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5 11:3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杨国栋



·“重温党史 不忘初心”专题·

陈明的风范与情怀

 

杨国栋

 

 

 

20世纪初风起云涌的新文化运动,仿如从天而降的滚滚风暴,强烈地席卷着神州大地上的各种陈规陋习,涤荡了封建时代残留的污泥浊水,也波及了陈明出生和生活的龙岩县(新罗区)东肖镇宝官厝。接受了新思潮新理念的陈明,当时做出了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情:公开宣布与父母为他早年预定并在他家生活了多年的童养媳解除婚约。苍老的父亲陈庭左用那沙哑的苍凉声音哀求他放弃这一过激的行为做法,他却反倒用新鲜的道理说服了父亲母亲。

不可否认,20岁的陈明已是一名心存高远志向的非凡青年才俊。他在龙岩白土桐冈小学任教时,就与邓子恢、章独奇等发起组织进步团体奇山书社,集资购买《新潮》《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他们仿效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创始人的做法,接受新思潮后就要发声呐喊。这样他们组织办起了油印刊物《读书录》,不过瘾,又组织出版了《岩声报》,为的是传播新思想,抨击旧时弊,唤醒广大民众。也许,陈明天生就是一个做学问搞宣传的人才,几番报刊试水,他成为报刊主要的撰稿人。《岩声报》办了三年多,发行省内外,远销南洋群岛,成为当年闽西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进步报刊。陈明也因为《狗世界》《故乡》《争回我们自由之路》等一大批文章面世而声名远播。他在诗中这样写道:“……不斗而生,不若斗而死。奋身伐贼,虽死犹荣。虽然失去了我们的生活资料,却得到了我们生命的源泉……反抗一切的民贼、一切的强权,争回我们的自由之路!”这无疑是唤醒民众、打倒强权、民族独立、争取自由的隆隆炮声、战斗宣言、冲锋号角。饱满的灵智、燃烧的激情、坚定的信仰……充溢了他抒写的诗文。

为了进一步学习和了解马列主义,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陈明进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半工半读,同时兼任厦门《江声报》驻沪特约专电通讯员。在这里,他提升了学业,扩展了知识,开阔了思路,结识了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和大家名家,并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北伐东路军占领福州后,陈明按照上级指令将一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员推荐到各专区任政治监察署专员,掌握地方革命政权。陈明不忘自己的老本行,主动请缨要求创办宣传刊物。这样,他被任命为《福建评论》社社长兼情报股股长。他撰写了一批批国共合作、革命形势大发展的雄文、新闻、评论,再一次为革命高潮的汹涌澎湃推波助澜……

蒋介石发动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前,福州发生了类似的“四三”反革命政变,革命形势急转直下。陈明被迫巧妙地化妆成教员,经上海辗转武汉,找到了当时的党中央,向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汇报了福州乃至福建的斗争形势。周恩来依据共产国际和中央的精神,认为福建党的建设遭受严重破坏,必须有人赴闽力挽,恢复党的建设并转入地下活动。周恩来于是指派陈明等同志以中共中央福建省党务特派员的身份,回福建整顿恢复党组织。陈明不辱使命。他向福州、厦门等地同志传达中央精神后,随即组织专人对福建各地党员和党组织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全省党员遭受逮捕杀害的过百,逃向外地或失去联系的不在少数。最后统计仅存六百三十余名党员。面对福建党的严重生存发展危机,陈明把工作重点移至闽南。在南靖组织召开了闽南特委委员和南靖、漳州、平和等县负责人会议,对闽南特委进行改组,重新成立了中共闽南临时特委(辖闽南和闽西各县)。陈明当选为书记。他在这次闽南特委的大会报告中,传达了党中央的精神,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福建特别是闽南、闽西的现状,提出了下一阶段进行地下工作的行动目标。指出了党在闽南、闽西政治、经济、军事、党务等方面的艰巨任务,首次在福建党的历史上提出从城市转至广阔边远的山区农村敌人较为薄弱的地方,建立基层党组织和武装力量,开展减租减息和反抗烟苗捐的坚决斗争。

