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回眸应笑慰
林 彬
人这一生,总有一方热土,让你魂牵梦萦,总有一种相遇,让你期待已久。
2020年 11月 3日,当我作为红色文化采风团成员,从北京来到福建武夷山参加“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红色文化实践活动时,内心充盈的,便是一种重返故乡、再踏热土的感受。
1970年,年仅 14岁的我参军来到福建,一待 20年,足迹可以说踏遍八闽大地山山水水,福建成为我地地道道的第二故乡。我的爱人同样 1970年参军来到福建,他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福州军区前线报社记者和解放军报社驻福建记者,也多次采访过包括武夷山在内的闽北闽西革命老区。那时候的武夷山叫“崇安”,山高林密、地处偏远,还没有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和自然双遗产,但其革命老区的名声已经享誉中华。这里,是福建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是闽北红军的诞生地,是闽北苏区首府所在地,是闽北游击战争的主阵地,还是新四军的来源地之一,也是被人民解放军二野十五军解放的福建第一县。这些红色历史、红色标识,让我对这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被毁灭了 549个村庄 84372间民房、被杀害了 34697名志士百姓、被绝户了 11820户人家的热土,始终怀有一种深深的敬仰。
20世纪 90年代初,我随爱人调往北京,转业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商标局工作。为了审查原产地地理标志商标,我又一次次地来到福建。因审查茶叶地理标志商标,先后到了大红袍的原产地武夷山和铁观音的原产地安溪。正是在审查大红袍原产地地理标志商标的过程中,我对武夷山的红色资源有了新的发现、新的认知。
那时候,武夷山的旅游品牌已经被一步步地发掘推广,开始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在“三三秀水清如玉”的武夷山九曲溪,一座座奇峰,一面面岩壁,尽管镌刻了众多风华绝代的诗句,但有一行标语格外引起了游客的关注。标语 8个大字—“打倒日寇,保我中华”,作者是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刻在方正如屏的苍屏峰崖壁上,灰底红字,熠熠生辉,成为武夷山一处新的红色胜景。
我父亲和我爱人的父亲都是 1940年分别参加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老兵,作为后代,有着天生的抗战情怀。我们俩又同处台海一线,同与福建结缘为第二故乡,与一水之隔的台湾同胞,有着血浓于水的民族认知。从此,顺着这一线索,我更多地关注起台湾同胞的抗日壮举。武夷山作为台湾义勇队和少年团诞生地与出发地的红色历史,以及义勇队创建者李友邦这一抗日志士的坎坷命运,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让我既感慨,亦唏嘘,又欣慰。
1938年六七月,福建省国民党当局强行将分散居住在福州、晋江的台胞430多人,集中遣送到崇安,在县城成立台民垦殖所,附设台童教养所。当年 11月,台湾李友邦携张一之从浙江金华来崇安,组建台湾义勇队北上抗日。此举受到住崇安台胞的热烈欢迎,纷纷报名参加义勇队。次年 2月,首批 40多名台胞组成抗日义勇队,6名孩子组成抗日少年团,由李友邦任义勇队队长兼少年团团长,张一之任少年团指导员,开赴金华抗日前线。3月,第二批同样由台胞组成的 100余名义勇队队员,也开拔金华。此后,留在崇安的台胞又陆续不断地前往金华和皖南,投身抗日救国。台湾义勇队人员最多时近 400人,分 3个区队 9个分队。他们或进行小规模的军事袭扰,配合军队抗御日寇;或发挥医务专业特长,为抗日官兵和民众治伤治病;或发挥能听会读可讲日语的优势,做对敌政治攻心工作;或做抗日救国宣传,唤起民众;或做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他们还积极发起台湾复省运动,参与筹备收复台湾工作。当时,新四军里,就有台湾义勇队送去的医疗器械、药品和台胞医生。
1942年金华沦陷后,义勇队对日斗争重心由浙江沿海转向福建,以闽南为基地组训台胞武装抗日。仅 6月到 7月,义勇队便三次武装袭击厦门,炸油库,捣会场,毙日军,贴传单,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少年团的孩子们则深入敌后,广泛收集情报提供给抗日部队。
