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2 22:4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林爱枝



群众路线是法宝


 

林爱枝

 


 

 

重读毛泽东同志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自感能在更高的层面上、更深的程度里体会它的含义,领略它在革命事业、建设事业中的不朽作用。

这篇讲话是1934年1月在江西瑞金召集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的一部分,是毛泽东同志经过调查研究后有感而发的。

1932年10月,毛泽东同志因病住在长汀福音医院。具体地说,住在凤凰山麓的一处民宅里。这座民宅原本是福音医院一位医生的私宅,后来,这位医生举家迁往广东,便把住宅给了福音医院。

那日,我们走进伟人居住过的、撰写了不朽篇章的老屋,十分简洁,厅堂右边墙上张贴着这篇文章的手书,其他各处都保留着农村民居的原样。

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民情,又善作调查研究,不管到什么地方,他都要到处走走,逢人便询问、交谈,或召开座谈会,调查了解情况,为大政方针寻求实际依据。如遇群众的一些具体问题,也着手解决。就说住房坡下那口井吧,当地称“老古井”,时常没有水。毛泽东同志就叫身边工作人员与当地群众一道,做清理疏浚,保证当地群众的用水,还叫警卫员好生看护。他自己也时不时地散步到井边,探头看看井水是否丰盈。当地群众说这是毛委员在“巡井”,在“护井”。

在汀州养病期间,毛泽东同志经常找农民谈心拉家常,深入工会、商会、合作社、公营工厂、机关等单位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到由于当时生产水平低,国民党军事围攻、经济封锁、文化进攻,工商业资本家的破坏,党内“左”倾路线统治、采取“消灭富农经济及其他过左的经济政策、劳动政策”等等,导致群众生活存在着不少严重问题。例如资本家囤积食盐不卖,群众缺少粮食,没有住房,政府干部都不闻不问……群众对这些官僚作风有意见。工农兵代表会议的100多位代表,也因几次会议只讨论扩大红军和动员运输队问题,而不理睬群众生活困难,不高兴到会,会议召集不成,扩大红军、动员运输队也因此极少成绩。为了解决工人、农民、战士反映的各类问题,毛泽东同志专程前往汀州市苏维埃政府召开干部会议,一方面听取干部们对如何加强汀州市政府工作的意见,另一方面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告诉市政府领导。他希望汀州的干部要注意经济问题,关心群众生活,切实解决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正因有了在长汀的两个多月的调查,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郑重地提出:“有两个问题,同志们在讨论中没有着重注意,我觉得应该提出来说一说。这两个问题,就是关心群众生活和注意工作方法的问题。”别人没在意,毛泽东同志在意了,而且看得很重。

毛泽东同志为什么说那是两个重要的问题?文章一开头就说:“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那末,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他给与会者发了两本小册子,一本是讲江西省长岗乡的,一本是讲福建省才溪乡的。毛委员称赞这两个地方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有群众房子被烧了,乡政府动员群众帮助建房;有群众没饭吃了,政府给米救济;扩大红军的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毛泽东同志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同时,严厉地批评了那些官僚主义作风并强调说:“我郑重地向大会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

结论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重读这些论述,感到如此亲切!心中也更加明了,毛泽东同志是把群众的生活问题同伟大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从大处思考,小处着眼,把群众的生活问题解决了,就解除了人民群众的许多后顾之忧,群众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战斗。

文中所讲的群众生活都是日常性的问题,但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这些问题的背后还蕴含着一个大问题,任何领导者、统治者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人心向背。在中国漫长的几千年历史中,百姓饥寒交迫,揭竿而起的事件不是偶然的。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有一句名言:革命会在千百万人活不下去的形势下最容易爆发。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言如:“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当时,毛泽东同志身处战火纷飞年代,扩大红军,建设根据地,这些事都忙不过来,还能考虑群众日常性的事情!可他思虑深远,心中牢牢地树立着一个远大的目标:建立一个新社会。他心中怀着一个崇高的宗旨:为了人民群众求翻身。因此,他时刻不忘人民的疾苦,时刻不忘引导人民闹革命求解放。这种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思想正是群众路线的先声,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提升,成了党的事业的三大法宝之一。

毛泽东同志关注到群众生活问题,首先是站在了党的宗旨的高度:党的事业只能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最后取得胜利,最后实现远大的目标。同时,在他的文章里又充满了哲学思辨,在形势转好的时候,他看到了问题。他与朱德带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余部在井冈山上会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站在了新起点、翻开了新篇章,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武装力量、建立工农政权的路线指引下,革命事业又红红火火地展开了。

这是很好的唯物论、辩证法,如果等到问题大了,不单是工农代表不来开会了,而是革命事业的发展受阻了,再去解决就太晚了。虽说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但总是补牢却是大忌。

 

 

毛泽东同志讲的第二个问题是“注意工作方法”。他说:“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毛泽东同志始终把革命大业同群众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疏忽了哪一项都对大局有损害。

毛泽东同志又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么,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