这一阶段,陈明展示了他勇往直前、果敢坚毅、顽强斗争的闽西汉子性格,彰显出他年轻有为、勇于开拓、善于组织指挥的领导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闽南、闽西的地方党组织和部分军事武装得以建立,农村减租减息运动得以展开,反抗烟苗捐的斗争取得积极效果。一大批地域乡村民众加深了对共产党的印象。

 

 

党的“八七”会议后,共产党吹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蒋介石的战斗号角。“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周恩来、贺龙率领的部队进入闽西,陈明根据党中央指示,在厦门秘密组织福建省革命委员会,要求各地党组织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广泛发动群众,迎接起义部队入闽,创造条件为起义部队筹饷筹粮扩充兵员。他还指派临时委员罗明赶往闽西接应周恩来、贺龙的起义入闽部队。不久,陈明根据福建特别是闽中、闽南地区高涨的农工运动和武装斗争发展形势,写成报告,专程跑到上海中共临时中央,做了全面详尽的汇报。临时中央十分满意福建和陈明为代表的党的工作,认为福建已经基本上具备了成立临时省委的条件,即命令陈明回闽负责召集各地党组织举行负责人大会,研究成立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事宜。陈明坚决照办。回闽后迅速筹备,于1927年12月4日在漳州召开了闽南、闽北临委委员各地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陈明在会上做了《目前形势与政治任务》的报告,通过了《目前政治决议案》。确定了福建党组织当前的斗争任务与策略,提出“在广大农村进行抗捐抗税、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建立苏维埃”的方针任务。就在这次会议上,陈明宣布:为统一党的全省领导,撤销闽南、闽北临时特委,成立中共福建临时省委。陈明当选为第一任福建临时省委书记。

责任大了,任务重了,风险多了,陈明却越干越起劲。在半个多月时间里,他就干成了两件大事:一是恢复和建立了福州、厦门两个共产党的市委;二是建立了龙岩、永定、漳州等五个县委和武平、德化、南靖等四个特别支部,在白色恐怖下发展全省党员近两百人,壮大了共产党在福建的政治军事力量。

1928年1月的两次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会议上,陈明书记主持会议并分别提出领导农民举行武装暴动,以革命战争消灭国民党的军阀战争,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报告报到上海临时中央,却遭到“左倾”主义领导的否定,认为时下应当仿效列宁十月革命攻打城市的做法,批评福建进行农村暴动的计划。为此,陈明书记想不通。但他还是组织会议传达了临时中央的精神。他在会议上主动提出让贤,自己辞去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书记一职,建议时任省委委员的罗明同志担任福建省委书记。罗明不同意。陈明说,罗明同志水平高、能力强、有经验,一定会干得比他出色。临时中央批复了福建省委关于陈明辞职、罗明任新一任省委书记的报告。陈明并不因为自己不再担任省委书记就撂挑子不工作,相反,他一如既往地将自己分管的工作特别是宣传工作做得出色到位。陈明这种不计个人得失和名誉地位,主动让贤的高贵品德和高风亮节的高尚精神,赢得了上下一致好评。

富有戏剧性的是,过了不到十天,上海临时中央又给福建省委来信,肯定了陈明任书记时制定的武装暴动做法。指出:“在闽南闽北布置一个日常斗争达到工农暴动的割据局面。”陈明心头如释重负。有人提议陈明再去当省委书记。陈明严肃批评道:中央已经批复罗明当福建省委书记,岂可说改就改?自此无人再提。陈明自觉地密切配合罗明工作,为他分忧。这种能唱主角,更愿意当好配角—心甘情愿绿叶配红花的精神风范,感动了一大批共产党人和共青团员。

