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党史 不忘初心”专题·
镜路——红色之路
安 宁
到过镜路指导革命的邓子恢
时任中共连江县委书记杨而菖
连江县江南乡镜路村,土地革命时期,特别是中共连江县委成立初期,是党领导闽东革命活动的一座烽火台,留下了不少革命故事与光辉足迹。
一
或许有人要问,镜路村为什么能发挥这样大的作用?一言以蔽之,即完全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受大革命情势的波及与影响,1929年2、3月间,中共镜路支部成立,书记由郑厚清担任。由于“左”倾路线给连江党组织带来挫折,原先全县八个党支部三个月内萎缩为三个。在这样的情况下,镜路、城关、定海支部仍然红旗不倒,坚强屹立。尤其是镜路党支部,发动群众进行减租抗税的斗争,农运搞得红红火火。
地利——镜路背靠白莲山,面对儒洋岭,东隔登岩岭与粗芦岛东岸为邻,西接前坑岭与县城隔鳌江相望,进可直击城关,退可进山入海,地理位置相对隐秘。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当时,省城要员乘福州至乌猪的班轮可达乌猪港码头,避开陆路封锁与搜查,秘密抵达东岸,安全来到镜路。
人和——地下党组织扎根贫苦农民当中,支持他们成立以郑经锋为首的森林会,人数达50人之多,成为为广大村民谋利益的团体。他们还和郑子新等乡绅结成统一战线,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辛亥革命元老郑子新是个开明人士,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有很高声望。为了解决周遭乡村农民子女上学受教育困难,他把学堂办到自己家里,同时捐款在自家大院隔壁兴建一所令全县人羡慕的正规校宿,即镜路小学。在他主持下,学校不拘一格招聘教师。刚从连江中学毕业的中共党员郑厚清和福州大庙山中学毕业生、中共党员郑厚康应聘。这样,两位地下党员就以教员的合法身份,从事党的秘密活动。
二
1930年3、4月间,中共福州市委决定在连江城西关公亭召开“连江县第一次党代会”,成立中共连江县特别支部(特支),并委派组织部长陈宗远代表市委领导主持这次党代会。出席会议的有杨而菖、陈祥榕、郑厚清、郑厚康、黄应龙、黄茂雄、杨惠、梁仁钦等八位党员。会上,陈宗远宣布将连江党团组织合并成立“连江县行动委员会”(行委),选举郑厚清为行委书记,杨而菖为组织部长,陈祥榕为武装部长,黄应龙为宣传部长,郑厚康为行委委员。
由于书记郑厚清和委员郑厚康此时都在镜路小学任教,镜路小学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行委联络处。10月中旬,郑厚清在一次行委领导的“十字街飞行集会”中暴露身份,遭国民党当局公开通缉,只好到外地暂避,由杨而菖代行行委书记。在那艰难而奋斗的日子里,镜路村始终处在风口浪尖上,县委领导成员常在这里集结,商议开展斗争大计,发出一道道指令和一份份通知,起到了“指挥部”的作用。
与此同时,福州市委传达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将“连江县行委”改建为“中共连江县委”,并任命杨而菖为县委书记。
这一切,正如《连江革命史》所说,镜路村成了名符其实的“连江县委驻地”,镜路小学成了实至名归的“连江县委机关所在地”。
三
1931年2月间,郭滴人以中共福州市委农村巡视员身份到连江,住镜路小学。他在县委机关所在地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传达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纠正李立三“左”倾路线给党和革命事业带来的危害,希望连江县党员从中记取教训,深入群众,组织与壮大革命力量,与反动派作坚决斗争。为提高连江县委和党员对敌斗争本领,郭滴人还在镜路小学和镜路村尊王宫举办为期六天的党员训练班,并亲自授课。3月21日,在杨而菖陪护下,郭滴人前往县城东岳庙田都元帅府,参加连江县第一次共青团代表大会。在他的具体指导下,连江工运和农运开展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
1931年5月,镜路村又迎来一位神秘人物。他是前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邓子恢,以中共福州市委农村工作巡视员身份来连江主持召开中共连江县委扩大会议。他落脚镜路小学后,立即召开扩大会,传达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和省委贯彻意见,并整顿了连江县委领导班子。
1931年6月1日,福州市委派张铁到连江加强党的工作。其时,镜路、青塘、东湖、透堡、定海等党的基层组织与张铁双方都缺乏实际斗争经验,党的工作又局限于进步知识分子中,因而成效不大。同年9月,福州中心市委听取张铁关于连江工作汇报后,决定再派有丰富农运经验的邓子恢同志前往连江巡视,推动连江农运兴起。
