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8 15:3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何 英

 

 

硒浦山生态农场启示录


时令已是初夏,西兰乡甘厝村仍然如初春时节,凉意轻轻地包裹着人们,感到特别惬意。硒浦山生态农场的蔬果棚和餐饮棚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显得很特别。一群带着孩子来这里自由采摘西红柿、黄瓜的年轻人悠然自得,他们或提着菜篮子,或自带着提袋就像到了自家的菜地。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人们的心情也被他们感染了。餐饮棚的大门口,摆放着一小盒一小盒刚采摘的小西红柿,15元一盒,可现买现食。

哦,这就是城市人期望的休闲天地—硒浦山生态休闲农场。

罗源,地处福州东侧一隅,与闽东接壤,素有福州“后花园”之称。然而,在现代工业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这里被无情地边缘化了,部分农民随着经济大潮的驱动,纷纷抛弃传统农业,抡起了铁锤铁锹,挖山开石,将大自然馈赠给自己家乡的大山挖掘得满目疮痍,哺育了世代祖先的山水被无情地破坏了。如今,走进农村看到的是一座座小洋房拔地而起,一垄垄的农田却荒芜了,“能吃会跑”的青壮年人大多离开乡村到都市闯荡去了,就连孩童也被带到条件较好的城里去上学了,“空壳村”“空巢老人”随处可见,甚至不少乡村农民日常所需的蔬菜也得“进城去买”。

所幸的是,走进硒浦山生态农场,让人眼睛一亮,农村、农业如何转型升级,似乎可以在这里得到启示。

 

甘厝村也是“空壳村”

甘厝村地处西兰乡西北边,东邻上洋、坑里村,西邻飞竹刘洋村,北邻飞竹上地村,南邻飞竹马洋村。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平均年降雨量1100毫米,海拔平均600米以上,气候适宜,地形多变;该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环境无污染,适宜多项农作物及高山反季节蔬菜的种植;交通便捷,运输方便,距离罗源县城约25公里,距离福州约75公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具有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的市场条件和自然条件。

西兰乡十几个行政村,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大开发”时期,全乡农民几乎都去挖山开石,曾经在福州建材市场红极一时的“罗源红”就源自这里。因此,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因“石板材行业”,催生了该乡成为“全县经济最发达的乡”。甘厝村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全村300多户农户、1200多人,其中90%的人像赶海潮一样外出谋生从事“石板材”生意,连小孩也都带到城里去了,留在村里的是清一色的老人,成了典型的“空壳村”,农民世世代代赖以为生的农田,几乎全抛荒了。

近年,由于政府推行生态文明建设,“转产”“转型”的号角拨动了人心,原本从事石板材行业的人员正急于“找出路”。但是,转产转型的出路在何方?不少人似乎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向。

 

转产转型,要“请”能人

硒浦山生态农场的前身,是2010年由甘厝村村主任甘泉亨带领村民共同创办的“绿阳农家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改革开放之初,甘泉亨也和千千万万的农民一样,抛妻别子到城市闯世界去了。他的第一站,就到了上海的蔬菜批发市场。种蔬菜、搬运蔬菜成了他的家常饭。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闯荡”多年后,他掌握了城市蔬菜销售的行情,也为自己积累了第一笔人生的财富。但是,他总觉得,虽然身处繁华的大上海,自己仍然是一株生长在大上海的小草,找不到自己的根,那繁华的大都市不属于自己。

于是,凭他在上海负责绿色蔬菜种植销售多年的经验,他横下一条心,杀回老家组织留守在村里的村民种植绿色蔬菜,一方面解决了村民的劳动力出路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种植蔬菜,解决了部分人的生活问题,自己还可以在老家照顾家庭。

