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3 11:2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范永光

 

纵横建松政  威猛“黄老虎”

——闽北红军与苏区的开拓者与奠基人黄立贵

范永光

图1闽北红军和闽北苏区的开拓和奠基人黄立贵(1905-1937) .jpg

黄立贵

提起建(瓯)松(溪)政(和)革命根据地建立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人们自然会想起威震敌胆的“黄老虎”——闽北红军和闽北苏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黄立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黄立贵随红十军从江西进入闽北,转战建松政地区,配合中央红军开创、发展以政和县东平镇为中心的建松政中央苏区,长达四年之久,立下了不朽功勋。

闽北红军的最高指挥官

黄立贵,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横峰县青板桥黄家村,1925年夏参加革命。1927年弋横农民暴动,任第三路军指挥,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两次被选送进信江军政学校学习。

1931年4月,黄立贵随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入闽作战,任闽北红军独立团团长。从此,他一直担任闽北红军的最高指挥官,肩负着领导闽北红军、保卫闽北苏区的重任,屡建战功,威震敌胆。1932年11月,闽北红军扩编成师,黄立贵任师长。1933年4月,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0次常会决定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闽北苏区划归中央苏区闽赣省领导。5月,闽赣省委成立,黄立贵任省委委员和中央红军七军团20师师长,多次参加保卫中央苏区的战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黄立贵再任闽北独立师师长。在闽北苏区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率领闽北红军英勇作战,开辟了广阔的游击根据地,终于赢得了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革命队伍的同志称之为虎将,国民党军队则称他“黄老虎”。

开辟建松政革命根据地

早在1932年7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即根据建松政边区的革命形势,作出在政和、松溪建立革命武装,“成立新的根据地与崇安苏区打通”的决定。1933年6月,中共建瓯中心县委及所属的政和、松溪两个特支由福州中心市委划归中共闽赣省委所辖闽北分区委领导,包括政和在内的建松政苏区也划归闽赣省委所辖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领导,政和苏区正式进入中央苏区闽赣省组织系列。为尽快使崇安苏区与建松政苏区连成一片,同年7月,黄立贵率红军58团挺进建松政边区,帮助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10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又派黄立贵带领一支精悍小部队,突入政和洞宫山区一带活动,为建松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扩大了政治影响。

图2政和县东平镇西表村魏氏祠堂--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旧址(建松政苏区纪念馆)外景.JPG

政和县东平镇西表村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旧址

1934年7月,国民党加强对闽北苏区的进攻。为分散敌人兵力,缓和苏区的紧张局势,也为日后实行战略转移创造条件,中共闽北分区委抓住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经过闽东北的有利时机,决定派中央红军第58团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建松政革命根据地。7月18日,黄立贵率红58团及闽北随军工作团800多人,进入建松政地区。他们从崇安上梅出发,克回潭,攻水吉,连下外屯、杭头、北坑等村镇,一路雄风,胜利挺进到政和县东平镇西表村,与建松政中共组织领导人杨则仕等会合。8月上旬,攻克政和县西路重镇东平,缴除反动民团50多支枪。此后十天,红58团又先后摧毁政和的护田、石屯,松溪的梅口、路桥、郑墩,原建瓯县属水吉的樟墩、濠村,浦城的水北、石陂等区(镇)乡反动政权。9月初,由黄立贵、陈一主持,在西表村召开建松政边区工农代表大会,成立建松政革命委员会,实现了建瓯、松溪、政和3个县苏维埃革命斗争的统一领导。

指挥太平隘苏区保卫战

黄立贵率领的红军58团一月之内连续攻占建松政边区大部分乡村,又以政和特支为基础组建中共建松政中心区委,引起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极大恐慌。松溪、政和两县县长告急电文不断飞往省府,乃至蒋介石的案前。

9月中旬,国民党急调刘和鼎56师1个团并纠合松溪、建瓯、政和、浦城反动民团2000多兵力,趁红58团主力到松浦边界仙山岗一带开辟新区之际,偷袭东平。黄立贵当机立断,率领留守东平的一个营红军与地方武装一道,抢占距东平3华里的太平隘,凭险阻敌。经过一整天激战,打死打伤敌军200多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百余支及大量军需。两天后,黄立贵又率部乘胜进兵围攻松溪县城,后因国民党当局驱赶大批老百姓到城头做挡箭牌,红军不忍伤害百姓,自行撤回东平。太平隘苏区保卫战胜利和围攻松溪县城的声威,打乱了敌人“围剿”建松政红色根据地的部署,稳固了新生的建松政苏维埃政权。9月下旬,由黄立贵、陈一主持,建松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政和凤池村召开,建松政苏维埃政府宣布成立。中共政和中心区委扩建为中共建松政县委。红58团还在东平镇凤池、西表一带建立工农红军“红星医院”,创办红军枪械修理厂、土炮炸药厂、被服厂等。整个建松政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以政和县东平镇为中心,范围包括政和县的东部,松溪、建瓯及浦城苏区等广大红色区域。建松政苏区从而与闽北老苏区连成了一片,为巩固中央苏区东北翼和策应中央红军主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恢复建松政苏区党组织