说得明白,通俗易懂。

笔者体会,有两种含意,一是任务和方法的统一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表现,革命任务,不论是大任务、总目标,基本上都属于理性的概括和认识,只有贯彻下去,操作起来,让人感知了、认识了,才成为现实。二是十分强调务实精神,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而这两个“主义”在官场上、在领导工作中是很容易犯的。按笔者体会,摒弃官僚作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抛弃命令主义,而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原本就是很高超的领导艺术、工作才干和处事水平。俗话说,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否则,拿什么说服人,又怎么想得出切实可行的好的工作方法?工作方法也是智慧。现在有两句时髦的词:给力、借力。感到很中听。你内行,有能耐,就给力,告诉人家该如何思虑、如何计划、如何操作;你不懂行(一个人绝无什么都懂的可能),就借力,找专家,找行家,向人讨教,相互谋划,你也能把工作做好。毛泽东同志说:“大会以后,我们一定要用切实的办法来改善我们的工作。我们是在伟大的革命战争面前,我们要冲破敌人的大规模的‘围剿’,我们要把革命推广到全国去。”这是极其艰巨的任务啊!不关心群众的生活,不寻良好的工作方法能完成吗?

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岁月里,军民团结闹革命的事例千千万万。几千年当奴隶受压迫的农民,不仅在物质方面得到了翻身解放的果实:“分田分地真忙!”“耕者有其田”是历代许许多多开明者、先驱者、革命者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唯有到了共产党时代,才成为了现实。同时,还使民众不断地摆脱思想精神上的桎梏,通过学习开蒙,接受宣传,逐步懂得了新的思想、科学道理,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1926年,毛泽东同志担任第六届广州农讲所所长期间,十分注重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他把学员分成13个组,主持拟定了租率、田赋、地主来源、主佃关系、抗租减租、农村组织状况、农民观念和民歌等36个调查项目,学员各自调研,撰写报告,形成农村及农民问题调查材料,计52种,后来出版了26种,形成《农民问题丛刊》,既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宣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思想,还提高了他们的文化水准、政策水平,使农讲所学员们得到了几代人从未有过的启发和教育,懂得自己该怎样做人,该怎样完成自己的任务。

因此,广大群众全身心地拥护共产党,以主人公的姿态打天下,不论在三大战役的战地上,还是送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路上,都能看见排成长龙的一队队民工,推着小车随军辗转,为前线指战员提供后勤保障。陈毅同志曾十分动情地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革命斗争的实践,使中国共产党人深深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深藏于人民群众中的无穷智慧,不是随意就能调动和发掘出来的,共产党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取得自己为之不懈奋斗的伟业。

正因为共产党的宗旨非常明确而且高尚,以解放广大人民群众、为他们创建美好生活为己任,胸怀博大,眼光长远,因而在关心群众生活,执行群众路线上,全党很容易达成共识。

1922年,党的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就通过了《组织章程决议案》,规定:“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25年召开的中共扩大执委会决议案中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李立三同志于1928年在贯彻六大精神、同浙江基层领导谈话时说,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群众路线”之说从此开始。1929年《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三处提到“群众路线”,即筹款工作、没收地主豪绅财产、红军给养及需用品都要经过“群众路线”。

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专门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

毛泽东同志自从提出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以后,就一路关注军民关系,一路总结执行群众路线的经验和不足,一路不断强调执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随着形势的发展、工作的变化,“群众路线”也不断完善成熟,内容也更加丰富。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高度,阐述了“群众路线工作法”,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就是说,要把群众中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讨论和研究,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切合实际的工作法,再到群众中去宣传贯彻,让他们听得明白,能见诸行动,这样就形成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对“群众路线”的自觉。

这就使共产党的特性鲜明地彰显出来,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所阐述的:“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还要求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

读了伟人的作品,了解了他们的风雨人生,回顾了党在近一个世纪中的奋斗,又一次受到深刻的教育,告诫自己:党的优良作风是传家宝,要时刻牢记着。

在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根据不同的形势和任务,对群众路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1964年,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学习马列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时,再次论述了群众路线的内涵,提醒全党不可忘却。同时,还论述了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致。从理论高度,又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重申了党的群众路线对一个执政党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的观点,等等,都是在继承和发扬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又根据时代的不同,补充着新的、具体的内容。

几十年的经历、几十年的奋斗,党在执行群众路线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不少严峻的教训。笔者深感领导工作应成为一门学科,很值得梳理、总结有关领导工作的任务、职责、处事方法、待人态度、个人品格等等规律性的东西,必须严守的条条框框,以便避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命令主义。

当下,党中央组织的、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便是在新世纪里既发扬传统又有创新的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次活动总的要求是:“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自觉行为;主要任务是: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重点对象是: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办法是: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好民主生活会,坚持开门搞活动。”

中央要求,通过这一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对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教育,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长汀县是《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一著作的产生地,是群众路线思想的发祥地。为了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为了使老区、红色旅游区更加充实、更加丰富,长汀县委、县政府决定再建一个群众路线教育馆,使党员干部更加牢固地树立群众观点,保持清廉本色。使参观者重温这段历史,重温这一光辉思想,为新世纪的目标任务做出自己的努力。

有一首歌词写得好:“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的永远牵挂。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的力量源泉。”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长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