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7 12:0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文山



血染的风采

 

文山

 

 

车子驶离武平县城,一路向北。地势越来越高,路两旁的树木也越来越茂密。山的清幽渐次展开。山野里的空气十分清新, 于是司机索性打开车窗,顿时扑进一片啁哳的鸟啼。隔着溪涧, 可以看到对面大山闲闲地挂下来几折瀑布。那些瀑布的流姿都十分优美,却毫不喧嚣。像是一群素雅的隐者,借大山为衬托,即兴起舞,于草野间释放自己的感情,而在不经意中成为一道让人难忘的风景。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大禾镇。大禾的得名颇有意思。这里是蓝姓的聚居地。相传其开基始祖蓝君厚工于农耕,他种出的水稻, 禾秆粗壮,稻穗饱满,且年年丰收,远近闻名。村庄遂以大禾命名。大禾位于武夷山南段东麓的桃溪河上游河谷盆地,北与长汀、西与江西会昌接壤。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央苏区的一个基点乡。红军多支部队曾在大禾驻防和经过。

第216页-46.PNG第217页-47.PNG

丰碑(李国潮  摄)

1932年毛泽东和朱德同志指挥红军东路军取得漳州战役的重
大胜利,在回师赣南的途中, 毛泽东亲率东路军指挥部和红四军一部在大禾驻扎休整。当部队抵达大禾圩时,当地民武装蓝启光部凭借坚固的土围子对红军进行阻击。红四军军长王良上山侦察敌情,遭冷枪袭击,不幸牺牲。毛泽东十分悲痛。王良是秋收起义后跟随毛泽东同志一块上井冈山的战友,也是红军中的一员虎将。在毛泽东诗词里,就有两首词写到王良将军的战绩。一首是《西江月·井冈山》: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写的就是王良在指挥黄洋界保卫战中,以一门迫击炮击退敌军进攻的英雄事迹。另一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赞扬王良率领红十师与兄弟部队一块在龙岗设伏,并活捉敌师长张辉瓒。为表彰王良和红十师的卓越表现,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和政委毛泽东决定,将缴获的张辉瓒的怀表和钢笔奖给王良。1932年3月,王良升任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作为红军东征主力部队参加了漳州战役。他率领的红四军作战勇敢,所向披靡,被漳州人民誉为“铁四军”。

我们在大禾中学的校园里,看到一尊王良将军的骑马雕像。王良策马而立,目视前方,神采奕奕。学校设有王良将军纪念馆,介绍这位战功卓著的红军将领的生平事迹。让莘莘学子记住一段血染的峥嵘岁月,激励他们像当年红军战士一样,攻坚克难,一往无前。

校园周边环境很好,群山绵延、绿意葱茏。绿色是大禾的原色。但绿色的大禾还镌刻着一段难以忘怀的红色往事。

1934年夏秋之际,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失利,被迫撤出苏区,作战略转移。长汀松毛岭是红军长征前的最后战场,松毛岭保卫战,持续了七天七夜。《长汀县志》记载:“是役双方死亡枕藉,尸遍山野,战事之剧,空前未有。”作战期间,红九军团接到中革委命令,迅速撤出战斗,跟随中央红军踏上西行征程。此时坚守在松毛岭阵地上的只有红二十四师等福建地方武装。战斗愈加惨烈。为掩护中央红军顺利转移,福建子弟兵组织了多场阻击战,消灭了一部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牺牲。