1934年底,正当闽北红军转入游击战争的关键时刻,建松政革命根据地遭到了敌人的破坏。为了稳定建松政地区的局势,1935年1月,黄立贵率闽北红军1000多人偕同建松政赴崇安苏区学习参观团返回政和。鉴于当时形势,黄立贵决定将建松政苏区已暴露身份的地下党员、干部及参观团的大部分同志共120多人,由杨则仕带领编入红军正规部队,陈贵芳等10多人则就地坚持斗争。

1935年2月,闽北独立师在长涧源再次组建,黄立贵再任师长。这期间,敌刘和鼎部56师168旅4000多兵力包围东平,继而攻占苏区,建松政地区遭受一场空前的浩劫。3月初,为广泛开展闽北游击战争,扭转建松政根据地紧张局面,黄立贵再次率部挺进建松政,又一次攻克东平镇。随即在西表村召开建松政地区党员干部会议,传达闽北分区委关于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提出恢复、发展建松政游击根据地的各项任务,并将洪坤元等部分闽北红军骨干留在当地,发动群众坚持武装斗争,开辟游击区。为了打开新局面,黄立贵继续率部在这一地区进行游击活动,镇压了西表等地的反动分子,并在水吉焦坑击溃反动大刀会的进攻,俘虏90多人,扩大了红军游击队的影响。1935年5月,建松政中心县委成立,洪坤元任中心县委书记兼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心县委下设政和、建瓯、松溪、浦城、水吉5个区委。建松政游击区成为闽东北游击根据地的主体。

建立与闽东根据地的联系

1936年初,敌张发奎任闽浙赣边区“剿匪”总指挥,统率20万大军,对闽北、闽东和浙西南游击区进行疯狂围剿。闽北游击根据地面临新威胁。为执行中央在长征途中下达的“闽北红军注意和闽东叶飞同志的部队取得联系”的电报指示,联合闽东和浙西南红军,粉碎敌人新的军事“清剿”,黄立贵率独立师主力到闽东北地区,寻找叶飞带领的闽东红军。

这年1月,黄立贵所部沿途连克建瓯的迪口、玉山、东峰、川石等重镇,然后继续向屏南、政和、周宁边界的洞宫山方向挺进。红军一路横扫了敌乡镇公所,收编了古田土匪张春光的1个团,击溃了李惠明反动民团的堵截,继而又在屏南上楼村冲破敌79师的包围,歼敌1个营又2个连,从屏南绕道入政和县的桃洋、花桥、坂头等村,进驻洞宫山的禾坪村。2月,闽东红军100多人在叶飞的率领下,与闽北红军在禾坪村会师,闽北闽东两块根据地联成了一片。4月,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等在黄立贵的护送下,到达政和县洞宫山仰头村,与先期到达的叶飞会晤。黄道、黄立贵、吴先喜、曾镜冰与叶飞等,在仰头、大窠、西门等地举行了为期3天的两地党委联席会议,商讨闽北闽东两块根据地配合问题,沟通了闽北、闽东、浙西南三块地区的联系。黄道、黄立贵、吴先喜还与建松政地区大刀会首领林熙明喝了鸡血酒,巩固了闽北红军与大刀会的联盟。“洞宫山会议”后,三块游击区唇齿相依,紧密配合,粉碎了国民党的“会剿”计划,进入三年游击战争以来最好的时期。

1936年,黄立贵担任闽赣省委委员和闽中特委(二分区委)书记、军分区司令兼政委。1937年7月中旬,受命率警卫排前往邵武,向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黄道汇报工作。7月13日,行至邵武晒溪桥梧桐际时,被国民党保安第5团重兵包围,突围作战中为了掩护战友而壮烈牺牲。

图5政和县杨源乡仰头村--闽北闽东红军会师纪碑.jpg

政和县杨源乡仰头村闽北闽东红军会师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