红色革命活动持续高涨,不仅为古老的崇安县播撒了大量的革命火种,也为后来的红色政权建立、社会各项事业改革发展、闽浙赣边区红军坚持三年游击战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年 8月底,敌人林秉周旅、汤恩伯诸部,呈长蛇阵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崇安城,发动了对闽北苏区的第三次反革命军事“围剿”。为了避敌锋锐,黄立贵主动率领红军撤离崇安县城,转入群山连绵、峰峦陡峭、林薮丛聚的地带进行战斗。11月 18日,敌人林秉周旅没得寸功,离开了崇安城,宣告“围剿”失败。而此时的黄立贵独立团,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壮大,已经有了千余指战员,枪支 700多条,成为闽北红军的一支劲旅,逐渐掌握了闽北土地革命战争的主动权。
三
根据黄立贵的革命战友饶守坤开国中将的回忆:威震敌胆的“黄老虎”人高马大,1.85米的块头,浓黑的刀眉,略长而又轮廓分明的脸盘,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又黑又亮,高高隆起的鼻梁,鼻翼较深的纹线如刀刻一般,透出经久耐看的坚强毅力。他的腰间宽大的皮带上斜插着手枪,枪把上的红缨一飘一飘的,更显得威风凛凛、英俊潇洒。
1932年初,为了执行赣东北省委和闽北分区委关于打通赣东北、闽北和中央苏区之间的联系的决议,黄立贵率部主动出击了邵武、光泽一带的敌人,积极向信江南岸靠拢;接着向南攻打了仙店,进而袭击了建阳的垌潭;然后又连接上崇安的五夫、南树、下梅等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一大片红色区域。为了铲除威胁五夫、建阳、浦城周边的敌人钱玉光所部一个营的兵力,黄立贵率领 400多名红军,在赤卫队等地方武装力量的密切配合下,一路抢占山头制高点,一路切断南逃敌人的归路。战斗打响后,黄立贵手挥驳壳枪,亲自率领部队连续发起冲锋,将敌人围困在狭小的地带不断地阻击。此战歼灭敌人 160多人,缴获枪支 150多条,拔掉了苏区中心线上的钉子,形成了顺畅的欣欣向荣的整片红色根据地。
那些年,纷飞的战火在闽浙赣许多陡峭的山崖、起伏的山峦、僻远的山村燃烧。黄立贵谨记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战法,先是率部攻打浙江江山的 28都,消灭了那里的敌人,开辟了浙西南游击区。继而又挥师数百里,穿插至江西广丰地区,配合地方武装,歼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汤恩伯一部,缴枪 200余条,扩大了自己的队伍。紧接着,黄立贵又率部出击浦城县的九牧,没收罪大恶极的土豪谷子 2000担,接济当地的贫苦农民。浦城 18村的民团和大刀会十分嚣张,数百人时不时进入岚谷等地抢粮抢禽与搜刮民财,引起众怒。黄立贵得知后,率部飞速进击 18村,将民团和大刀会打得找不到北,将被抢的农民稻谷全部挑回……
为了配合中央苏区红军粉碎蒋介石组织的第四次大“围剿”,接受命令的黄立贵面对的敌人是福建绥署参谋长邓世增和刘和鼎所部,加上卢兴邦、周志群等数万武器装备先进的正规军或地方军。是时,方志敏率红十军第二次入闽,承担了打主力的重任。黄立贵率闽北红军独立团,先是配合作战主攻星村之敌;继而急行军奔袭至浦城,在围城中带头亲率敢死队爬城,成功偷袭敌人后打开德星门,数千红军如滚滚洪流,以排山倒海之势,短时间消灭了敌人一个守城团;随后,黄立贵又率部与敌军周旋三天,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消灭了许多尾追之敌,较好地策应了方志敏的红十军,使得国民党上万地方部队受到牵制而不能够参与蒋介石部署的第四次“围剿”。
