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党史 不忘初心”专题·
徐德俭和第一面红旗
——追记解放厦门、嵩屿激战
杨少衡
过了将近65年,我才在海沧与徐德俭邂逅。此前我曾屡屡靠近他,却一再失之交臂,直到一个春日的上午,在海沧,我才忽然看到了他的足迹。
这些足迹起自一场猛烈的炮火。那天下午4点,解放军炮兵于海沧发起攻击,炮轰持续45分钟后,延伸向纵深区域射击。时目标西侧一片火海,山坡上的树木大部摧折,地形地貌也变了样,炮火的猛烈程度超出预料。炮兵集中攻击的目标是鼓浪屿西南突出角澳部滩头两侧的钢筋混凝土堡,遵照上级的命令,炮兵避免损坏鼓浪屿的名胜建筑,只对登陆部队威胁最大的滩头阵地进行打击。猛烈的炮击虽然未能完全压制对岸国民党守军的火力,却给了他们极大震撼,令其一时陷入惊惶之中。
这一天是10月15日,这一片炮火拉开了解放厦门的序幕。隆隆炮声之中,登陆船只从大陆一侧沿海各分散隐蔽处驶出,集中于海沧湾上船码头。这里与鼓浪屿隔海相望,近在咫尺,从海沧东南突出部嵩屿到鼓浪屿西南突出角,直线距离不超过1500米。登陆部队第一梯队4个营指战员紧张登船,一同奔赴战场的还有众多地方船工,其中许多为海沧当地动员支前的渔民船工。其时天气骤变,东北风渐起,越刮越大,阴云滚滚而来,对登陆部队上船和联结船只产生影响,但是指战员们依然情绪高涨,斗志昂扬。半个月前,1949年10月1日,北京刚刚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前线部队随后召开誓师大会,举行授旗仪式,向第一梯队连队授发了国旗。此刻战士们摩拳擦掌,争着要把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厦门。
徐德俭是其中一位旗手,为解放军第10兵团31军91师271团1营3连的共产党员。在海沧登上突击船时,除了和战友们一样带着步枪、子弹和手榴弹,徐德俭还举着一面五星红旗。作为一位旗手,这面红旗于他重如泰山。
在旧日战地海沧,正是这面红旗让我与徐德俭忽然邂逅。起初我是在几页薄薄的资料复印纸上看到这面红旗,以及徐德俭这个名字,其事只有短短数行,却让我怦然心动。而后我查阅各种资料,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旧迹里寻觅徐德俭和他手中的红旗。我看到有资料称当年这面红旗是用一块绸被面剪裁缝制的,新中国成立伊始,前线战士对国旗的规制还不甚了解,这面匆匆缝制的红旗上,5颗红星的位置并不标准。我不知道所阅资料是否准确,无论如何,这面红旗、徐德俭以及他所在部队和这场著名战斗令我感慨不已,浮想联翩。
徐德俭所在的91师271团于我并不陌生,多年来91师驻地就在我的家乡漳州城近侧,我在小学时就到过271团接受教育,在那里得知这个团的荣誉称号为“济南二团”。数十年后,我在漳州市委组织部工作期间,我部与271团是共建单位,因而有机会经常参与相关共建活动,更多地了解了该团的战史与发展。我知道这个英雄团队英勇善战,解放战争中因济南战役的卓著功勋被授予“济南二团”称号。我也记得在解放厦门的战役中,该团作为最先发起进攻的主力团,承担了最困难的任务,打了一场惨烈的硬仗。以往的了解和印象点点滴滴,散落在记忆的各个角落,此刻忽然一并为徐德俭和他的红旗唤起,串接而来,一变鲜活。