台湾义勇队和少年团,就这样成为一支坚强的抗日队伍,受到各界的广泛好评。台湾义勇队也扩编为义勇总队,下设 4个支队,李友邦还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少将军衔。
当然,在大陆抗日战场共抵外御的台胞,不仅仅是台湾义勇队和少年团。据不完全统计,约有 20万在大陆的台湾同胞直接参加了抗日斗争,仅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就有 5万台胞内渡大陆,或直接奔赴一线参加杀敌,或投奔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当时,仅活跃在大陆的抗日团体就有台湾民族革命总同盟、台湾革命党、台湾青年革命党、台湾同胞抗日复土总同盟等,创办的抗日报刊则有台湾义勇队的《台湾先锋》《台湾青年》、闽台协会的《台湾日报》、台湾革命团体联合会的《新港》等。
甚至在侵华日军中,台胞也以不同方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反战斗争:在厦门,有反战分子与敌军“火拼”,并焚烧仓库、洋行;在广州,有大批台籍士兵“携械起义”;在海南岛,有不下 500人前线倒戈。
这些,都是何等的可歌可泣啊!可以说,以李友邦和台湾义勇队为代表的台湾同胞在全面抗战中的一系列壮举,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精神财富。
让我唏嘘的是,高举“复疆”大旗抗击日寇的台湾义勇队创建人李友邦命运多舛,几起几落,在迎来台湾光复后却惨死在蒋介石的屠刀下。
在游人如织的厦门市南普陀风景区,有一块岩石上刻着两个大字:复疆。这掷地有声的两个字,便是李友邦刻下的。据他的儿子李力群介绍,“复”,指的是复兴中华文化;“疆”,指的是收复疆土、祖国统一。李友邦创立台胞在大陆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其宗旨就是要保卫祖国、收复台湾。抗战胜利后,李友邦派义勇队先遣队回到台湾,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百姓财产,为国民党顺利接收政权发挥了积极作用。1945年 9月 4日,象征台湾光复的第一面“中华民国”国旗,在台北徐徐升起迎风飘扬,而这面旗帜,便是李友邦派专人送回台湾的。当年 12月,李友邦率台湾义勇队并以三民主义青年团特区负责人的身份,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土。
没想到,刚返回故土的他,厄运便开始频频降临。
1947年,台湾爆发“二二八运动”,已官至中将的李友邦,因拒绝台湾当局要求他去电台广播讲话以平息所谓“动乱”遭逮捕,被押解至南京监狱。后经其夫人严秀峰当面向蒋经国澄清真相,被刑拘三个月后,核查为“罪名实属诬陷”才出狱。
1950年 2月 18日,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的官员又突然闯进李友邦家,以“交友不慎”的名义,将他夫人严秀峰带走。这一别,两位在抗日战争中结缘并相濡以沫的夫妻,再也没有见上一面。原来,1950年随着台湾白色恐怖达到高峰,中共驻台湾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兼武装部长张志忠和妻子被捕,严秀峰因与其妻有过来往被牵连了。尽管经过审讯,根本无法坐实严秀峰“参与叛乱组织”的罪名,国民党当局仍以“知匪不报,通匪资匪”之罪,判处严秀峰10年徒刑。没想到,蒋介石在审查案件时仍嫌判得轻,又提笔写上“高官之妻,加重 5年”,刑期由 10年加为 15年。这就使得李友邦与妻子,一别即成永别。
劫难至此并没有停步:1951年 11月 18日,李友邦突然被穿着便衣的人员从家中带走,不到半年后的 1952年 4月 22日凌晨,便在台北新店郊外被枪杀,罪名是“匪谍叛乱罪”。其定罪逻辑更是荒唐。据李友邦的儿子李力群述说,父亲被捕后见到了蒋介石,蒋介石给他定罪的“蒋氏定律”为:“丈夫是奸匪的,太太不一定是奸匪;但是,反过来,太太是奸匪的,丈夫就一定是奸匪。”真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辞!这种荒谬的定罪逻辑和恶行,和南宋大奸臣秦桧以“莫须有”定罪并杀害岳飞,如出一辙。据李力群介绍,1952年 4月18日,蒋介石本已接到监狱关于饱受病痛与牢狱折磨的李友邦“其生命于三日内难支”的病危报告,却依旧匆匆批复执行枪决,这也暴露出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毫无人性。一代抗日志士,最后躺在担架上被抬到刑场,惨遭杀害,并且身中三枪。这能不让有良知的人唏嘘不已吗?!