白色恐怖下的敌特十分猖獗。陈明在漳州组织农民武装时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军阀张贞如获至宝。他给出高官高薪承诺利诱陈明就范。陈明不为所动。得知陈明未婚,张贞找来靓丽妖娆的美女嫁他,陈明怒斥。张贞于是进行威逼,严刑拷打,陈明坚贞不屈,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高贵的革命气节和操守。叛徒张余生企图劝降陈明。陈明利用张余生急于立功的心理,叫他安排自己到僻静房屋住宿,为的是读书“思过”。张余生不知是计,帮助陈明转移至山脚边的房屋关押。陈明乘借看守人员喝酒熟睡之机,撬开屋顶角板和瓦片,跑了出来。后来经过省委报告党中央批准,陈明被派去苏联东方大学学习。

将近三年的东方大学学习,陈明的理论素养迅猛提升。他被任命为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后又兼任红军大学政治教官,常与邓小平一道去红军大学高级班上课。他顶着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压力,宣扬毛泽东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大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新见解。这种理论上的自觉与成熟,让听课的红军干部看见了陈明独立思想、坚持真理的性格特征。

陈明亲历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他被任命为红军独立师政委,率领部队上前线直接指挥战斗,对王明冒险主义及其在中央苏区的代表李德和博古的瞎指挥导致惨败有着切肤之痛。他依然顶着压力,尽量避免与强大数倍于红军的蒋介石正规军进行“堡垒对堡垒”的阵地战,将独立师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1934年10月秋风乍起落英纷飞的日子里,陈明带着一脸肃穆悲戚忧伤的心境进行战略大转移。在这个后来被称之为长征的历史征程中,陈明被编在中央纵队干部团,负责政治理论和文化教育工作。他以积极向上的姿态投入新的工作。他在冒着生命危险强行渡过湘江后,进入了广西苗山地区,与苗民友好相处。当他发现木质结构的苗民房屋连续出现火灾后,立刻敏悟到可能有人故意纵火扰军害民,于是组织人员进行深度调查,终于抓获潜伏于苗民中间的几个强悍的敌特分子。原来这些敌人尾随红军故意放火,为的是嫁祸栽赃红军,破坏红军在民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识破敌人的阴谋诡计后,陈明立即奋笔疾书,写下《放火者》一文,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激发起部队官兵和苗山民众对白匪敌特的愤怒和仇恨,增进了红军与苗民的信任和团结。此文后来刊登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成为后人研究长征历史中军民关系的重要文献。

陈明到底是个优秀的宣传家。遇严寒,战敌人,爬雪山,过草地,大会师……总是不忘鼓舞士气增添斗志。因为条件受限,陈明和其他宣传干部实行的是一种搭建“鼓动棚”进行面对面宣传的模式。翻越高耸云天、终年积雪的夹金山时,部分红军战士还穿着破旧的单军装。他们爬到山顶后很想坐下来休息。可是雪山顶上空气稀薄,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一坐下来就有生命危险。陈明和宣传队员从实际出发,站在临时“鼓动棚”大声喊道:翻山顶,要本领,看看哪个英雄能穿行……在空气稀薄的夹金山顶是不能大声说话的,可是为了不让红军官兵坐下而倒地,陈明不停地叫唤和交代。他因透支过多而头晕目眩,生下重病。在缺医少药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情状下,陈明却以超强的生命活力,支撑到红军大会师,奇迹般地又身体康复了。

 

 

日寇侵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陈明先是任总部随营学校政委,后又调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宣传部长。与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政治部主任肖华等一道,担负起抗日救国的宣传重任。

1939年春暖花开的日子,陈明跟随115师挺进山东。由于陈明有着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熟悉毛泽东的政治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故而组织上又将他调到中共山东分局高级党校任主持工作的副校长。虽然,繁忙的校务行政工作花去了他大量时间精力,他却依然把亲自教学授课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他那略带闽南口音的普通话,在活灵活现、行云流水般的演讲中,满溢出特别的滋味,常常让听课者点头折服。

