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与红色股票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委托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证券部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一万股,每股50元。这是“文革”结束以来中国金融机构第一次发行股票,这一举动惊动了世界证券市场。后来,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股票作为礼物送给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
其实,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就曾发行股票,尝试用金融手段为苏区人民服务。1933年1月10日,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发行了红色根据地的第一只股票,规定每一元大洋为一大股,五角大洋为一小股。之后,为鼓励群众购买,又发行两期短期公债,并采取收累进税和向富农借款等措施收回一部分票币或为收回票币提供一部分资金。第五次反“围剿”后,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发现过去所发行的票币已无力全部收回了,所以停止了该项业务活动。
发行红色股票是方志敏最早提出来的。1926 年,方志敏率领赣东北革命群众,举起“工农武装割据”的红旗,建立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红色区域之一的闽浙赣省革命根据地。作为闽浙赣省苏维埃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非常重视财政经济工作,亲自担任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方志敏深切地感到,在经济落后的中国农村和农民要摆脱困境,必须要有属于人民自己的银行。“银行会起很大作用,我们一定要办好。”1930年10月16日,方志敏在弋阳芳家墩创办了第一家农民群众自己的银行——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1931年11月,“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迁往葛源,改名为“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并在上饶、贵溪、德兴和闽北设立分行。省苏财政部副部长张其德兼任苏维埃银行行长。至此,赣东北土地上产生了人民自己的银行,人民群众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金融权。苏区新型的金融事业由此发端。
苏维埃银行开办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统一货币发行。苏维埃银行的货币政策是:严禁私人银行发行纸币,只有苏维埃银行才能发行纸币(称为苏币)。发行纸币的目的是建设苏区,驱逐伪币,方便群众。方志敏对纸币的发行工作非常重视,认为这是一项严肃的财经工作,要求有“充分的准备”,“要讲信用”。苏区内不禁止金银流通,对于纸币流通,支付不准有折扣,并可以在苏区内兑换白银。由于有正确的政策,有苏维埃政府的威信,有雄厚的资金基础(省苏财政部放在银行充当兑换准备金的资金有20万元),因此苏维埃银行发行的纸币信誉很高,币值稳定。当时的一元苏币可买到2斗8升大米或8斤猪肉,购买力相当于现洋。群众对此非常满意,纷纷用现洋兑换使用方便的苏币。白区商人和群众可持苏币或兑换券到苏区优先购买紧俏商品,因而吸引了大批商人踊跃到苏区从事贸易活动。苏维埃银行建立后,立即禁止一切民间的高利贷活动,农民有困难可以到苏维埃银行贷款,这种贷款由政府担保,无需抵押,利率低(1.5%)。苏区银行有计划、有限期、有保证、有规定用途地发放农业、工业和手工业贷款,每年发放的农业贷款1万余元,工业贷款达2.5万余元,有力地支持了工农业生产,从根本上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高利贷剥削,有力保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发行银行股票,吸收社会游资,壮大银行资金,是方志敏在苏区银行建设工作中的一个创造性举措。1930年11月以前,苏维埃的财政尚称充裕。因为新苏区不断地发展,红军又时常获得胜利,攻占了好几个城市,得款很多;同时,打豪绅地主筹得的款也很多;所以当时各种工作人员能按月发给生活费。但到了1931年,由于打土豪筹集资金的财源单一,筹措款项越来越少,加之红军数量的不断增加,财政收支出现不平衡,已经入不敷出。到1931年底年终结算时,总亏空银元66511元,黄金375两,加上交中央的650两,共亏空1205两。省苏银行前后共发钞票及兑换券6万余元,但该行基金现存量只有3000余元。
为了扭转省苏财政的下降,同时满足苏区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保障苏维埃政权和红军的给养供给,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省苏政府决定首先扩充省苏银行的发行基金储备金,壮大省苏银行的实力。于是,省苏政府在1933年3月召开的全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做出的财政经济工作决议,提出:“要鼓励群众向银行入股与储蓄,以扩充银行发行基金,以保证和提高银行钞票的信用”。以此举措来扩大苏区的经济建设,增补、提高反围剿作战时红军的军需给养财力。1933年9月,闽浙赣省支部书记联席会议及全省第一次贫农团代表大会决定,要求苏维埃政府财政部为银行增资扩股10万元,以扩大银行基金。并向苏区广大人民群众发出在9、10、11三个月积极向银行入股的号召,为此专门成立了招股委员会,来领导省苏银行的招股工作。
苏区群众踊跃认购,家境条件优裕的群众认购多的有二三十股。一般群众没有现洋的就用谷子折钱认股,50斤谷子折现洋一元算做一股。同时扩股工作也在白区进行,对象主要是站在中间立场的富裕农民和小商小贩,也有少数地主、富农秘密托人认股,并将之作为政治上的红色保险票而保存起来,以此作为拥护红军的标志。整个扩股工作为期3个月,共募股十几万元,超额完成了增资扩股计划。一些群众解放后凭股票到人民政府兑换了人民币。
红色股票呈长条形,长20cm,宽7.5cm。上方印有“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中间印有“壹圆股票”,并加盖银行的红色印章;在印章两边印有“本银行股息周年六厘计算,每年年终结账,营业盈余除开支费用及股息外所有纯净红利照股分派,次年1月凭票领取”;其下方为股票号码,并附每年领取股息和红利的凭证,即通常所说的息票,息票每年一张,从1933年起算,共附10张。按当时的规定,该股票每股壹元。红色股票是一种无记名的面额股票,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该股票又带有明显的优先股的特性,有固定股息率,并可分割红利,为许多人乐于持股。目前,仍有少数股票凭证散落民间,成为研究苏区经济史、货币史的珍贵史料。
红色股票成功发行是一种金融创新。它的发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支持了革命战争,为第五次反“围剿”准备财力,同时,增强了红色政权对宏观调控的功能,调节苏区的货币供应量,使得苏区经济得以平稳健康发展。
方志敏以务实精神来发行闽浙赣苏区股票,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作《我们的经济政策》的报告时谈到农业收成时,专门提到闽浙赣苏区增产百分之二十,列各根据地增长幅度之首。在谈到工业生产时,毛泽东说:“在闽浙赣边区方面,有些当地从来就缺乏的工业,例如造纸、织布、制糖等,现在居然发展起来,并且收到了成效。”毛泽东在称赞闽浙赣苏区时说:“从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我们财政的收入,是我们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明显的效验已在闽浙赣边区表现出来。”毛泽东对闽浙赣苏区所采取的经济手段和经济状况多次加以称赞和肯定,称它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模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