1931年10月9日,邓子恢再次来到镜路,与杨而菖会面后,立即召开县委扩大会,传达市委开展秋收斗争的部署。会后,深入基层调研,先到离城十里的东湖乡,解决干部群众畏惧政府前来镇压农运的问题,指出只要把贫雇农真正发动起来,拧成一股绳,敌人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之后到了透堡,协助党支部和农协召开农民大会,开展公开斗争以达到减租二成的目标。斗争取得胜利,还影响周边乡村。在巡视过程中,邓子恢平易近人,实事求是,以及接地气种种做法,给连江县委和群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邓子恢回到福州,向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汇报巡视连江情况后,市委决定再多派些领导巡视连江。从史料得知,除郭滴人、邓子恢、张铁外,省市委还曾派出姜敢、谢汉秋、任铁锋、陶铸、曾志、叶飞等同志莅临连江县指导革命工作。
四
革命星火给镜路村以无穷的革命魅力,尤其是,省市领导同志莅临指导更增添了革命伟力,也给山村留下许多传奇故事。
那是1931年春季的一天,山村突然传出一首深沉而激越的外国歌曲,令乡人耳目一新。“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是欧仁·鲍狄埃创作的“国际歌”,随着郭滴人深入浅出解释歌词大意后,一句句教唱,雄壮的歌声从党员训练班里飞出,穿云拨雾,久久回荡在山村上空。党员们热血沸腾,从心底发出“要为真理而斗争”,“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铿锵誓言。这是连江革命史上破天荒的合唱,至今传为美谈。
1931年10月9日,邓子恢在镜路主持召开连江县委扩大会议时,国民党县长林缉锋接到线报后带领一排保安兵偷袭镜路。邓子恢临危不乱,镇定地指挥与会者向后山撤离,而他与杨而菖、郑厚清、吴开淳四人断后。此时,保安兵已经封锁了村子出口,邓子恢等人只好困守学校。当伪县长带兵冲进镜路小学时,只见邓子恢他们正围着一张八仙桌兴致勃勃地搓麻将,谈笑风生。郑厚清礼貌地站起来禀道:“报告县长,今天周末,我们正搓麻将娱乐娱乐。您,请坐下来摸几盘吧!”县长摆摆手,见都是学校员工没有可疑之处,就走出校门。校门口郑经锋与几位手拿锄头、扁担、柴刀的乡亲,藐视坐着歇脚,其实严阵以待,以防不测。县长林缉锋本以为可以抓到几个共党分子,却扑个空,只好悻悻然撤回县城。事后,“摆起一桌麻将,智退一排敌兵”的佳话传遍整个山村。
邓子恢不是本地人,有浓厚外地口音,他要去连江城关、东湖、透堡等地巡视基层党组织,很容易被人怀疑。怎么办?他说,我可以装扮成一位外地游医。于是,有人拿来了郎中服,药箱和套在手指上铃铛为他乔装打扮。不一会儿,邓子恢手摇铃铛,口喊:“有病治病,无病免灾”医家行话,俨然是个十足郎中模样,逗得大伙都笑了。“像吧。我看可以出发了。”邓子恢说完,带着郑厚清和郑厚康,一路铃铛声,朝县城而去。
邓子恢先后视察了城关、青塘、东湖、透堡几个乡镇,找农运骨干、党团员、群众积极分子交谈,面对面指导减租减息斗争。回到镜路后,把了解到的情况加以分析整理,写成《工作方法》一文,郑厚康连夜把它刻印出来,订成小册子,秘密散发到党员和农运骨干手中。这本小册子成了当时连江县委指导农运和转入武装斗争的指导性文件。
五
镜路是个偏僻山村,不过百十户人家。自从建起党支部,引来连江县委筑巢垒窝,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山村充满了生机活力,山窝窝也飞出了金凤凰。
的确,革命斗争最能锤炼人。中共连江县委一班人,就在革命的风雨中快速成长。虽然他们曾吃到执行“左”的路线的苦头,也因缺乏对敌斗争经验遭到失败的教训。然而,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工农运动与斗争中,他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日渐成熟,表现出色。其中,杨而菖提拔为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与厦门中心市委联络员;陈祥榕任市委职工党团书记、军事秘书长、省委军事部长,负责与上海党中央联络工作;郑厚清任永泰县巡视员、特派员;林孝吉负责指导福州各区县农运并兼连江县委组织部长。他们从山村走向更加开阔的革命斗争舞台,为开辟连罗游击根据地和苏区,组建闽东红军第十三独立团,开展武装斗争做出了卓越贡献。有奋斗就会有牺牲:杨而菖发动了震惊闽东的“透堡农民暴动”后,于1934年1月1日率领游击队攻打马鼻反动民团时光荣牺牲; 陈祥榕、林孝吉、陶仁官、陈茂章、柯成典、叶凯、黄孝敏等先后遭国民党重兵围困、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福州鸡角弄惨遭杀害。就义时,他们都是不满三十岁的青年俊彦。
两年后,镜路村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原因是,随着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成为连江县革命斗争主旋律,创建工农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了首要任务,县委与时俱进,将领导核心外移。
历史终归是历史。不管所处位置如何,不管是永恒的或是短暂的,只要对党对人民对革命做出过贡献,都应当得到肯定。镜路村当属如斯。镜路小学,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