后来,陈明又根据组织需要,担任了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这时,他又将很大的精力时间投入到战工委上。组织地方政府积极做好为民众服务、为抗战服务、为前线官兵服务的工作,诸如筹粮筹款、征集兵员、发展生产、增长经济、发动群众支援前线,以及巩固地方抗日民主政权等。一时间,山东地方政权扩展至六个战略区、九十多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形势喜人。陈明为此又在《大众日报》发表《响应中共山东分局的号召,猛烈开展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十项建设运动》一文,系统地总结了一年多来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成绩与缺点,提出了新的更加艰苦卓绝的抗日任务。陈明这一时期的经验做法,对于敌后抗日的八路军、新四军建设敌后根据地民主政权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陈明这时遇见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辛锐,一位思维敏捷、热情活泼、年轻靓丽的姑娘。多少年了,陈明戎马倥偬南北转战,无暇顾及个人谈论婚姻。可能是天赐良缘,让他在临沂见到了辛锐,仿佛她就是自己所爱慕的那个寻寻觅觅的知识女性。他们在工作与非工作的频繁接触中加深了了解,产生了爱慕之情。在陈明不断地引导和影响下,辛锐很快加入了共产党,他们成了志同道合的革命情侣。

在爆竹声和锣鼓声中,陈明和辛锐结为夫妻了。

辛锐很快怀上了孩子。倘若在和平时代,他们一定可以过得非常美满幸福,然而这一切全被日寇法西斯侵略者践踏和破坏摧毁。1941年寒冬的严酷日子里,五万多日本侵略者和伪军对沂蒙山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政权进行了前所未见的疯狂大扫荡,历时一个余月。八路军主力部队为避其锋锐转移他地。陈明指挥的115师直属机关干部、省战工委等,参加了有名的大青山战斗。日伪军凭借兵多武器好的优势,对突围的八路军进行合围与阻击。陈明指挥的部队率先发现敌情,本可以迅速突围,但考虑到还有一大批抗大一分校学员还对敌情不明,于是主动联系,不料电台出现故障一时无法联系上。陈明带着部下赶往分校驻地,错过了最佳突围时机。更糟糕的是此时分校学员已经转移他地。陈明最后突围时只有四名随行人员。敌寇的枪火仿如雨点般密集,三名战士壮烈牺牲,仅剩一名13岁的警卫员。陈明被机枪交叉火力打中两腿,警卫员要背着他突围。陈明下令警卫员独自突围,不要管他,他留下掩护。又说能活着一个跑出去是一个。陈明算了算自己的手枪中还有四发子弹,反倒不着急了。他知道这是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便瞄准敌寇,上来一个射杀一个,三个日本鬼子被他干到后,他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随着“砰”的一声巨响,陈明壮烈殉国,魂归大青山,时年39岁。

辛锐此时在另外一片战场。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爱人陈明已经壮烈了。她因在战斗中腿部受伤,被战友们抬往一个隐蔽的山洞躲藏。鬼子的扫荡并未结束。他们发现辛锐的藏身之地,步步紧逼。辛锐喊叫她的战友不要管她。于是无比刚烈地从担架上滚到地上,毫不犹豫地从袋子里掏出几枚手榴弹,用嘴咬开拉线,向着逼近她的鬼子扔出,顿时一片烟火燃烧蒸腾,多名鬼子倒地毙命,她也同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陈明辛锐这对坚贞不屈、富有牺牲精神的革命英烈夫妇,于1985年冬将他们的遗骨移至临沂地区革命烈士陵园,重新造墓树碑。该地区还建立了一所辛锐学校。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国家民政部公布300名抗日英烈,陈明和辛锐名列其中,而且是唯一的一对抗日英烈夫妇。与陈明一起战斗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谷牧、宋任穷等为陈明专门题词。

2016年岁末,笔者有幸走进龙岩新罗,走访了陈明故里,寻访了陈明的侄儿陈荣华和侄孙陈练,得知区里很早就为陈明建立了纪念馆(纪念室)。陈练还多次受临沂政府的邀请前往山东参加陈明辛锐夫妇的纪念活动,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策励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本文原载于《烽火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