或许这是因为我在徐德俭登船出发地与之邂逅?我在海沧搜寻他的足迹,发觉当年解放厦门的著名战役中,这里的地位非常重要。事实上,厦门登陆作战开始之前,徐德俭的战友,解放军91师272、273团已经在海沧打过一场硬仗,从而得以把徐德俭和他的红旗送上了登岛的那条小木船。军史上这一仗被称为“嵩屿战斗”,作为厦门激战的先声,嵩屿一战同样格外激烈。嵩屿位于海沧东部,是九龙江入海口北岸一个小半岛,京口岩横亘其上,形成起伏丘陵。半岛南临九龙江,北、东两面濒临厦门西港海湾,隔海峡与鼓浪屿呼应。嵩屿位居通往角美、漳州的公路要冲,是厦门西面的桥头堡,厦门外围防御的最后一个要点,国民党守军侧翼和海上通道安全的重要屏障。当年国民党军以55军29师87团守备嵩屿,并有舰炮从侧后担任火力支援,设防重点是半岛与陆地连接的瓶颈部,依托京口岩山西北部的丘陵,修筑钢筋混凝土堡与土木地堡,构成围寨式预设筑垒阵地,并将筑垒丘陵北坡削成陡壁,壁前以深壕和铁丝网、鹿砦掩护。解放军强攻鼓浪屿必须首歼嵩屿之敌,占领后才能建立出发阵地。
9月20日下午,解放军91师对嵩屿发动了第一次进攻。当天午夜,272团2营、3营共同发起对火烧山的攻击。部队按照野战进攻动作对筑垒阵地攻击,在敌阵地前遭到强大火力拦击,因信号弹联络而被敌发觉位置,敌以排炮轰击,进攻部队伤亡较大。到拂晓时仅攻占敌人1个碉堡,被迫停止攻击,撤回古楼一带,首攻未克。
第二天中午,91师组织干部重新进行战场侦察并根据首次进攻的情况,重新做了攻击部署。经过准备,于9月24日下午5时再次发起攻击。272团2营先头6连在通过丘陵斜面向敌人攻击前进时,遭到敌火力阻击,伤亡惨重,建制被打乱,攻坚器材损失,导致在破坏敌前沿障碍物时炸药不足,在爆破了第一道铁丝网后便无炸药。272团3营的突击连战斗中迷失方向,误入石甲头村。273团1营2连先头排在进到敌前沿时,遭敌人火力杀伤。营长令2连接替3连作为第一梯队,展开冲击,至20时30分,进攻再受重挫,战斗陷于僵局。
当晚,91师根据战斗发展再做部署,组织新进攻。272团第三梯队营1营加入战斗,增强突击力量;273团2营改变突破口,重新组织突击。午夜,272团2营再次攻击受挫,营长阵亡,教导员负伤。273团2营4连则突破成功,该团主力1营迅速进入突破口,向纵深发展。4连抢占正面小高地,5连向右翼扩大突破口,策应272团突击。272团1、2营在273团策应下奋勇冲击,突入敌人阵地,并迅速向纵深发展,一时间京口岩山西北坡上燃烧弹接连闪烁,炮兵也向纵深延伸了火力。此前,师部组织的4只小机帆船运载18名战士于傍晚从海沧出发,利用山影笼罩的有利地形绕过前沿麻风屿山角,从水路偷渡至嵩屿背面,选择隐蔽地点靠岸,迅速展开,秘密接近嵩屿无名高地,居高临下做好战斗准备。25日凌晨1时左右,当事先约好的信号弹升起后,18名战士一起动手向下面敌群投掷集束手榴弹,用机枪猛烈扫射。躲藏在战壕里的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272团看到山头上开火,随即向守敌发起正面冲锋,摧毁前沿阵地,前后夹攻,终于在1小时内攻下这个据险顽抗的桥头堡。前沿被突破,守敌开始动摇,撤退逃往厦门。273团3营跟踪追击,直达嵩屿半岛东端,俘获未及上船逃走之敌200余人。9月25日拂晓,嵩屿为解放军全部占领。
嵩屿战斗从9月20日开始至9月25日结束,5天战斗,3轮强攻,解放军牺牲了272团副参谋长张钦芝、2营营长高泽民、3营副教导员石洪安及以下88人,伤1208人,失踪76人,可见战斗之激烈。91师在嵩屿战斗中付出的沉重代价,为其后的解放厦门之战铺平了道路。20天后,10月15日傍晚,厦门战役首先从嵩屿打响,旗手徐德俭和他的战友从海沧登船,在猛烈炮火和大风大浪中向鼓浪屿前进。
