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7 09:5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汪 兰

飞竹西洋宫


罗源飞竹西洋宫

西洋宫,位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罗源县飞竹镇塔里洋村。

采访那天,我们驱车22公里,从县城前往飞竹镇。

上山后不久,便见车窗外,全是婆娑的竹林、奔腾的绿浪,“飞竹”之名,果然名不虚传。

竹海深处的塔里洋村,听说是个畲族行政村,村民中多为畲族同胞。这里叠叠群山,旋绕着层层梯田,一顶顶竹笠在田间浮动。山谷间的平洋处,一幢幢土木结构的农舍,把屋脊两端翘成弯弯的水牛角,质朴中别具风韵。我看见有一农妇,正在二楼的廊道上刨丝瓜,神态安详而宁静。楼下,好大一片池塘,三五成群的白鸭,或在池中戏水,或在石上栖息,显得悠然自得。我们的车子在池边的小广场上停下,刚打开车门,就有一阵栀子花的清香随风飘来,让人精神一爽。举目前望,又是一大片红砖红瓦、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雕梁画栋,翘脊飞檐,据说,它就是驰名海峡两岸的西洋宫了。

西洋宫,顾名思义,是建在村西田洋中的宫庙。请你千万别小看它,它是全国最早祭拜陈靖姑的宫庙,从始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陈靖姑,又称临水夫人,是闽江流域乃至海峡两岸民间公认的妇幼保护神,唐大历二年(767年)出生于闽县仓山下渡,年幼时曾到闽江边的闾山大法院学习道家法术,18岁时嫁给古田县临水村刘杞为妻。婚后,在闽江流域各地,除妖降魔,扶危济困,名传遐迩。唐贞元六年(790年),闽省沿海大旱,田地龟裂,禾苗枯黄,饿殍遍野,24岁的她,不顾身怀六甲,奋力祈雨抗旱。不久,果然天降甘霖,万众欢腾。然而,过度劳累的她,因此受了风寒,动了胎气,难产而殁。此后,老百姓感其恩德,纷纷在各地建庙祭祀,传说陈靖姑死后才补学了保胎救产之术,成为民间著名的妇幼保护神。历代帝王也不断对她进行加封,其封号由“夫人”“太后”,一直上升到“天仙圣母”“顺天圣母”。2008年,陈靖姑信仰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祖庙——坐落在她夫家古田县临水村的“敕赐临水宫”,也成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让人另眼相看的是,眼前这座藏身竹海的西洋宫,建造时间居然比古田国宝级的“敕赐临水宫”还早。而且,它所祭拜的,不仅有陈靖姑,还有陈靖姑在罗源县结拜的两位妹妹——林九娘和李三娘。三位神  [氏]同住一庙,到底有什么动人的故事?这引起我极大的关注。

抬头仰观,西洋宫主殿的重檐大屋顶上,雕有双龙戏珠的图案。走进细瞧,但见一对石狮镇守宫门,一副楹联垂挂两侧:“雄图赫赫千秋颂,伟绩昭昭万代传。”一股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由此入内,依次见到的是,大戏台、敬香堂、大天井及其背后的正殿。正殿上方,悬挂有清代雍正年间“加封天仙圣母三位太后元君”的金字封匾。神龛中,主祀三位“太后元君”神像。位居正中的,是陈靖姑,左为林九娘,右为李三娘。她们一个个慈眉善目,仪容端庄,神态非凡。神龛前的供案上,有一个精雕细镂的石香炉,细看为清道光丙午年(1846年)所制。香炉中,香烟袅袅,一直飘向顶部的藻井。仰观那藻井,绘有阴阳太极图,恍惚间似在缓缓地转动。

据历代《罗源县志》等有关史料记载,西洋宫“肇基于唐,盛传于宋”,香火甚盛,“明清时期,福州、古田、连江、侯官、长乐、宁德等地,香客皆慕名前来进香游览,络绎不绝,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陈靖姑生日,本县及邻县一百零八境群众均到此请香火,更是人山人海。”我在供案前,还看见有一尊栩栩如生的陈靖姑木雕神像,是“台北市临水法奶宫”奉送的。由此可见,西洋宫在海峡对岸,也有很大的知名度。听宫里长老说,如今,每年都有好几千台湾信众来此进香呢!

由此看来,陈靖姑不但是福州人的好女儿、古田人的好媳妇,也是罗源人的好姐妹。那么,她又是如何与罗源飞竹结缘的呢?