原福建省委书记刘少奇在红军长征前夕在长汀召开会议,做出“以四都山区为中心建立游击根据地”的部署。苏区中央局并任命万永诚为福建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吴必先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龙腾云为省军区司令员,于红军主力撤离后,领导地方武装在武夷山区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万永诚是江西赣州人,1898年出生,年轻时在上海纱厂当工人,北伐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1927年赴苏联,入莫斯科大学中国军事政治特别班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任赣东北省委书记。次年任闽浙赣省委书记兼新十军政委。1934年受命接替刘少奇担任福建省委书记兼福建省军区政委。出生于1907年的龙腾云是广西百色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 年他随军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任新十军参谋长,成为万永诚的助手和搭档。两人意气相投,在工作上配合也十分默契。万永诚是一位信仰坚定的革命者,但也是一位令人痛惜的悲剧英雄。在赣东北时,万永诚指挥的新十军盲目贯彻执行临时中央做出的以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战略指导,“御敌于国门之外”,致使红军和根据地受到严重损失。而在红军长征后,留在闽西坚持斗争时他仍秉持临时中央“保卫苏区,等待主力回头” 的方针,指挥留守的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死拼硬打,在强敌面前节节后退。 11月,长汀县城被攻陷。福建省委、省苏、省军区等单位共计4000多人进入四都山区。12月,国民党东路军返回闽西,加大了对苏区根据地的“清剿”力度。国民党军队经江西会昌至长汀在各处要隘构筑碉堡,切断交通,从而将苏区分割成若干小块,再分区“清剿”。红军在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激战中, 损失过半。军区所属部队全部被击散。面对敌人的层层包围和凶猛进攻,省委机关在四都山区已无法立足,被迫转移。1935年4月,万永诚在腊口召开省委紧急会议,将剩余部队和机关人员编成三支分队,从三个方向分别突围。其中万永诚、龙腾云率领一支分队向武平方向突围,一路辗转来到大禾。据上湖战斗的幸存者、时任福建省军区政治保卫局特派员林攀阶生前介绍,部队转移到上湖时,尖兵侦察到村里没有敌情,于是决定大部队进村庄休息、埋锅煮饭。不料,部队一开入上湖村,即遭到敌八十三师和钟绍葵保安团的伏击。由于敌人抢先占领制高点,红军仓促应战,形势十分被动。军区司令部设在邓家祠堂,同时这里也是战时救护所。不断有受伤的战士被抬进祠堂。敌人居高临下,用机枪疯狂扫射,而后从三个方向冲进村子。红军伤亡严重,子弹也打光了。万永诚下令突围。由于下了好几天雨,山道上又湿又滑,突围的红军一个接一个在敌人的枪声中倒下。

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红军战士除了少数受伤被俘外,大部壮烈牺牲,他们中就有省委书记万永诚、军区司令员龙腾云、参谋长游端轩。战斗过后,村里的群众含着泪将红军烈士们的尸体用谷席子包裹抬上山,埋在村后的上禾地。此后80多年间,上湖村的群众在每年的清明节和中秋节,都会自备三牲、鞭炮、香烛到红军埋葬地祭奠烈士英灵。

数百红军将士面对强敌,英勇不屈,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英雄浩歌。同时,这又是一页沉重的难以翻开的历史,里面写着忠诚、信念,还有血染的教训。

就在烈士牺牲的地方,2015年建起了一座烈士陵园。219级台阶正无声地告诉着人们,在这里长眠着219位红军烈士。一座13.3米高的纪念墓碑如同一柄巨剑直指苍穹,彰显红军烈士义薄云天的革命精神。墓碑左侧墙上镌刻着万永诚、龙腾云、吴必先等烈士雕像,右侧则为纪念碑记和红军群雕。

万永诚戴着一副眼镜,脸上现出淡淡的微笑,那是对革命胜利的憧憬。而龙腾云牺牲时只有27岁,年轻的面庞充满朝气。他们为了理想英勇献身,现在就静静地躺在这个远离故乡的小山村里。看着他们,我的脑海里不由地浮上这样一首诗:“男儿立志出乡关,报答国家哪肯还。埋骨岂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大禾是武平县的重要林区,不仅风光秀美,植被丰富,鸟类种群繁多,而且这里还有珍贵的百亩格氏栲古树群落和格氏栲福建树王,吸引着游人寻幽探胜的脚步。

那是武北大禾独特的风景,在一片浓绿之中,闪耀着殷红的血色,让人不能释怀。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