据相关记载,徐德俭他们登岛作战使用的是从沿江、沿海各地征集的民用船只,基本上都是木质小船。部队也征集了若干汽船,又用汽车发动机改装了若干船只,以这些机动船为牵引船,将载运登陆部队的小木船用绳索串联其后,拖拽入海,对鼓浪屿发动进攻。时鼓浪屿为国民党守军厦门整体防御的重点部分,岛上驻有55军29师的85、86两个团,兵力密度大,火力强,工事尤其坚固。守军在当年日军筑堡的基础上,沿岛岸高潮线的岩滩和突出石崖脚修筑钢筋混凝土碉堡,在便于上岛的岸边筑起石围墙,并用空汽油桶加高5米以上,一些地点架设有半屋脊形铁刺网和电网,在几个前沿制高点上配置了探照灯和直瞄炮火。全岛形成了以钢筋水泥碉堡为骨干,以支撑点为核心,以交通壕相连接的要塞式环形防御体系,还有从高崎机场起飞的飞机和港内军舰的配合支撑。面对这样的敌人,一场血战于徐德俭在所难免。
15日夜,济南二团团长王兴芳、副团长田军率领的1、3营为第一梯队驶出海沧湾,直扑鼓浪屿,徐德俭所在的1营3连为先头连。船到江口时,海潮与江流在江口相会,激起大波浪,迎面东北风越刮越猛,波涛汹涌翻滚,江口形成强大航行阻力,平底江船颠簸更为厉害。战士和船工协力搏风击浪,一会儿波峰,一会儿浪谷,穿过风浪,奋勇向前。鼓浪屿守军打出照明弹,将岸边海面照得通亮,以猛烈火力射击登陆船队。国民党海军“太康号”舰开到厦门大学附近海面密集炮轰,击毁众多船只。徐德俭他们冒着弹雨前进,于21时许靠近登陆点。牵引汽船割断拖绳,徐德俭他们划小船扑向敌岸。船只划至距岸仅几十米之际,敌军突然开火,3连未及下船便伤亡过半。徐德俭顶过了枪林弹雨,手握红旗,冲到敌岸障碍物前。同连7班战士黄有山抱着炸药包扑向岸边铁丝网,一声巨响,铁丝网被炸开了一道口子。黄有山又连送了两包炸药,把敌人从前沿碉堡里轰跑。徐德俭手握红旗从爆破口猛冲进入敌阵,抓着敌人当作围墙用的汽油桶攀登上山,冒死把红旗插上了鼓浪屿。
这是登岛的第一面红旗。
徐德俭因为这面红旗留在历史的记载里,让我得以与之邂逅。我在徐德俭及其战友登船出征之处寻找旧日痕迹,虽然已经过去那么多年,相距如此遥远,他们的故事依旧那般震撼。根据查到的资料,徐德俭把红旗插到鼓浪屿不久就牺牲于尾旗山上。鼓浪屿一仗中,解放军指战员牺牲367人,伤426人,失踪411人。济南二团损失特别惨重:团长王兴芳、1营教导员于连沂、团宣传股长彭润津、团供给处副主任林华亭牺牲,1、2、3、5、7连及1机连连长几乎全部阵亡,副团长田军重伤。徐德俭及其战友们猛烈进攻、浴血苦战、壮烈牺牲于鼓浪屿,造成国民党守军最高长官汤恩伯误判,认为解放军将在攻取鼓浪屿后,从那里直攻厦门岛。他将预备队一个团投入鼓浪屿,将部署于厦门岛腰部的机动部队南调。这就使解放军10兵团司令员叶飞的战役部署得以实现。原来解放军首先猛攻鼓浪屿实为佯攻,目的在于造成敌人错觉,调动敌人纵深机动部队南调援救。15日深夜,在徐德俭及其大批战友牺牲于鼓浪屿沿岸之际,解放军31军92师和29军85、86师在主攻方向厦门岛北部高崎一带发起全线进攻,最终突破滩头阵地,向纵深发展占领全岛,厦门宣告解放。
那一天我特意踏访旧战场,借辆自行车沿海沧湾边绿道骑行,直至嵩屿港。当年的战地如今变成了一个公园,公园所在的海沧区,以及海湾对面的厦门本岛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远处鼓浪屿如梦如幻,昔日硝烟已经消失得无踪无迹。在处处透着生机的海沧追溯当年的嵩屿、厦门激战,遥想冒着炮火行进于风浪的船队,遥望徐德俭插上鼓浪屿的那面红旗,我感受到今昔巨变,也感受到其间的相通与关联。没有过去何来今天?此刻美丽如画的海沧,无疑是对当年徐德俭他们浴血奋战壮烈牺牲的最好告慰。
(本文原载于《烽火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