第一步,甘泉亨从上海带回了适宜家乡种植的蔬菜种子。他组织村民,播种城市人喜好的反季节蔬菜。

第二步,村民种的蔬菜,甘泉亨负责销售。这样一来,村民种植的蔬菜有了好的销路,都非常乐意。几年下来,村民的劳动力有了出路,口袋里的钱也多起来了,就连村子里的老人也因为身边有人照顾,脸上也挂满了笑容。慢慢地,村民对他产生了信任感,选他任村委会主任。1995年,甘泉亨荣获福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第三步,甘泉亨将农民组织起来,以“自愿入股”的形式成立农民合作社,发动村民有规模地扩大种植反季节蔬菜,他期望与村民共同致富。2010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甘厝村成立了属于村民自己的蔬菜生产合作社,并正式进行了工商登记注册。在甘泉亨的提议下,村民们以“自愿集资”的方式,由六十多位农民集资了521万元资金,创办了西浦村“绿阳农家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甘泉亨和村民们共同努力下,“合作社”取得了好成绩。

2011年被福州市商贸局纳入市蔬菜种植基地、罗源县农业局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示范基地;

2013年被福建省农业厅、林业厅纳入省级示范社;

2014年被福建省农业厅授予“福建无公害农产品蔬菜基地”。

然而,这种小型的合作社,没能解决甘厝村的土地抛荒问题,全村的农田仅使用200来亩,“空壳村”的冷清面貌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

 

转产转型依靠知识青年

甘庆佺,也是土生土长的甘厝村人。他1979年出生,2001年福建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后,在福州银海化工有限公司工作。两年后,又跳槽到福州外星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不久担任部门经理。2006年至2010年,被派往福州外星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全额投资的中山市小霸王教育电子有限公司工作,任市场销售总监。在那里,他勤奋努力,得到公司领导和员工的信任,不久又被公司派往所属的中山、深圳和广州等销售点任职。他在公司从普通员工做起,直到担任全国市场销售总监。2011年至2013年,又被公司调回福州外星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担任九阳事业部经理,负责“KA”(商场超市),3C(电器卖场)渠道的全域系统经营管理。

在中山小霸王电子有限公司就职期间,甘庆佺经常在公司的季中或年终,组织管理层员工到中山市周边的农家乐或者休闲农场开展“组织团队建设”的拓展活动、“60秒领导力培养”、月度、季度以及年度的工作计划与总结的活动。他在各种充满朝气的年轻人的活动团队中,注意到员工们在活动中,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放松,在与大自然最近的接触中,每个人都是发自内心地把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上的困难以及工作中好的经验分享给集体,让人们在相互的交流中,心向自然,心情非常自在,心理无羁绊,身边无藩篱,人的心情和思维得到最大的放松。而且,他发现此时大家在一切活动中都非常理性,就连平时性情急躁的人,也不知不觉地放松了心情。他还发现,在这种环境下,所有参与活动的员工,态度都非常认真、理性,并且都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他回顾说:在这三年时间里每年都组织管理层员工到农村的休闲处所去开展活动三四次,在那里开展活动,工作最有效。而且,这三年因为开展这类活动,公司的业绩每年都有惊人的增长!

于是,甘庆佺觉得自己的老家,正是适宜创办这类活动场所的好地方。

 

转产转型呼唤新型农民

2014年春节,甘庆佺回老家过年。他在同父辈的交谈中,将自己这几年在外拼搏闯荡的心得体会讲了出来。并直截了当地表示要回西兰乡来创业、回报乡亲们。家人听了都非常支持他。

这时,甘庆佺的爷爷劝他说,既然想回家乡来创业,就应该“一竿子插到底”,回到甘厝村。一是家乡的父老乡亲还比较穷,都希望有人带领他们发家致富;二是你们年轻人上了大学,有知识有文化,要做对社会、对家乡有利的事;三是你是在甘厝村出生长大的,家乡的山水哺育了你,家乡的父老乡亲培养了你,现在理应报效家乡;四是你自小出生长大在家乡,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情况熟悉,对创业有利;五是目前家乡已经有人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基础,你可以将这接过来办下去……