同样让亲者痛仇者快的是,赫赫有名的抗日义勇队也惨遭诬陷抹黑。李友邦惨遭杀害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台湾当局不愿意提台湾义勇队,将其设为禁区讳莫如深。然而,两岸中国人对李友邦和台湾义勇队的认知从来没有改变,缅怀从来没有停止。在李友邦和台湾义勇队战斗过的福建崇安和浙江金华,一直以这些抗日志士为荣。
随着两岸同胞交流的坚冰被打破,李友邦和台湾义勇队及少年团的名字,更是不断地见诸大陆各类媒体报道,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敬仰、所缅怀。一些有关部门还多次邀请李友邦的遗孀严秀峰和子女来大陆,重返战斗过的地方,讲述当年的抗日故事,参加有关的纪念活动。每到一地,他们都受到热情的欢迎和接待。
2006年 10月 20日,李友邦将军 100周年诞辰纪念大会暨台湾义勇队纪念馆落成典礼在浙江金华隆重举行。这一纪念馆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抗战遗址。
2013年 12月,占地 3000平方米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在北京西山森林公园落成。广场专门为 20世纪 50年代为国家统一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英雄而建,李友邦的名字赫然在列。
2015年 8月 27日,抗日志士李友邦事迹图片展在厦门举办,展出各类图片 200多张,分 6个部分隆重介绍了李友邦从台湾入黄埔,后组织抗日义勇队在闽浙沙场抗日杀敌的故事,全国台联会副会长杨毅周出席图片展并致辞。“在台湾被侵占的苦难岁月里,无数台湾同胞用鲜血和生命来证明自己是中国人,而李友邦将军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彰显了台湾同胞光荣的爱国主义精神。”
进入 21世纪,国民党对李友邦和台湾义勇队的评价,也逐渐回归历史本来面目,直至正式平反。在台北,建成了芦洲李友邦将军纪念馆。李友邦和台湾义勇队的事迹,被编入了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2005年 9月 9日,国民党举办了台湾先贤李友邦百年回顾暨学术研讨会。当年 12月 25日,国民党隆重纪念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 60周年,多位抗日先贤的巨幅照片悬挂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外墙上,其中就有李友邦,标题为“台湾人需做复台最勇敢的战士”。至此,这位惨死于白色恐怖的抗日志士,彻底恢复了英名。
2006年 3月 12日,时任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亲笔为台湾义勇队题词,收藏于浙江金华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也为该馆题词 :“同源同祖同文,连山连水连心。”
据李友邦的儿子李力群介绍,那些年,新春小年夜马英九都会登门看望慰问李友邦的遗孀严秀群。
2013年,新北市政府为表达对李友邦和严秀峰的追思,以“烽火伉俪”为主题,为夫妇俩修建了浮雕铜像,铜像基座上也用红色篆刻了“复疆”两个大字。
富有意味的是,金华台湾义勇队纪念馆落成时,蒋介石的孙子蒋孝勇夫人蒋方智怡也送来题词 :“同怀中国心,共抒民族情。 ”李力群在李友邦抗日事迹图片展上讲过这么一段话,父亲的理念,“一是光复台湾,必须先保卫祖国;二是国共合作,放在今天就是两岸一家亲”。是的,今天我们对李友邦等抗日志士的宣传与缅怀,绝不仅仅是历史层面的正本清源与文化传承,更是两岸同胞民族情感的沟通和共同价值的重建。唯有把“两岸一家亲”的口号叫响,把血浓于水的理念深植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所有中国人的内心,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才能像当年全面抗战一样命运与共、责任同担,福荫两岸同胞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也就一定会早日圆梦。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安息吧,红土地上奋斗与献身的英烈。安息吧,抗日志士李友邦将军。
(本文原载于《风展红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