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 妙手撰信史
——《鏖兵台儿庄》的四大特色
2009年到来之际,重庆出版社隆重推出的新书《鏖兵台儿庄》一经面世,就成为读者欢迎的畅销书。
《鏖兵台儿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韩信夫,联合其他五位专家学者合著而成。这本书全景式的再现了71年前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台儿庄大血战的全过程,真实地刻画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一级上将)为代表的一系列爱国将领以及广大官兵的英雄群像和丰功伟绩。我认为,这是71年来海内外专题展示和研究台儿庄会战的一本最新历史著作。
这本沉甸甸的新书,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的特色——
真实性
《鏖兵台儿庄》的特色,首先在于它的真实性。这是贯穿全书始终的一根红线。
《鏖兵台儿庄》引证的文献资料,来源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珍藏的关于台儿庄会战等大量第一手相关专题史料。例如,李宗仁与蒋介石等人的往返密电;各参战集团军(或军团)、军、师对上级的战斗详报;高级将领的回忆录或专访;当年的新闻报道;日本的战史资料,等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相继侵占了我国东部除徐州之外的各大城市,并在首都南京实施屠城,残杀了我国军民30多万人!1938年3月,日酋板垣征四郎和矶谷廉介,分别率领侵华日军中最精锐的部队第五和第十两个师团共4万余人,分进合击台儿庄,妄图进而攻占徐州,打通津浦线。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桂系军政首脑李宗仁(一级上将),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命,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统帅20余万同仇敌忾、装备低劣的中国军队迎敌。
李宗仁决定在战略要地台儿庄,以最擅长打防御战的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二级上将),吸引并拖住矶谷师团,诱敌深入,然后调动第二十军团(军团长汤恩伯,中将)等优势兵力,合围并歼灭之!
《鏖兵台儿庄》第五章第二节,秉笔直书了这个情节——
1938年4月3日。正面守卫台儿庄的国民党军队第31师,经过近一周与侵华日寇精锐师团的残酷拉锯战,伤亡惨重,城寨也陷落三分之二。师长池峰城(中将)恳切请示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二级上将),可否将残部暂时撤至运河南岸。孙连仲随即禀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一级上将),恳求恩准将已伤亡十分之七的第二集团军残部后撤,“好让第二集团军留点种子,也是长官的大恩大德!”
哪知李宗仁断然回绝:“敌我在台儿庄已血战一周,胜负之数取决于最后5分钟。我将于明天亲来台儿庄督战。你务必守至明天拂晓。这是我的命令。如违抗,当军法从事!”不仅如此,李宗仁还命令孙连仲组织敢死队,与日寇决一死战!
孙连仲只好说:“好吧,长官,我绝对服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他随即严令再次请示准备后撤的池峰城:“士兵打完了,你自己上前线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去,杀无赦!”……
以上这个真实情节,取材于《李宗仁回忆录》(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第五十二章“台儿庄之战” 。
而它只是全书数以百计的精彩片段之一。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写了“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不仅写了李宗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正面形象,也介绍了他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参与军阀混战、乃至于参与蒋介石反共“清党”和围剿红军的反面史实。这样的李宗仁,就不是片面的、虚假的历史人物,而是一位立体的、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中华民国军事家。
《鏖兵台儿庄》一书,就是韩信夫等作者用无可辩驳的历史文献、档案和资料铸造的一部信史!
权威性
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韩信夫编写《中华民国大事记》时,就接触过台儿庄战役的资料,并初步进行过专题研究。嗣后,他还与天津师范大学的殷廉、柳春旸、励维志、萧前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马振犊等五位专家学者合作,耗费多年时间和心血,从浩瀚的故纸堆里反复筛选、研证,编成《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台儿庄战役资料选编》 。这本书33万字,1989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1992年4月,韩信夫邀请长期从事中华民国史和台儿庄战役研究的五位专家学者,同心协力撰写台儿庄战役专著。这五位专家学者,分别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马振犊、夏军(女),天津师范大学的励维志、翟昌民和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贾维。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由于先前长达十几年的资料搜集、研究和编辑等艰苦细致的工作,为台儿庄战役专著的合力撰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1995年,他们终于写成了26万字的专著《鏖兵台儿庄》 。其中,第一作者韩信夫在全书八章中,撰写了两章和“前言”,并对全书进行了统稿。 其他五位专家学者,一共撰写了六章。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韩信夫等六位专家学者严谨独到的治学精神和锲而不舍的艰深努力,展示了他们最可宝贵的科学品质和人格魅力。
从《台儿庄战役资料选编》成书,再到《鏖兵台儿庄》出版,凝结了韩信夫等前后十来位专家学者十几年的心血,从而熔铸了《鏖兵台儿庄》的权威性!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本历史著作却因“出版风险” ,而被尘封达13年之久。直到2008年11月,才由重庆出版社隆重出版发行。
可读性
《鏖兵台儿庄》作为一本历史著作,除了真实性、权威性外,还兼备必不可少的可读性。
首先,该书构建了环环相扣的严谨体系——
全书以战役为经,以时间为纬,次第展开了《历史背景》 、《台儿庄序战之池淮阻击战》 、《台儿庄序战之滕县保卫战》 、《台儿庄序战之临沂之役》 、《台儿庄城寨阵地战》 、《台儿庄侧背运动战》 、《台儿庄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等八章,共二十五节。作者深得《三国演义》等中国传统文学名著描写战争的艺术手法之真谛,但不同之处在于:全书内容完全真实;手法上只用叙述,不借助任何虚构、想象、夸张以及描写、抒情、比拟等小说笔法。 全书分别写 到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战,展开或涉及的战斗数以百计,但无不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显示了作者驾驭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大战役采写的非凡功力。无论是第59军军长张自忠(上将)“三战临沂” ,或是第122师师长王铭章(追授上将)“血洒滕县” ,还是31师师长池峰城(中将)“死守台儿庄” ,无不写得气势磅礴,异彩纷呈,使读者如入其境,如历其战,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实在不忍释卷!