甘庆佺自小在爷爷身边长大,对爷爷特别尊重。在他的成长中,爷爷常常教育他做人要踏实,读书的目的是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做事。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甘庆佺自小就热爱农村、热爱家乡,熟悉农村一年四季的耕作规律。于是,在返回广州前,他还悄悄地到西兰乡各村去考察了一番。

经过一番思考,2015年3月甘庆佺回家乡来了,他还邀另外3名大学生一起回乡创业、带动村民劳动致富。回到家乡这片热土,开始了回报乡亲的创业之路。

回到村里后,甘庆佺真诚地和村民商量,开诚布公地谈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庆幸的是,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支持他。于是,他一揽子接过“绿阳农家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事务,并将合作社扩大为“生态休闲农场”。

目前,甘庆佺已将原合作社的租赁、流转的农田由原来的二百多亩,扩大到576亩,同时还租赁山地500多亩,投资1100万元,带动农户28户。

甘庆佺接管农场后,一是针对土地硬化状况,采用有机耕作方式,扩大经营项目,从原来基本靠单一种植蔬菜的合作社,发展成种植二三十种蔬菜、水果和养殖鸡、鸭、鹅、火鸡、豚鼠(也称荷兰猪)等动物的休闲农场,以吸引城市人在忙碌之余,带着家人来这里采摘、烧烤等,过休闲生活,放松一下身心。二是针对本地耕地抛荒的现状,将周边甘厝、上洋、坑里、坑门里和埕下自然村的部分土地用“流转”的方式转让到农场。但是,由于受到资金和规模的限制,甘庆佺估计,目前甘厝村归农场耕种的土地也仅占全村土地的30%左右。三是针对本地的土质硬化的现状,请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对该地进行科学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发现本地的土质含有“有机硒”。这种微量元素,是当下人们非常乐于接受的。于是,在专家的指导下,农场种植适宜本地种植的蔬菜水果,同时适当扩大种植适宜休闲采摘的各种水果。四是所种植的农作物,一律用“生态农业”来种植,不使用农药和化肥。

很快,硒浦山生态休闲农场就试营业了。在试营业期间,吸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紧接着,农场于2016年5月2日正式对外开放,截至2017年5月30日共计接待游客4万人次,其中罗源的游客占85%,福州与宁德的游客占15%

此外,硒浦山农场于2016年8月办了一场车友会,当天共接待游客350人次、102辆自驾车浩浩荡荡开到硒浦山农场。昔日冷清的山村,第一次迎来了长龙般的车阵。这天,甘厝村沸腾了,甘厝村的村民欢笑了。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说:从来没看到那么多的车开到我们甘厝村来,也从来没看到那么多的游客喜欢我们甘厝村!

此次车友会为硒浦山在福州的游客市场奠定了基础,2016年福州的游客比例达到30%。同时,这次活动为宣传罗源县的农业特色和系列产品,以及罗源都市特色农业的产业形象、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交流搭建了平台。

紧接着,2016年11月5日由罗源县人民政府与福州市农业局主办,西兰乡人民政府与罗源县农业局,在硒浦山生态农场成功举办了罗源县首届甘薯节,莅临现场的嘉宾有500多人。社会各界对这一活动的评价颇高。县有关部门借助这个平台,在这里举行了农业产业宣传长廊,着重宣传推介罗源甘薯及甘薯系列产品。

两年来,硒浦山生态农场又有了新的进步。2015年被定为福州市休闲农业示范点;2016年被定为福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和罗源县青年创业示范点。

 

新型农民追梦的地方

甘庆佺深情地告诉我们:“是这一方美丽的山水养育了我,因此,我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故土情怀。如今,在城镇化日益推进的社会大趋势下,各地农村大量村民离开故土,留下大片土质良好的耕地和菜园。村民搬离,土地被抛荒,这是非常令人惋惜、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事情。但是,这对有志于开发农村、发展农业的人来说,却是一个整合农村闲置土地、打造生态有机农业的良好机会!于是,我们来了,怀着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我们来了,怀着年轻一代对父辈的崇敬之情和对故乡的感恩之情,带着对现代生态有机农业的理性认识和互联网的思维来了。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同时学以致用能够为自己的家乡贡献一分力量;为当地的农民增加收入、共同脱贫贡献一分力量;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食品贡献一分力量。我为我现在所从事的苦逼的农业事业点赞,我们骄傲!”