在红色革命烽火硝烟中渐渐成熟的黄立贵,在闽北尤其是武夷山脉一带如蛟龙入海似的开展惊心动魄的革命战争,取得的胜利一个接着一个。到了1932年 11月,闽北红军独立团逐渐扩大为师,黄立贵担任了红军师长。这年年底,师政委邹琦率领教导大队去吴屯攻打臭名远扬的敌人大刀会,因每人只有三发子弹,战斗力不强,经验缺乏,损失惨重,被迫撤退。黄立贵听说后怒火万丈,率领一批经验丰富的老红军,身背大刀,直插敌人防区。黄立贵战斗在最前面,凭借身材高大魁伟威力无穷的优势,挥起大刀。敌人大刀会看见黄立贵神勇,武功高强的头目都不是他的对手,当即吓得手脚发软,纷纷溃逃。红军指战员在黄立贵师长的榜样作用下,也都亮出平时训练得来的战法技法,手舞大刀奋力冲杀,吴屯大刀会的敌人被杀的鬼哭狼嚎,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一些敌人狡猾地望风而逃……数天后,黄立贵又率领闽北红军独立师,悄悄地进入光泽的司前,击败了敌人,缴获了大量的洋油、食盐和稻谷等物质,给部队增添了给养。过了一阵,黄立贵奉命率部参加了配合红 11军攻打光泽城的战斗任务。他在扼守东关,阻击向邵武逃窜之敌的战斗中,严密部署,严防死守,300多人的红军,阻击了千余逃敌,当场击毙周志群部第一团杨团长,缴获敌人枪械 300多,俘虏敌人 200余,解放了光泽县城,粉碎了强大于闽北红军数倍敌人的第四次军事“围剿”。老百姓箪食壶浆,欢呼雀跃,根据地地盘扩大。
已成燎原之势、以武夷山为中心地带的闽北红军独立师,经过一段时间的东征西战、南伐北击,地盘越来越大,队伍越来越众。黄立贵所部在武夷山下坑口的闽赣省军区,参加了红七军团的组建,担任红七军团 21师师长,同时将闽北红军独立师改编为该师的 58团,委派陈一担任团政委。可以说,这时的黄立贵更加兵强马壮了。
四
1933年秋天,枫叶红透山林的日子,国民党顾祝同的部队侵占了江西黎川,闽赣省委迁往福建建宁,一时间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被切断。随后,蒋介石集团调动了 100万大军,展开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央红军遭遇错误路线的指挥,损失日渐惨重。黄立贵所在的红七军团,所面临的形势也愈来愈严峻。当敌人毛维寿、谭启秀、刘和鼎、卢兴邦等部队向闽北苏区发动新的攻势、大军直逼闽北苏区的首府大安的时候,黄立贵率领红军据险坚守大安的门户四渡桥,战斗打得异常激烈。黄立贵所部发现敌人武器装备精良,人员多于红军数倍,便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法,在消灭部分敌军后,有意撤退,然后转辗于邵武北区,进军铅山的牛角弯,凭借有利地形,歼敌梁立柱 21师一部,缴获武器弹药后开往别地。
善于捕捉战机,是黄立贵的一个特长。当他在敌强我弱态势下,得知敌人谢斌 85师进驻闽北,正好与其他国军进行换防,便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率领 800多人的部队,突入建瓯、松溪、政和、浦城一带,仅用 10天时间,在地方游击队的配合下,先后摧毁了政和的东平、护田、石屯,松溪的梅口、路桥,水吉的樟墩、杭头,浦城的水北、濠村、石陂等地的反动武装,在军事上取得节节胜利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瓯)松(溪)政(和)苏维埃政权;号召青年们踊跃参军参战后,建成了建松政红军独立营,开辟了新的根据地。
黄立贵还敢于打那些有着危险的中小战争。比如中央苏区红军主力北上长征后,敌人 56师刘和鼎的 3个团,以及松溪、政和、浦城、建阳、建瓯等县反动民团合计千余人进犯东平。其时红军 58团主力外出征战,黄立贵当机立断,率领仅有的一个营的兵力,在建松政独立营等地方武装配合下,及时抢占距离东平 3华里的太平隘,凭借天险与敌展开激烈的战斗,将不可一世的国民党正规部队打得溃不成军,抱头鼠窜,打死打伤敌军 200多人,成为闽北以少胜多的范例。