其次,全书还展示了我方数十名高级将领和各级官兵的英雄形象和不同个性——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一级上将)的指挥若定、知人善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二级上将)的能征善守、雷厉风行;第59军军长张自忠(上将)的决战决胜、杀敌报国 ;第122师师长王铭章(追授上将)的慷慨悲歌、壮烈殉国;敢死队队长王范堂的身先士卒、义无反顾,等等。
还是恩格斯说得好:“每个人是典型,然而同时又是明确的个性,正如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而且应当是这个样子。”(《致明娜·考茨基的信》) 《鏖兵台儿庄》中的一系列高级将领,每一个既是典型,又是各具独特个性的“这一个” 。而这,正是还原“每一个”历史人物本来面目的最高境界。
第三,全书不仅注重在残酷血战的典型环境中刻画人物性格,而且在不经意间勾勒生动的细节,使读者殊难忘怀——
例如,“一战临沂”时,第59军军长张自忠(上将)奉命驰援内战中的宿敌、而此时正濒临绝境的第三军团的军团长总司令庞炳勋(中将)。张自忠在国难当头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克己奉公,忍辱负重,不计早些年庞炳勋被蒋介石重金收买后率部夜袭、几乎使自己丧命的一枪之仇,也不顾风雪交加、道路泥泞 ,毅然决然亲率气势如虹的全军数万名将士,日夜兼程,赶赴敌我双方鏖战正酣的战场。此时,作者笔锋一转,写道:
“这边,庞炳勋带着一种企盼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军团部门口已伫立良久。”见张自忠率部赶到,庞炳勋“一缕希望之光从脸上掠过,忙一瘸一拐地迎上前去,一把握住张自忠的大手,慨叹道:“荩忱老弟来得正好,我这里正不敷应付……”
张自忠微微一笑,从容道来:“大哥放心,我一定帮你打好这一仗!”
这一正一反,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实在是传神之笔!它将张自忠豁达忠勇、精忠报国的大将风度和庞炳勋老谋深算、患得患失的复杂心态,恰到好处地展示出来,令读者不能不击节赞叹!
学术性
《鏖兵台儿庄》在学术上也勇闯禁区,敢于突破史学界几乎“一边倒”的定论。这首先表现在对蒋介石的心腹爱将、第二十军团军团长汤恩伯(中将)的评价上。
对于汤恩伯,史学界对其在台儿庄大战中的表现,历来贬多褒少。主要是指责他在台儿庄我军日夜鏖战、特别是危在旦夕之际,仍然抗命不遵,拥兵自重,见死不救,几乎酿成恶果。
《鏖兵台儿庄》专辟第六章《台儿庄侧背运动战》,详尽地叙述汤恩伯军团作战的全过程。作者认为,台儿庄战役的正面战场,包括城寨的阵地战和侧背的运动战。前者是守城战,后者是运动战。在第五战区主帅李宗仁的统一指挥下,孙连仲第二集团军善守,担任阵地战;汤恩伯第二十军团善攻,担任运动战。孙集团军和汤军团,是台儿庄战役的两支主力军。他们在战役中并驾齐驱,分别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汤军团的运动战,是我国抗战初期实施新战略战术的成功范例;没有汤军团在台儿庄侧背的运动战,也不可能取得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切不可扬孙(集团军)而贬汤(军团)。
对于汤恩伯军团在台儿庄大战中的功过评价,史学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还要长期争论下去。但是,我认为,《鏖兵台儿庄》在对汤恩伯军团的评价上,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赞赏!
《鏖兵台儿庄》这本新书,将成为台儿庄会战的又一纪念碑。
台儿庄会战纪念馆里,整齐划一地高挂着李宗仁(一级上将)、孙连仲(二级上将)、张自忠(上将)、王铭章(追授上将)、汤恩伯(中将)、池峰城(中将)和王冠五(少将)等抗日名将的大幅戎装照。
其中,第二集团军31师副师长兼91旅旅长、台儿庄大战守城总指挥王冠五因“特别勇敢,战功卓著” ,经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举荐和申报,荣膺国民政府颁发的甲胄荣誉奖章,并晋升少将。他曾率部浴血拼杀半个月,九死一生,可歌可泣,气壮山河。
我郑重地建议,《鏖兵台儿庄》今后再版时,能浓墨重彩地补充王冠五将军的爱国精神和光辉事迹。
2009年9月月3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在那场威武雄壮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无数勇敢的人们为了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他们的英灵永垂不朽。”
台儿庄大捷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此次激战,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同时也取得了重大的战果,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韩信夫先生等人客观真实再现了中国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的战况。书中穿插使用了各集团军、军团以及各军、师的战斗详报,蒋介石与李宗仁等高级将领的来往秘密电报,作战实录,回忆录等资料,内容翔实,语言流畅,具有画面感而史料性强。
这本书从台儿庄大捷书写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是这一战役研究的成果,在中国抗战史的研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