西兰乡甘厝村是罗源县的“山沟沟”,甘庆佺们昔日从村里走出去,如今揣着浓厚的乡土情怀又回到村里来了。用两年多的时间,农林兼作,种养结合,又兼园林化建设,将原有的绿阳农家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变成硒浦山生态休闲农场,以多元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激活乡村生态农业,壮大合作社成员,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走出集体致富新路径。这是一条年轻人的创业之路,一条现代农村、现代农业的转型之路。

甘庆佺绘声绘色地告诉我们,如今的硒浦山生态休闲农场:火热的夏天,这里仍然凉风习习,举目皆景,久居城镇的人们在这里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在这里,人们可以放下紧张、劳累的心情,看一看孔雀、山羊、火鸡的呆萌或灵动;闻一闻混杂着蔬菜和瓜果清香的空气;试一试溯溪、垂钓、烧烤、户外素质拓展等丛林项目;品一品特色农家菜。还可以带孩子来,在农场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让他们体验农耕文化,在窄窄的田埂上跑过,采摘辛勤劳动之后的成果,感受轻柔的风和温暖的阳光……

是的,现代农业与自然风光、休闲娱乐相结合,这是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面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对农村田园风光的向往,周末节假日欢愉地走进乡村,来到农村去领略自然风光、品尝农家绿色食品。也让更多有知识、有理想,怀揣创业理想的甘庆佺,看到萧条的农村经济中有可激活、可汹涌的一股全新活力。

坐拥优质的山水,生产高品质的农特产品,怎样才能增加农民收入?这就是甘庆佺和他的年轻朋友们回乡创业路上一路追寻的答案,也是他们回乡追梦的地方。

 

不断创新,农场明天更美好

甘庆佺2015年3月回乡后,就如何接管“绿阳农家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真诚地上门与原合作社的每一位乡亲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凡不想继续保持股份的,甘庆佺以现金的方式全部归还。凡愿意留下来的,甘庆佺仍然以股份制的方式继续合作。同时,对留下来的股东,以公司员工的方式每月领取报酬。在他真诚的说服下,有80%的原合作社员表示愿意继续参股。

为了回报乡亲,2017年5月甘庆佺通过产业扶贫对接了10户贫困户。同时,农场还参与福州市社区支持农业(CSA)政策制定,并申报试点,力争为城市人生态休闲提供标准化的示范。农场还联系专业人士对土地进行检测,并获得商品一标认证,通过农场采摘、品尝的体验平台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另外,农场已和罗源城关的6个小区开展了合作,根据会员需求,每周配送“生鲜蔬菜礼包”(8种时令蔬菜自由搭配),让绿色农产品从田间直达餐桌。目前,硒浦山CSA操作模式得到市农业局的认可,还作为示范点被深入推广。

借力互联网,推出私人定制,是甘庆佺的又一创举。他们经过摸索,推出了“私人订制”农场项目。据说,该项目让很多城里人想当“临时农户”。接下来,农场会按个人或社区组成的“临时农户”的意愿,提供相应“菜单”(涵盖全年数十种农作物及十来种禽畜)定制种植或养殖,让他们随时可到农场里照顾自己的农产品,体验劳作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同时,农场还将打造“体验配送中心、农业物联网、社区电商服务、农业休闲体验”四个平台,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甘庆佺还告诉我们,下一阶段硒浦山农场试图通过“倒易空间”、创办“罗源湾商城”来带动周边产业,为村民的农产品提供销路。整合修缮周围的五六座古民居,发展民宿,让游客在这里可以吃农家菜、娱农家乐、宿农家屋,领略不同于城市生活的乡野情趣,也让农民在家坐收生态农业的余利。

我们期待着,转产转型后的硒浦山生态农场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