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 15:5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唐宝民

 

抗战时期的另两次“文化长征”

唐宝民

1,.1948年,艺专学生排演《黄河大合唱》。.jpeg

1948年,艺专学生排演《黄河大合唱》。

 

提起“文化长征”,许多人都会想到西南联大那次壮举。1937年11月11日,上海沦陷;12月13日,南京沦陷……长沙成为后防重镇。长沙临时大学被迫再度迁移,前往昆明。联大师生分三路西迁:体检不合格者由长沙经粤汉线南下至广州,转赴香港、海防,最后经滇越铁路到昆明;冯友兰、钱穆、朱自清等十位教师经桂林、柳州、南宁,过友谊关入越南,再乘火车进昆明;其余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徒步前往昆明。

其实,抗战时期还发生过两次文化长征,因其规模小或宣传得比较少,所以一直鲜为人知。学者岳南在《那时的先生》一书中对此有过较为详尽的介绍。

李霖灿是河南辉县人,生于1913年,13岁时考入河南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21岁进入国立杭州艺专学习美术。1938年初,因抗战形势吃紧,国立杭州艺专辗转迁到湖南沅陵,并在国民政府主导下与国立北平艺专合并。其间,沈从文曾到校慰问师生,李霖灿因此与沈从文结识。后来,因步调不协调,又因派系倾轧,合并不久就解体了。此时,抗战形势日趋紧迫。长沙发生大火后,国立杭州艺专奉命由沅陵迁往昆明。当时,交通工具非常缺乏,包括李霖灿在内的七名毕业班学生准备步行前往昆明。李霖灿被任命为步行团团长。临行前,校长滕固要求他们留意沿途文化古迹并作考察。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吃尽苦头,但没有忘记校长的嘱托,对沿途文化古迹进行了考察。李霖灿最为勤奋,画了很多速写。步行团成员、同学吴作人后来谈到李霖灿时称赞说:“一路贫穷,一路画速写,苦学不辍。”步行团到达贵阳时,因各种原因,有四人已经脱队,剩下的三人继续向昆明进发。这三个人是李霖灿、夏明和李长白。沿途又经历很多波折和苦难,3月3日,他们终于抵达昆明。这一天,西南联大的部分同学到昆明街头迎接他们。当时,沈从文已经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听说步行团的事迹后,于3月5日在家里举办欢迎谈话会,欢迎三位步行勇士,并请他们讲述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根据国民政府指令,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西迁,于9月10日在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初,太原沦陷,西安告急,加之日本飞机轰炸,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出电令,命西安临时大学迁往汉中。西安临时大学为做好师生南迁工作,将全校师生分成几个中队,先是坐闷罐火车从西安到宝鸡,再从宝鸡步行到汉中。1000多名师生按照预定的行军编制,沿川陕公路南下,晓行夜宿,餐风饮露,过渭水,越秦岭,渡柴关,涉凤岭,近1000里路程,艰难行走半个多月。

这两次文化长征,堪称可歌可泣的壮举。人们要问,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为什么能书写出这样光辉的篇章?从师生们“徒步千里”的壮举中,我们找到了答案。这就是忠心爱国、艰苦卓绝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