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9 11:1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魏章官

 

“王台”特色

魏章官

王台溪后村101岁的成片杉木林.jpg

溪后村101岁的成片杉木林

王台169岁杉木王顶部.jpg

一百六十九岁杉木王

 

一个雨后初晴的夏日,笔者与一批老同志,从福州驱车前往全国著名林区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发现它还有另外两个特色:红色苏区、百合产区。

 

红色史迹

王台镇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闽越王无诸在此筑行台,故名越王台,后简称王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王台的红色历史虽然不到百年,却是辉煌、可歌可泣的。据介绍,1933年8月25日傍晚,彭德怀司令员和滕代远政委率红三军团(东方军)由沙县高桥、上洋等地出发,经王台的蕉坑、罗坍等七个村庄,进驻王台镇。司令部设在大庙(后为王台粮站),司令部会议室设在八角楼二层,部分参谋、警卫等工作人员则住在八角楼一层。部队进军王台,很快解放了该镇17个村庄和附近地区,建立了上溪口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和吴坍村、埂尾村革命委员会,以及6个农会组织和17支农民游击队。

朱德委员长当年考察的王台杉木林,如今树龄101岁.jpg

朱德委员长当年考察过的王台杉木林,已逾百岁。

我们参观了上溪口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旧址、闽赣省委常委会旧址珠宝庵、东方军司令部遗址、“王台谈判”旧址八角楼、东方军野战医院旧址和东方军哨所旧址等中央红军东方军遗址群。

走进溪口村一幢老屋,但见雕梁画栋,非同一般。屋内挂有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图像。据介绍,这房子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原为黄姓没落地主私宅。1933年8月,东方军五师十五团进驻上溪口,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南平溪口革命委员会”。苏维埃政府和红军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没收了地主、土豪黄氏的院子作为革委会办公活动场所。1989年,这个院子列为南平市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为南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角楼前有一株老槐树,虽逾百年,依然翠绿挺拔,枣红色的楼宇与树齐高,庄重而优美。楼前竖一石碑,上书“王台谈判旧址”。此楼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建成,原名“魁星阁”,共三层,因第二、三层檐翘呈八角,尖顶,故称“八角楼”。

 

溪口苏维埃革委会办公活动场所.jpg

溪口村苏维埃革委会办公活动场所

当时,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与蒋介石矛盾日益尖锐,加上东方军的沉重打击,担心有生力量被东方军歼灭,于是转而谋求与东方军谈判。在中共中央直接指导下,当年9月23日上午,彭德怀、滕代远、袁国平与第十九路军代表陈公培在二楼会议室,以“共同抗日三条件”为政治基础,举行谈判并获成功,史称“王台谈判”。

这次谈判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抗日主张,极大地缓和了红军和第十九路军的关系,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时比较顺利地通过第一、第二道封锁线,助力于红军集中兵力展开第五次反“围剿”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次谈判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一次重要实践。因此,谈判地点八角楼被载入革命史册。它与上溪口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旧址等还被列入福建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新兴红色旅游景区名录。

 

绿色金库

素有“绿色金库”美称的王台镇,拥有距今170岁高龄的杉木王和百岁成片杉木林。王台溪后杉木丰产林每亩蓄积量达78.9立方米,为世界之最。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印尼万隆会议上宣布了这一事实。1958年,国务院授予王台“绿色金库”称号。

溪后村一处山脚的凉亭旁,横卧一块原石,正面镌刻:“一九九八年十月  习近平同志莅临此地视察”。另一边竖立一块纪念碑,上书:“一九六一年一月十三日  朱德委员长来此视察”。

从碑石旁边的石砌小路拾级上行数十米,来到一个叫“安槽下”的小山坳,就进入了王台“绿色金库”的地标物——杉木丰产林。这片林子共约200亩,株株修长挺拔,依序肃立,遮天蔽日。

据介绍,1919年3月的一天,溪后村魏声韵、魏声传、魏乃扬三个青年农民,在安槽下用插条的方法造下200亩杉木林,初植密度为240株/亩。上世纪50年代初,经福建省林业部门测定,平均树高29.2米,平均胸径25.6厘米,每亩蓄积量78.9立方米,居全国之首。2004年7月,受龙卷风袭击,这片杉木林损失林木99株。2008年,王台林业站测量,平均树高35.2米,平均胸径30.1厘米。目前,这片林子面积2.85公顷,杉木保有量2876株,亩蓄积量70.57立方米。

溪后村一个叫“仙人吐掌”的山坡上,可以近距离观赏“杉木王”和周边名贵树木。据介绍,这株称王巨杉系当地山民1850年插条所植。1961年,朱德委员长到闽北视察,与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叶飞一起合抱过这株杉木王,还差一个拳头(宽度),没能抱拢。1972年测定,树高26米,胸径95厘米,材积10.4立方米。因树尾为雷电所击,2013年再次测量,树高降至25米,胸径长大为99厘米。

溪后村为了更好地保护杉木王及周边的多株木荷、枫香、齿叶阿丁枫等名木古树,组织村民在杉木王周围广植楠木,面积约11亩。如今,这个坡地形成了针叶树和阔叶树混交的良好生态环境。

王台镇自古就有造林旺家生财的习俗。当地人添丁要造“添丁林”,嫁女要造“陪嫁林”,养老要有“养老林”。因此,种杉育林成风,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9%。南起杉木王,北至安槽下,视野可及之处,群峦叠翠,遍地披绿。镇政府发挥绿色优势,并发掘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比如,他们选择一处林木掩映的山坳,建景观节点建筑物、木栈道、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和生态停车场等,冠之以“金杉园”,以杉木为标志,发展寓教于乐的绿色游乐项目。

 

百合飘香

王台镇还是我国著名的百合花产地。每到采收时节,田间大棚内外,一派繁忙景象。一株株含苞待放的百合花被采收下来,经捆扎打包,冠以“延平百合”的地理商标,即时装箱发运。旺季时,这里一天就有六七百件百合花包裹运往全国及境外许多城市。

茫荡山及王台镇的许多地方,年均气温摄氏19度上下,是培植百合花的理想气温。每年“十一”到次年“五一”,是百合花生长期。早在1983年,茫荡山宝珠村村民挥锄种下全镇第一颗百合花种球。他们逐步摸索百合花的种植规律,种植规模越来越大。

以前,百合花大多卖给周边城市,1扎10枝花只卖10元钱。另外,种球依赖进口,推高了种植成本。2014年,延平区将“延平百合”申请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和省级著名商标,走出品牌化的关键一步。接着,引进拥有丰富种球进口、销售经验的花卉公司,成立新天地花木合作社,筛选出近百个适宜当地种植的百合花品种,从进货渠道保障了种球的种类和品质,助推王台成为延平区的百合重镇。这个镇的井窠村,种植百合花只有6个年头,就走出一条“花香弥漫的致富路”。去年花价较高,井窠村一扎10枝花能卖60多元。如今,王台镇越来越多的村民种起了百合花。鲜切百合花对物流运输有较高要求,新天地花木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为花农提供技术支持、种球供应和销售平台,带动农户种植2470亩百合花。溪后村生猪退养户魏建涵投资30万元搭建大棚,先种20亩百合花,后来扩种到60亩。如今,全镇种植百合花6500亩,占延平区百合花种植面积近八成。近三年,全镇年产鲜切花近4000万枝,年产值约2.7亿元。 

2017年12月,“王台百合小镇”被正式列为福建省第二批特色小镇,成了延平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一块金字招牌。现在,延平区还是全国第三大百合鲜切花产区。

王台镇种植6500亩百合花.jpg

王台镇种植百合花65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