最严峻最残酷的战斗还是在闽北山区。刘和鼎 56师、张銮基 45旅、郜子举河南总队、周志群 11师等 12个师以及闽浙赣三省保安团,合计 10余万兵力,加上天上的飞机与地上的大炮,大规模地开进了闽北苏区,妄图全歼红军。当时黄立贵率领 58团进入建松政红色区域,为的是避其锋锐,寻找力量较为薄弱的民团和大刀会地方武装,进行坚决顽强的战斗,导致大刀会 2000余人在短时间内遭到红军猛烈的打击,死伤无数,再次显示出黄立贵高超的指挥艺术。
黄立贵以虎威豹胆、勇猛善战闻名于闽浙赣地区,尤其威震于闽北武夷山一带。他擅长率部单独行动,神出鬼没地突然出现在敌人阵前,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但黄立贵又能时常主动联系方志敏等上级领导,弄清当下形势,明晓上级党和红军首长的意图,面对险情有主张有见识,敢于亮剑,常常采用游击战法消灭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追踪。为此红军首长建议黄立贵到分区党委和军校、党校讲课,迫使他不得不深入学习毛泽东、朱德、方志敏等领导同志的军事理论,结合古代军事战争案例,特别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战役战斗,给学员讲起课来,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效果良佳。
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北上长征后,黄立贵所在的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和部队,被迫撤出武夷山大安驻地。为了掩护部队撤退,黄立贵率领 58团在武夷山西际村的张山头强力阻击敌人,以顽强的毅力、坚韧的精神打击敌人精锐部队的进攻,延缓敌人北进速度,保卫党政军机关安全撤离。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几成胶着状态,黄立贵就是不让敌人前进一步。突然,政委陈一身中流弹,鲜血直流,生命垂危。黄立贵亲自抬担架,护送他到附近的红军医院抢救,让陈一无比感动。
战斗还在继续,但是敌人多次冲锋均被黄立贵指挥的红军顽强地打破。数个小时过去后,黄立贵觉得转移的红军已经安然无恙,便在一阵猛烈的反击敌人的炮火中,主动撤离了张山头阵地。
1935年元宵节前夕,黄立贵获知江西铅山县的陈坊驻扎敌人重兵,建筑了不少碉堡,他便带着侦察兵亲自刺探敌情,发现敌人碉堡里守军不多,就借机带领部队化装成当地农民,以舞龙灯为掩护,进入陈坊,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摸进了敌人边远的碉堡,发起猛烈攻击,全歼守敌一个连,缴获枪支弹药一大批,而红军无一伤亡。
1937年夏天,蒋介石表面上达成同中共的“停战协议”,私底下却两次电令福建省主席陈仪“限期肃清”闽省红军游击队。国民党反动派甚至在《福建民报》上发布通令:“凡生擒黄立贵、黄道、张鼎丞、吕振山者,各给奖金2000元。”于是大规模、大面积地“围剿”闽省红军游击队的战斗打响。黄立贵为了密切联系省委领导黄道,带着 30多人前往邵武,却不料被国民党伪甲长杨玉发发觉并告发,引来了国民党军 76师所部和地方保安中队数百人的包围进攻。在洒溪桥北梧桐一带休息的黄立贵等红军,听见敌人枪响后,立刻起身持枪进行坚决镇定的反击。关键时刻,黄立贵想到的还是红军战士们,命令他们从后山突围,由他带头阻击敌人的猛烈围攻。数位红军不肯离去,黄立贵下死命令这才转移。面对强大于自己数十倍的强敌,黄立贵抵近还击,终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与黄立贵一道战死沙场的还有他最亲近的年轻战友 20余人……
山河呜咽,草木悲鸣;英雄壮烈,百姓恸哭!无比悲壮的革命历史收获的,是一代革命英烈创造的红色精神、红色基因、红色文化!
(本文选自于《风展红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