据介绍,当地畲、汉两个民族中,流传着大量有关她的故事。

故事之一,陈靖姑与飞竹。据说,陈靖姑的夫君刘杞曾在罗源为官,而飞竹是从古田到罗源的必经之路。刘杞首赴罗源,路经飞竹塔里洋村时,正值盛夏酷暑,刘杞因中暑而昏倒,是村民黄汉仁夫妇用药茶水把他救醒的。刘杞醒后,得知黄家儿子被老鸹精害死,两老孤苦无依,便拜黄汉仁夫妇为义父母,陈靖姑也随之成为他俩的义媳妇。从此,塔里洋村也就成为刘杞、陈靖姑夫妇的第二故乡,两者结下不解之缘。清代章回体长篇民间文学故事集《闽都别记》,就载有陈靖姑在罗源“助夫断案十三例”的传说。

故事之二,陈靖姑与林九娘。林九娘原名林淑靖,比陈靖姑小两岁,因她是飞竹本地人,故又称“飞竹奶”。传说她自幼熟读周易,深究卦理,17岁时随在外地当官的父亲林枕回归故里。当陈靖姑往返西洋黄家时,她多次慕名前往拜见。后来,林九娘遭白塔寺铁头僧暗算,幸有陈靖姑及时施救,才幸免于难。靖姑见九娘学艺心诚,又聪慧过人,就认她为义妹,并授以闾山正法。从此,林九娘成为陈靖姑最得力的助手。据说,林九娘还曾奉义姐陈靖姑之命,斩杀了作恶多端的老鸹精,为黄汉仁夫妇报了杀子之仇。陈靖姑在福州殉难后,林九娘迅即向黄汉仁夫妇报丧,并同乡亲们在黄家祖厝旁建庙纪念陈靖姑,这就是西洋宫的由来。此后,林九娘因悲伤过度,气绝身亡,为了能永伴陈靖姑,家人将九娘葬于西洋宫后山,即塔里村西洋山麓。西洋宫增设林九娘神位,因此,西洋宫也成了林九娘祖庙。

故事之三,陈靖姑与李三娘。李三娘原籍连江马鼻,长大后嫁给罗源孝巷陶氏。婚后不久,其夫被贪官诬陷致死。自此,李三娘孤身四处行善,后拜陈靖姑、林九娘为师姐,潜心学法,并与她们一起为民除害。因此,她死后,西洋宫里也就增加了她的灵牌,形成三姐妹共祭的格局。

在福州方言中,儿女称母亲为“依妈”“依奶”,妈、奶、娘三者同义,都是“母亲”“母亲神”的意思。元代延祐年间(1314—1320年),朝廷封陈靖姑为慈靖夫人,林九娘为淑靖夫人,李三娘为三靖夫人。于是,罗源民间,就亲切地称陈靖姑为陈大奶,林九娘为林子奶,李三娘为李子奶,三人合称“三奶夫人”。如今,这一称呼也传到台湾,西洋宫也被人俗称为“三奶宫”。

西洋宫附近,至今仍保留有不少与“三奶”传说有关的遗迹,如龙虎井、鼓角岩、老鸦洞、试剑石及林九娘墓等,古称“西洋宫十景”。其中,保存较好,且又精心整修过的林九娘墓,堪称“奶娘文化的活化石”,每年都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信众前来观瞻。

那天,我走出西洋宫后门,来到一处美人蕉盛开的地方。只见一丛丛碧森森的蕉叶,高举一束束红彤彤的花朵,如同一个个头戴大红花、身穿绿衣裙、长袖善舞的古代美女,环绕着、簇拥着一个偌大的墓园。这,就是林九娘英魂的栖息之地了。其墓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圆顶八角形、造型独特的墓室,所砌墓石皆呈黝黑色,显然是古代保存至今的原件,在古旧中透出历史的幽深与沧桑。下层,按史料记载,本应是一大块乌龟状的天然石,背上插着一把宝剑。但我看到的,却是用一大块新石头精雕细刻成的“大乌龟”,背上驮着一块竖长条形的石碑。

据同行的当地主人介绍,林九娘墓始建于唐末,其墓室最早即呈圆顶八角形。元代重修时,墓前加镇石龟,龟背插石剑,长一米多,剑锋正面刻有“敕封淑靖真人”六字。可惜在上世纪“文革”动乱期间,此墓破坏严重,原有龟剑不复存在,仅剩剑柄一截。现今所见,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海峡两岸信众集资重新修复的。

久久伫立墓前,我不由浮想联翩:陈靖姑、林九娘和李三娘三姐妹,她们本是民间的普通女子,却为何有如此巨大而长久的影响力?不但汉族的父老乡亲敬仰她们,畲族的兄弟同胞也敬仰她们;不但海峡西岸的老百姓纪念她们,海峡东岸的老百姓也纪念她们。我想:答案只有一条,那就是爱,正因为她们有爱,爱妇女,爱儿童,爱人类,爱和平,爱家乡,爱祖国……大爱,博爱,至爱,于是,正如冰心先生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就有了汉畲两族、海峡两岸,历经千年而不绝的香火与朝拜。